YAMAHA 於今年五月推出了 MT-07 的衍伸車型 YZF-R7,不止披上了全車整流罩,外觀也與「R」系列風格一致,懸吊升級成倒叉,而且台灣山葉更在 5/25 迅速宣布引進,可是發表至今,全球車迷似乎對這台 YZF 系列的新成員褒貶不一...
平平叫 R7,同名不同命
文章的開頭,要請大家放下心中的執念,這台 YZF-R7 並不是那台當年要價三萬美刀(換算目前市值約五萬多美元,隨便算都一百五十萬台票。),打造出來純粹只是為了參加比賽用的 OW02,而是一台以街車「MT-07」為基礎,換上倒叉跟整流罩後搖身一變成為「跑車」的新車款,而這種巨大的「車格落差」會引起車迷反彈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延伸閱讀:賽道機器 YAMAHA YZF-R7 OW-02 ! 這不是 R7 什麼是 R7
由於環保法規的緣故,YZF-R6 從去年起就改成只賣競技專用的「R6 Race」,能合法在公路上騎乘的 Supersport 就又少了一台,所以當 R7 在美國註冊時旋即引起熱烈討論,許多人以為是前面說的「OW02」進化再登場,或者是 R6 加大排量來規避法規,沒想到發表的卻是採用 CP2 引擎的 「新 R7」,於是這個看上去不夠格的「繼任者」就成為網友撻伐的對象,但是就算各位車迷有千百萬個不滿,YAMAHA 就是決定要叫他「YZF-R7」。
車款定位:山路賽道我都要
YZF-R7 的「跑車」定位從上市以來就一直被質疑,舉凡引擎動力不夠看、鋼管車架很鳥、車輛配備陽春等等,都是不喜歡這台車的網友列舉的原因,但是從 R7 的廣告影片來看,新 R7 的產品意象是「公路與賽道皆宜」,而且鎖定的消費族群是對騎乘有熱情的騎士,而不僅限於熱衷於賽車運動的玩家。
在這個前提下來看,73.4ps 的引擎動力對於享受騎乘樂趣而言十分充裕,鋼管車架雖然沒有環抱式車台強,但是原廠設計的車架強度要應付運動化的騎乘需求也是問題不大,而配備方面在前叉給了全可調的倒叉,後避震也具備可調功能,前制動用直推總泵配輻射卡鉗,騎乘姿勢也極具跑格,對於一個大多數時間在山路上享受騎乘樂趣,偶爾報名賽道日刺激神經的騎士來說,這樣的規格相信已經能滿足大多數騎士的需求,就算真的不夠用...我大山葉的改裝套件款式繁多,總會找到你需要的零件!
R-DNA又是什麼?
2015 年新 R1 登場之後,YAMAHA 便開始使用「R-DNA」來宣傳旗下的 YZF-R 系列車款,但究竟這個 R-DNA 到底是什麼意思?實際詢問了YAMAHA 後得到這樣的回答:「R-DNA 的 「R」 就是 Race 的意思,但正如參與競賽的人與車輛,騎士會努力讓技術進步,車輛的科技與性能也會逐漸革新,所以 「R」 同時也象徵對於追求更強而不斷進化的概念,而貫徹這個理念所設計出 YZF-R 車系的共同特徵即是 R-DNA,而有著「R-DNA」的車款能帶給消費者更專注於騎乘的氛圍,使騎士也成為 R-DNA 的一部分。」
從 YAMAHA 方面的解說來看,R-DNA 著重的是騎士跨上車時,會產生對「速度與性能感到渴望」的感覺,所以 YZF-R 系列的車款都採用了與家族大前輩 YZF-R1 相似的外觀語彙,先從外觀上挑起騎士的神經,跨上車之後再透過騎乘姿勢與座艙的設計,點燃騎士對於「速度與性能」的渴望,R1、R6 這種純種的跑車自然不在話下,而新款的 YZF-R3 其實也具備了 R-DNA 的特質,不只外觀更「R」,把手位置、三角台設計等等也讓人熱血沸騰。
延伸閱讀:強者風範!! YAMAHA 2019 R3 媒體試乘會!!
那剛登場的 R7 有什麼呢?外觀上與新款 R6 的風格更為貼近,單看外表確實很有吸引力,而引擎方面採用 270 度區軸跟不對稱式點火的引擎,與 MT-07 那顆 689c.c. 的 CP2 引擎相同,聲浪相當熱血,但要論跑格,騎乘姿勢(騎士三角)可是一大關鍵,而根據官方製作的比較圖來看,R7 與 R6 的把手位置非常相似,因此畫出來的騎士三角相似度非常高,綜合上述條件來看,要說 R7 是具備 「R-DNA」概念的車款,相信是沒有爭議的。
那大家在氣什麼?
自從台灣山葉宣布引進 R7 之後,各界對於這台車的看法卻呈現兩極,要說 R7 做錯了什麼要被這樣洗臉,恐怕是因為沒有出廠就搭載能輸出破百匹的四缸引擎、沒有搭載前後 Ohlins 避震、沒有配備全車 Brembo 制動系統,最重要的是不能賣超過四十萬,賣超過就是無良車商,然而規格與配備縱然有可議之處,但連官方價格都還沒公佈就急著冷嘲熱諷似乎是太早了點,好歹也等第四季實車抵台、價格公布再來幹譙也不遲啊!
「同級」車款有哪些?
而在論戰中最常拿出來比較的就是規格,但是規格大戰經常會衍生出「貼一點直上」的問題,這也是本次 R7 會引起熱烈爭辯的主因,不看好 YZF-R7 的朋友認為,要是這台車賣超過 OO 萬,不如貼一點直上 ╳╳ 車,但是似乎沒有考慮到車型定位的問題,有鑑於大家對於規格對比如此熱衷,以下列出規格相近的車型規格供大家參考。
有罩車款
延伸閱讀:YAMAHA YZF-R7 正式發表!折合台幣 25 萬、真香!
延伸閱讀:YAMAHA MT-07 道路試駕 突破期待的全面進化
延伸閱讀:凶狠雙缸雄獅登場!Aprilia RS660 49.9 萬元限量引進!
延伸閱讀:火刃魂的四缸傳承! 2019 HONDA CBR650R 媒體試駕
街車
延伸閱讀:Aprilia Tuono 660 亮相 雙生兄弟終於登場
延伸閱讀:2020 KAWASAKI NINJA 650 介紹與試乘心得!能文能武的都會忍者
延伸閱讀:2021 TRIUMPH TRIDENT 660 試駕 海神降臨度眾生 正式售價 39.8萬
延伸閱讀:重金屬科技咖啡! 2019 HONDA CB650R 媒體試乘
延伸閱讀:初學者最適合的中量級街車 -- SUZUKI SV650
未必更好:CBR650R
雖然排量級距落在同個區段的車款不少,但是撇除正叉、街車車款之後,剩下的就只有 HONDA CBR650R 以及 Aprilia RS660 這兩台車,而 CBR650R 搭載的本田四缸引擎聲浪超香,配備也還算不錯,再加上 399,900 的官方售價,因此榮登目前論戰中最常被拿出來與 R7 比拚的一台車。
但是 CBR650R 的車重高達 208 公斤,對比 188 公斤左右的 R7 實在重上不少,更遑論 CBR650R 動力輸出與 R7 其實相去無幾,車重問題就更加明顯,雖然在公路騎乘差別不大,但一下賽道多出來的 20kg 與四缸引擎的寬度等等,就會讓操駕的過程更為費力...而且配備上也還是有點差別,例如 CBR650R 的前懸吊就不可調整,後避震也只有預載可調,要下賽道騎乘時就無法調整設定,對比起 R7 就顯得比較弱勢一些。
真正的對手:RS660
要說 YZF-R7 在目前車市中唯一的對手,恐怕就是同樣鎖定入門級距的 Aprilia RS660,首先是外觀方面,RS660 開創了 Aprilia 新世代設計語彙,家族化的外觀設計讓 RS660 雖然只有 RSV4 一半的汽缸數,卻有著不相上下的帥氣,配備方面也同樣誠意滿滿,環抱式車台、上探百匹的 659c.c. 並列雙缸引擎、前後懸吊可調、前後 Brembo 制動系統,以及 YZF-R7 望塵莫及的電控系統等等...
以入門車來說,RS660 的配備高檔到不行,預購價還只要 49.9 萬,真的有夠香,無怪乎大家會認為「不如貼一點直上」,不過配備好歸好、性能猛歸猛,車輛的後勤還是無法避免的問題,電控一多故障的機會就高(先說好,這跟是不是歐洲車無關...),配備等級一高,維修報價單看了血壓也會很高,連下場地都有可能發生意外轉倒,在開放道路騎乘就更不在話下,如果是喜歡追求騎乘刺激感的朋友,在選購愛車時就更要好好思考這一點,如果把「可負擔的車損」與「騎乘的滿意程度」放在天平上,兩者無法取得平衡的時候,就該好好思考這樣的選擇是否正確。
誰適合買 R7?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對於以下幾類玩家來說,R7 會是適合你的車款:
1. 喜歡跑車,但是又沒辦法負擔動輒60、80萬起跳的車款的騎士。
2. 已經有台大車,想要多一台玩具來跑賽道,可是又不希望動力有太大落差的騎士。
3. 想從黃牌往上升級的騎士。
4. 平常會跑山,偶爾會報名賽道日,需要一台能在兩種騎乘環境都能有樂趣的車的騎士。
從上述四種情境來看,不難看出 YZF-R7 的定位就是「中間」,跑山路、下賽道都沒問題,高手降級來騎能有餘裕感受樂趣,往上升級的騎士也能有一個比較適當的銜接車款,不過 R7 雖然是較為入門的車型,但 CP2 引擎的輸出特性以及較為激進的騎乘姿勢,筆者比較不建議第一次買大車就直接買這種設定相對極端的車款,像 CBR650R、NINJA 650,一類把手較高的有罩車款會更適合。
每個人的 "Affordable" 並不相同
YZF-R7 的性能與配備在帳面上看來雖然不是頂尖,甚至給人一種「屈就於成本」的感覺,但 R7 提供了可以接受的動力表現、還算不錯的車輛配備,對於想要一車多用,而且口袋深度有限的騎士來說,這種「不上不下」的車款有著進可攻、退可守的特點,反而比起高性能但用途單一的坐駕來的有吸引力,而台灣山葉在日前確定引進 YZF-R7,也代表車主無須擔心後勤問題,但是終歸到底,決定這台車值不值得入手的,還是實際的騎乘表現,務請鎖定本站後續報導。
本文最後由 s121212 於 2021-6-3 18:4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