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聊聊機油的『黏度』

来源: 其他 adad1980 2018-3-24 01:12 只看這個作者 只看大圖 |閱讀模式
158 76613
講到黏度,網路上大多只提到SAE J300的黏度等級,
所以在此我就班門弄斧一下聊一下什麼是『黏度』,

什麼是黏度?

就是『液體面對流動和剪切的抵抗力』,

如例水,水是低黏度液體,所以它的流動性快,面對剪切力的阻力也非常低
(很低,但不是沒有,像是跳水,如果姿勢不正確落水那一霎那就會好像撞在牆上,
骨折或是頸椎斷裂也是會發生的)


而機油『面對流動和剪切的抵抗力』就是重要的物理性能,
黏度越高,就表示對剪切力的抵抗力越強,機油可以在填補在引擎零件之間避免零件互相摩擦,
就是一般人常講的『油膜的強度』

但是並非黏度越高就是越好,
因為黏度越高,剪切力的抵抗力越強,最明顯的現象就是引擎無力,油耗增加,
此外,黏度越高就表示機油的流動力越低,而流動力也是機油很重要的物理性能,
機油除了要快速噴灑、灌注到各個零件之外,也有吸收熱量幫助散熱的重要任務,
流動性太差,就有可能會有機油量不足、散熱不佳的問題。

所以流動力和剪切力就變成一種矛盾的存在...

而黏度的單位也依照流動力和剪切力分成兩種,

一種叫運動黏度,就是計算機油的流動力,單位是 1cSt = 1 mm2/s
另外一種叫絕對黏度,計算剪切力的,單位是1 mPa·s = 1 cP


黏度的高低

機油黏度高低是怎麼來的?主要是機油分子的大小,
分子越大,機油就黏稠;反觀越小就越稀

但是...礦物油沒辦法控制分子大小,因為是從原油提煉出來的,
分子的大小是大自然都幫你決定好了,而且還是各種大小混在一起,

合成油則不一樣,那是人類自行生產出來的潤滑油,
分子大小就可以依照人類的需求專門製造出來。

所以早期(1920-1960)礦物油黏度大多在SAE 20、SAE 30之間,
但是合成油可以做到SAE50或是SAE60的高黏度,或者是SAE10的低黏度潤滑油。

礦物油一直到等到氫裂解技術大量普及,才開始有優秀的性能表現,
也就是Group II或是Group III的機油。

聊聊機油的『黏度』8978

這張圖最上面就是Group IV或是Group V的全合成機油,
最下面就是Group I的礦物油,
中間就是Group II、Group III(嘉實多宣稱Group III是全合成油)

什麼是黏度指數
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簡稱VI。

其實很多人搞不懂VI是什麼,常常誤解成機油的優劣。
高VI值就是好機油...這是對的,也是錯的...

VI是指機油黏度的變化量,VI越高,表示黏度變化量越小...


『機油的黏度不是固定的,黏度是會隨著溫度而變化』

但是工程師卻不希望機油黏度會變化,
假設一群工程師設計了一顆引擎,這顆引擎最適合黏度是10cSt,
那當然希望機油能在早上引擎啟動時(台灣冬天寒流來的時候是7-8度,寒帶地區就零下了)黏度是10cSt,
引擎運轉5-10分鐘後油溫升到80-90度時,黏度還是10cSt,
大踩油門拉轉引擎油溫升到110-120度,黏度依然是10cSt,

只是...這是在作夢啦,哪有這種機油!

雖然如此,油商還是盡量研發出黏度變化量較低的高VI值機油...
聊聊機油的『黏度』2532
一般來說機油黏度變化是成曲線,但是為了方便閱讀網站和書籍大多會畫成直線,
圖中的紅線的黏度變化量較低,就是高VI值的機油。

但是這可不是說你只要看VI就能挑機油了,
前面就說了,VI只是標示黏度的變化量,不代表黏度的高低。
像是Mobil 1 5W-50,VI值180,但是40度黏度108cSt,100度黏度有17.5cSt
反觀Mobil 1 0W-40,VI值186,他的40度黏度70.8cSt,100度黏度12.9cSt。
聊聊機油的『黏度』2110

聊聊機油的『黏度』4826

選錯黏度就麻煩了...
所以你還是要先選擇合適的機油黏度,然後再看VI值...


複級機油的出現
前面提到,油商一直在提高機油VI值,降低機油的黏度變化量,
在這之前,換機油可是大事,換機油不像現在是看里程數更換,
而是看天氣、月份更換,夏天的時候要SAE30、SAE40的機油,冬天的話就要趕快換成SAE20。

在1950年代,終於出現了黏度指數改進劑(Viscosity Index improvers),這改變了機油科技
這裡抱怨一下,中油翻譯成增黏劑...這錯很大...

而機油開始出現複級機油,SAE甚至修改了黏度等級...
至於SAE的複級機油標示我就不多說了...

那麼複級機油的優勢在哪?就是VI值大幅提升,黏度變化量降低,
聊聊機油的『黏度』476
就以這張圖來說,10W30的機油,
在華氏-20度的溫度黏度可以和SAE10的黏度相近,
高溫來到華氏近200度時黏度又和SAE30相近...


因為複級機油對於溫度的高適應力,
很快的1960年代複級機油就成為市場主流,
但是黏度指數改進劑有個嚴重問題,那就是它會讓機油的剪切抵抗力下降,
1960-1970年車商開始通報多起引擎損壞的案例。

對此美國SAE開始對剪切力訂出下限,要求機油對抗剪切力不能過低,
這就是很多人朗朗上口的HTHS,High Temperature High Shear。

這標準經過多次修改,測試溫度也從100度改為150度高溫,
現在最新規範是ASTM D4683-17(2017年版本)
聊聊機油的『黏度』9741


而歐洲的ACEA更嚴格,它要求A3/B3、A3/B4的不論黏度高低HTHS必須是3.5mPa·s,
A5/B5也要有2.9mPa·s

所以到了現在,不用擔心機油剪切力不足的問題了...
(除非你去買來路不明的油品)

此外黏度指數改進劑還有一個問題,它並非真的改變黏度,而是只有減緩黏度變化的速度...

假如你加了一罐20W50的機油在引擎裡,跑個30分鐘可能變成SAE40的黏度,
再跑個兩小時又可能變成SAE30的黏度...
因為有可能這罐機油就是SAE30靠添加改進劑變成20W50...
只是騎了兩小時後打回原形,這時候你就要小心SAE30的黏度是否符合引擎的需求,
如果不行?還是趕快熄火休息吧...
雖然如此,黏度指數改進劑還是讓機油能多運轉2小時,這就是改進劑的價值。

但是根本上提高機油性能,還是要靠優質基礎油,但是合成油成本太高,就出現折衷的-半合成油
或者靠氫裂解技術改變礦物油分子結構的Group III機油,做出以前礦物油做不到的5W或是60等級的機油...
(但是還是要加一點黏度指數改進劑啦...)


大概就是這樣,不算完整,只能算是有感而發碎碎念的東西...





本文最後由 adad1980 於 2018-3-24 08:23 編輯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18-10-21 19:00
讚: 5
說明的很詳細  發表於 2018-4-7 09:49
讚: 5
  發表於 2018-4-4 19:50
讚: 5
這就是專業  發表於 2018-3-29 21:26
讚: 5
這不是ˋ專業,什麼才是專業...  發表於 2018-3-29 16:43
參與人數 39紅利點數 +227 收起 理由
u011106 + 5 這就是專業
kai123 + 5 感謝分享
muller + 5 不加分不行
lochao + 5 感謝分享
maxisnoopy + 5 感謝分享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227

收藏
收藏52

網友回覆205

跳到指定樓層
這篇圖文並茂 頗有參考價值
3#
aaron^^ 2018-3-24 07:36 只看這個作者
很詳細的解說聊聊機油的『黏度』2000
4#
tsay21 2018-3-24 07:41 只看這個作者
有深度的好文!獲益良多!謝謝啦
5#
sa99s 2018-3-24 07:59 只看這個作者
圖文並茂 聊聊機油的『黏度』1942聊聊機油的『黏度』3995聊聊機油的『黏度』3855
6#
pluslee 2018-3-24 08:23 只看這個作者
感謝分享 ..........聊聊機油的『黏度』1705
7#
Faco 2018-3-24 08:27 發文來自手機 只看這個作者
感謝分享
8#
phos 2018-3-24 08:51 只看這個作者
樓主很病態

我上回提到紅線汽油精,他就跟著生一篇紅線汽油精的主題

我這兩天提到黏度跟VI值,他也跟著生一篇黏度相關的主題

請有點器量,不要一而再的跟在一位後輩的屁股後面顯擺 本文最後由 phos 於 2018-3-24 15:13 編輯

給個讚

錯更大~ 回去Google重來~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8-3-26 07:42
回覆 m4a1 : 你真好騙  發表於 2018-3-25 09:54
你真的夠中二  發表於 2018-3-25 03:14
回覆 GAO996 : 是很會賣弄  發表於 2018-3-25 00:32
你直接證明他很有內涵  發表於 2018-3-25 00:27
白色
9#
g4g 2018-3-24 09:01 只看這個作者
謝謝分享

以後要解說給朋友就知道怎麼說
感謝版大心得分享~
對機油有進一步認識~聊聊機油的『黏度』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