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以脫俗歐系質感設計風格、狂妄原廠動力表現的國內「牛肉」車廠 PGO,自當家新世代水冷跑車 TIG 發表以來,兇猛的動力成功創造許多話題。如今,官方延續了過往「好料滿滿」的傳統,除了帶給消費者獨家的多段可調 TCS 循跡系統配備、高科技車聯網 TFT 儀錶板外,這次更推出了前後懸吊系統全面升級的 TIG DC Line 頂規車型,讓車主們在享受高動力的同時能夠更盡情的在山路上馳騁。
TIG DC Line 試乘表現 如虎添翼的彎道影舞者
其實早在 2023 年 TIG 第一次與車迷見面之初,除了無庸置疑的動力特性外,「全新 HDL 車架平台」與下吊架引擎結構所帶來的強悍操控特質,就已經在許多媒體試駕、民眾試駕場合中,深深的把「TIG」這個名字烙印在車迷心中。在官方陸續推出不同版本車型之後,搭載前、後精品懸吊系統的 TIG DC Line 終於登場。
首先在原廠出廠設定下,跨坐上車轉下油門,TIG DC Line 同樣在引擎轉速約莫 3,500 轉時接合,這具 169.5 c.c. 的 17.8 匹 Vortex 2 代水冷引擎動力表現依舊是令人印象深刻。雖然大致上車輛整體的加速表現,與過去的初版車型、征服版並沒有明顯差異,換句話說都有著令人印象深刻的加速力道,不過由於換上了更為運動化設定的前後避震器,在車輛的動態反應有著明顯的改變。
與搭載非精品避震器的「征服版」車型相比,可以感覺到 TIG DC Line「活起來」了,尤其是在入彎前的準備、路線調整上,DC Line 版本那種更為刁鑽、犀利的動態回饋,騎士只要稍稍帶動龍頭車把手方向就可以迅速靈活的換位,讓原本動態表現就已經擺脫過去大家對 TIGRA 印象、超乎預期的 TIG 標準版宛如「甦醒的沈睡野獸般」,如虎添翼!
由於懸吊系統特性的改變,透過阻尼設定、結構上的穩定性特質,若是剛剛騎完征服版 TIG 再跨上 TIG DC Line 的確會有種「這是同一款車嗎?」的驚艷感,在面對低速連續彎道時可謂印象深刻,頻密的重心轉移將避震器重要性放大,DC Line 運動化的懸吊設定讓車輛在中低速變換方向時可以非常快速的做出反應,且不會有多餘的晃動與不安感。
而把速度拉高,這組前後精品避震器的「驚艷值」也隨之放大,過往這類型較小輪徑、無龍骨的白牌速克達在高速過彎時,由於車架系統的天生結構與避震器設定,並不能帶給騎士足夠的安定感。這次更為硬朗的 TIG DC Line 懸吊系統不僅能穩穩撐住之外,也將 TIG 自身的高強度車架鋼性特質放大。
就像過去在其他車款上,就算車主為了提升動態表現換上一組高級的前後懸吊系統,雖然動態表現有所提升了,但卻會將車架鋼性不足的特點凸顯出來;當然,在 TIG DC Line 上則完全沒有這樣的問題,在經過原廠特調懸吊系統的幫助下,如果你不知道「人車一體」是什麼感覺?那來試一趟 TIG DC Line 就對了。
而這樣的設定,也確實讓 TIG DC Line 的路感更加清晰,相對來說若是追求舒適性至上的車主可能就必須要有所取捨了,畢竟在非電子式懸吊系統的物理運作上,「運動性」與「舒適性」若要兩相追求的話則必定會有其侷限,除了可以透過「全可調」前叉進行各種參數的調整外......
游刃有餘的 Wagon 旅跑
沒錯,大家別忘了採用標準型避震器的「TIG 征服版」目前也是同步販售中的,經過編輯部密集的交換試乘,儘管沒有 DC Line 那麼高的彎道極限、那麼「緊繃」的利索刁鑽動態,但征服版卻在保有優良車架鋼性與一定運動特質的基礎下,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我不想那麼戰鬥」、「想要低調一點的外觀」那征服版 TIG 也會是個不錯之選,在原本強勁的動力、高剛性車架動態表現之餘,加上 TIG 上的寬大椅墊設計,無論是雙載出遊或是山道獨走都能完美勝任。在多次交換騎乘中,TIG 征服版在高速彎的激烈操駕上會比起 TIG DC Line 有著一些多餘的晃動感,但這是要在瀕臨極限邊緣的操作上才會浮現,若是在山路上只想小熱血、享受暢意快感的話則是沒有問題的。
總結來說,這次 TIG DC Line 在彎道上的表現無疑是讓這台彎道藝術家更上一層樓,不僅在性能上有著顛覆大家對於原廠後雙槍避震速克達的動態反應,在外型上鮮紅的避震器色調更與車身塗裝相呼應,更重要的是比起征服版旗艦版車型售價只多出約 3,000 元的金額,在 CP 值上令人印象深刻。
騎士四視圖
由於避震器長度並未有太大差異,讓 TIG DC Line 的座高表現與過去版本一致。下圖騎士身高 171.4cm(不含鞋底厚度),跨高 81.2cm,雙腳可以完全平踏,而將足部置於踏板上仍可發現膝部與前內廂仍有充裕的活動空間,加上寬、長的椅墊,就性能車款來說實屬難得。
繞錐測試
在山路試乘完畢後,接著來測試與車輛靈活度關係密切的「繞錐測試」項目。一如過去編輯部曾針對 TIG 動態反應的部分進行考量,由於繞錐過程中所產生的輪速差,所以本次依舊以原廠精心調校的「TCS B 模式」與「TCS Off 模式」測試,看看這組 DC Line 懸吊可以「流利」到什麼程度。
首先以體重超越 100 公斤的卡普大叔進行極限測試,在如此荷重的條件下,TIG DC Line 在激烈的轉向過程中仍可以帶給騎士靈活度十足的前段車身反應。由於繞錐測試中,避震器必須要能夠滿足不斷的快速來回作動,凸顯出全可調前叉的優勢。
令人驚訝的是,這次在兩種情況下都將測試秒數壓進 6 秒鐘之內。首先,TCS Off 模式中測得最佳成績為 5.986 秒。
TCS B 模式更是創下 5.720 秒的紀錄,比起過去實測 TIG 的成績有明顯的進步。
TIG DC Line 繞錐測試成績整理:
外觀配備介紹
向來對於車迷心聲總是站在第一線聆聽、馬上做出回饋的 PGO 這次在 TIG DC Line 的外觀設計上也是「高手在民間」的成果,從最一開始的冠軍版牌照修改,到車身塗裝調整之外,這次更將原本限量的前後改裝避震車型以 TIG DC Line 版本之名進行常態性販售,這種「懸吊配備升級」的雙生車型,其實在歐日系各大品牌重機中都有類似的銷售策略呢!
蹲下一看,喔!這次 TIG DC Line 的引擎吊架中央並無輕量化開孔結構,但一體式梯形設計也擁有更高的剛性。
基本上這次 TIG DC Line 的主要改變在於外觀彩繪、避震器升級。餘下如大尺吋全彩 TFT 多功能液晶儀錶板、多段可調 TCS 循跡系統、Keyless 免鑰匙啟動系統等科技配備都與其他版本一致,連坐墊下空間、水箱系統的配置等,皆維持相同架構。
左側清晰可見的廢熱排氣導風孔與副水箱水位。
雖不深、但寬度十足的車廂空間。
綜合這次的改變,從車尾角度看去,在黑色的彩貼與精品掛瓶後避震器的點綴下,明顯改善許多當初被車迷認為稍微修長的車尾主體。且這次官方也只推出 TIG DC Line 單一白色選擇,但相信若有機會以當前產品陣容為基礎,推出黑色版 DC Line 應該也是非常有看頭的!
車輛拆解量測
那究竟、這次真的就只有外觀上的改變嗎?其實在車友圈也流傳著或許 TIG DC Line 會不會在傳動系統周邊、皮帶、進氣系統等進行設定變更呢?畢竟這種默默做帶誌的用心改良,在過去 PGO 許多車種上已經出現不少例子,到底 TIG DC Line 有沒有其他秘密,就讓編輯部帶大家來看看吧!
由於量測的項目繁多,故編輯部繪製了表格將數據整理如下,若是與先前測試的初版試做車相比,僅在「普利珠重量」以及「大彈簧總長」不一樣,單顆普利珠重由上次的 13.5 公克改成 16 公克、大彈簧總長增加了 5 mm 左右。
若在其他設計參數、材質未變更的情況下,理論上變長的彈簧壓縮後將更具張力,讓加速過程中待在低檔位的時間更久帶來正面加速影響,而加重的普利珠也可以讓盤面吃得更滿、兼顧極速表現,不難看出原廠這次對 TIG DC Line 性能方面的期許。
延伸閱讀:工程師的瘋狂作品!水冷之王 PGO TIG 試作車搶先深度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