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這台全新迪爵125之前, 我們要先來回顧一段歷史
這是1990年, SYM的迪爵125首度現身
在西藏大草原拍的廣告在當時也造成轟動
1989年的時候, 日本HONDA與三陽和光陽還有合作,
HONDA當時有一台125cc的氣冷單汽缸四行程引擎速克達, 叫做Spacy 125(代號JF04)
本田把這顆引擎引進台灣, 引擎代號叫做GY6
這顆引擎給了光陽叫做豪邁125, 給了三陽叫做迪爵125
迪爵125以耐操有力的多功能國民車之姿, 席捲了全台灣的速克達機車市場
迪爵是SYM最經典的機種之一, 除了外型引領當時風潮外
最重要的是穩定耐操的引擎, 陪伴許多六七年級生度過了他們年輕的歲月
很快的, 地球繞太陽轉了二十幾圈。
當初買迪爵的這群年輕人, 已經從當年的屁孩長大成人
變成成熟穩重的好丈夫, 或者是好爸爸的角色
為了重現當年迪爵125的榮光, SYM承襲了舊迪爵耐操有力的優良思維
並搭載Clean Power引擎與現代科技, 符合台灣六期法規的全新迪爵125現身了
到底全新迪爵125改了哪些地方, 就讓我們跟各位分享吧
引擎
引擎部分, 採用頗受好評的Z1 Attila 125的引擎為基礎
並進行小部分改良, 加強油耗與耐用性表現
強調中低速加速表現與降低進氣噪音的共振回壓腔, 也保留在全新迪爵125車上
延伸閱讀: 不容小看!! SYM Z1 Attila 125深度測試報導
ECU採用日本京濱製造, 且與Z1 Attila 125, Woo 100相同, 均為最新的第四代產品
噴油嘴則維持六孔
六期環保車款必備的OBD診斷接頭
從外觀看, 似乎會覺得全新迪爵125的引擎與Z1 Attila 125沒什麼不同
不過, 差異在這裡
原本Z1 Attila 125的曲軸油封, 是採用台灣知名大廠PIA製品
位於台灣彰化的PIA公司, 由1974年開始與日本NOK合作生產油封, 已經有超過40年的歷史
這次全新迪爵125則找上日本NOK, 採用最新的耐久性油封
兩者外觀比較, 全新迪爵125的油封厚度較薄 (照片上看不太出來)
但能用更適合的夾持張力貼合在曲軸上, 使得摩擦阻抗下降, 並提高耐用性
除了曲軸油封更換為NOK之外, 傳動系統等重要的油封也一併更換
此外, 整流器也做了小小修改
左邊是全新迪爵125的整流器, 右邊是Z1 Attila 125的整流器
全新迪爵125的整流器, 是採用晶體控制的負載可變整流器
也就是根據實際耗電需求的多寡來調整發電量
好處除了白天會跑比較快又省油之外, 還可以避免充電過量導致全車電系的故障
當然, 這種整流器也並非全新迪爵125才開始使用
SYM的旗艦車款Fighter 6 也是用這類型的整流器
延伸閱讀: 砍掉重練, 浴火重生 -- SYM Fighter 6 150深度測試報導
京濱噴射系統
對於噴射供油系統不熟的朋友, 可能不曉得京濱4代到底好在哪裡
在這邊也順便跟各位分享
我們拿上一代(京濱2.5代)來當作例子
左邊是節流閥, 右邊是噴油嘴
這個是最新的京濱4代
噴油嘴尺寸比一比
左邊是京濱4代, 右邊是京濱2.5代
尺寸大小差很多
節流閥本體的尺寸也有明顯差異
左邊是京濱2.5代, 右邊是京濱4代
側面看的差異就比較明顯, 京濱4代幾乎只有一半的體積啊
京濱4代除了體積小, 好清理之外, 也把必要的感應器整合
(TPS油門位置感應器, 怠速補償感應器等)
除了減少佈線與接頭的複雜度, 省下來的體積可以讓置物箱的空間更大
此外, 含氧感應器的尺寸也不同
左邊是京濱2.5代, 右邊是京濱4代
動力實測
說了這麼多, 還是要看一下真實數據
我們把全新迪爵125丟上馬力機測試, 看輪馬力到底是多少
經過Dynostar馬力機測試, 後輪馬力為8.1匹, 且出現在7640轉
最大扭力則為8.8牛頓米, 出現在5788轉
如果看扭力圖, 則會更有趣
全新迪爵125的最大扭力從3500轉就出現, 且一路延伸到6000轉
如果把點火系統強化, 馬力可以提升多少呢?
根據測試結果, 馬力比原本多了0.3匹
且是從頭開始就有提升
騎乘心得
試車手阿筌:
"輕巧有力,實用至上" 這是我騎完全新迪爵後的感想。
為何我會這麼說呢?
全新迪爵的座高親民,給予較為矮小的車友們腳踏實地的安心感。
碩大的腳踏空間,提供了絕佳的舒適度。加上便利性滿點的大車廂,整車處處可見廠商想要主打的生活實用機能與便利性。
而注重實用性的車款,性能就無法兼具了嗎?全新迪爵在這裡取得絕佳的平衡點,雖然沒有像是運動車款般絕佳的性能表現,不過動力輸出在低中速域的加速表現算是可圈可點,相信足以應付生活通勤所需。
懸吊設定雖為舒適取向,但騎乘時會發現路感較一般舒適取向車種明顯,整體騎乘表現也較為靈活。
唯一可惜之處,大概就是在劇烈操駕的時候,懸吊系統會發生支撐性不足的現象,進而導致磨到船底。
不過這可能跟我日漸增加的體重(90kg)有點關係...
總而言之,我相信全新迪爵應該是通勤車市場中的一匹黑馬,推薦給需要實用與便利性的車友們參考參考
Singer的試車心得:
引擎動力方面, 雖然與Z1 Attila的引擎相同
但實際騎乘後發現, Z1 Attila的起步衝勁較猛, 而全新迪爵的起步較為溫馴, 應該是普利珠重量與大彈簧的差異。
不過, 隨著車速的漸漸提高, 全新迪爵的中段加速比Z1 Attila還出色, 尾速表現也更佳。引擎震動也比較小。
與Z1 Attila不同的是操控的感覺。
Z1 Attila除了靈活, 還多了一份刁鑽的感受 ; 兩車相比, 全新迪爵則是較為穩重一些, 但靈活度也相當好。
在山路連續轉彎時, 你會發現後輪的反應比前輪還快還敏感, 有點像是在騎日系傳統街車的感受。
如果繼續往下壓, 則先磨到的地方除了中柱之外, 俗稱船底的塑膠防護片也會一起磨到。
外觀
全新迪爵125以低座墊與大空間為主要設計訴求
坐墊高度僅有760mm, 方便騎士雙腳平踏地面
根據原廠指出, 全新迪爵125的車架和引擎是全新設計
為了滿足成熟男人年齡層的需求
採用大型的平坦式坐墊, 乘坐感受相當舒適
全新迪爵125通過台灣六期環保法規的車種
官方資料顯示, 平均每公升汽油可以跑49.2公里
坐墊下方的掛勾, 方便大量購物時使用
以台灣的用車環境而言, 空間寬大的前置物空間已經成為必備條件
實際測試, 可以輕鬆放進975cc的飲料罐
一般600cc的飲料罐當然也不是問題
如果塞一塞, 600cc + 975cc的兩罐通通放進去也沒問題
加油口位於前置物箱左側, 加油免下車
油箱蓋開關也設計為彈開式。這已經成為近幾年台灣速克達的標準配備。
左把手: 由上而下依序是遠近燈切換, 方向燈與喇叭
右把手: 由上而下是電控坐墊開啟, 大燈開關與啟動按鈕
三陽車系所為人津津樂道的電控開啟坐墊開關
也在全新迪爵125車上保留
當然, 凡事總有個萬一
坐墊側面也保留了傳統的鑰匙開啟坐墊
儀表採用傳統的指針配置, 時速表的中央有塊小小液晶顯示, 可切換電瓶電壓與里程數
前叉口徑為31mm
前煞車為180mm浪花碟搭配單向單活塞卡鉗
後座腳踏除了目前流行的飛旋踏板外,
上方還多了一層平台, 方便兒童踩踏
碟煞版的尾燈採用LED燈組, 方向燈仍維持傳統的鎢絲燈泡
引擎吊架為下吊架設定
置物箱空間
放入小帽體的3/4安全帽, 後方還有空間可以放雨衣或其他雜物
可以輕鬆關上
如果是臨時要載人,新迪爵的置物箱也可以放進一大一小共兩頂安全帽
(我們不建議戴瓜皮帽)
如果是帽體比較大, 或者是特殊造型的安全帽
坐墊就關不起來了
建議各位網友購買前, 還是實際拿安全帽去測試一下會比較準確
傳動拆解
全新迪爵125的傳動箱代號為F6A, 與Z1 125 / Jet 車系相同
傳動箱進氣口的前方有一個金屬檔板
檢查曲軸油封, 果然是新的NOK低阻抗油封
普利盤的代號為H5K, 重量為300g
原廠普利盤離滿盤還差約3mm
風葉盤為M92
H5K普利盤的角度為14度
普利盤套管的直徑為23.96mm
普利盤套管長度則為45.46mm
普利珠重量為12.97g
六顆總重為77.87g, 平均每顆重量為12.978g
普利珠的寬度是13.92mm
普利珠直徑為18.01mm
也就是俗稱的18x14普利珠
皮帶代號為23100-F6A-0003
第三版的F6A皮帶
長度為74.3cm
新皮帶的寬度為19.14mm
碗公則採用頗受好評的M9Q
重量為858g
離合器為傳統離心力三片式
開閉盤則為斜溝
大彈簧相當長, 自由長度為154.54mm
大彈簧的線徑為3.99mm
後避震為單槍, 傾斜角度為25度
加粗加厚的避震器上座
旁邊就是槍型電磁閥, 用來控制坐墊開關用的
空氣濾清器採用F6A製品, 也就是與Z1 / JET車系相同
空濾後方一樣有防止回火的鐵網
煞車採用單向單活塞卡鉗, 配上180mm浪花碟盤
煞車卡鉗的活塞尺寸為33.78mm
煞車皮為H+製品
此卡鉗的煞車皮是無螺絲固定方式, 安裝拆卸時請注意順序
要先裝裡面那片, 並把卡鉗座推到最內側
然後再把另外一片煞車皮裝上去即可
結論
2017全新迪爵125問世後. 以低座高, 大空間, 長坐墊與新六期Clean Power引擎的規格主攻成熟男性市場
若以官方不到六萬元的牌價而言, 已經相當具有競爭力
加上最近的補助方案, 據稱實際入手價不到五萬
若有購車需求的朋友, 可以把這台車列入考慮
原廠型錄
newdukeolV1.pdf
(9.1 MB, 下載次數: 172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