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叔。日本汽、機車製造商 Honda 本田在今日發表了「2023 年電動二輪事業說明會」,其中規劃了 2025~2030 年的電能二輪機種的佈局與規劃,這項電能機車的投資金額更達到 5,000 億日元之譜。除了金額驚人外,本田更發下豪語將在 2030 年達到 400 萬台的銷售數字!到底這次的說明會說了什麼?就讓大叔分析給各位看看。
從 1994 年的 CUV ES 車款發表以來,可以看到在 2020 年後電能機車產品推出的速度是大為增加,2023 年更是一口氣推出四款電能機車,當然不包括期間推出的電能移動產品,就能發現本田已經在加速電能機車的推廣速度。
可以看到在 2022 年全世界的電能二輪車產品市場總數約為 5,500 萬台,這當然包括電能機車、電輔腳踏車與其他機型的總和。除了數量增加外,更可以發現 2021 年起印度的電能二輪產品需求急速擴大,同時間的東協 (ASEAN)需求也是激增的狀態。
截至 2023 年總生產台數已來到 4.5 億台的數字,而二輪事業的營業額則是 4,887 億日圓。
本田從燃油車的開發、生產、採購領域所累積的知識與二輪車款「行走、轉彎、停止」的基本核心思想都將成為開發電能二輪的優勢。而能透過連線性擴充產品的便利與舒適性也是未來電能二輪產品的重要部分。
官方希望電能二輪車款在 2026 年時可以有 5% 約 100 萬台的銷量,在 2030 年時更能達到 15% 約 400 萬台的銷量。
本田對燃油車與電能車價格與持有成本作了分析,以三年的期限來看,燃油車款的購入成本較低,但是保養、油料等其他費用是較高的。而電能車款雖然車價購入成本較高,但是保修、電費等其他支出是小於燃油車款的。
本田對於電能二輪車的戰略佈局,就是在 2030 年時達成 30 種車型、 400 萬台的銷售,同時也降低 50% 的成本。投資金額將達到 5,000 億日圓!
可以看到這 5,000 億日圓的分佈,在 2021~2025 年間約有 1,000 億的投入,但到了 2026 年後則是針對事業的擴大期進行 4,000 億元的投入。至於 2030 年後呢?官方沒有給出數字,但由圖表來看,應該是只多不少。
至於收益,由下列這張圖來看, 2025 年會是一個基準點,官方希望在 2030 年時電能車能佔 10% 以上的業績,那至於 2030 年後電能二輪車勢必是要成長更多,而燃油二輪的數字將會下降。
因應 400 萬台的目標,在生產線也做出調整。在 2027 年正式啟用投入金額約 500 億日元的電能二輪專用生產工廠,在組裝線長度上會比燃油車縮短約 40% 的長度,年產量約 100 萬台。
關於電池的戰略佈局則是將視區域的不同性來搭配三元鋰電池 (NCM) 或是磷酸鋰鐵電池(LFP)。中長期目標則是放在續航力更長的全固態電池。
在實作上則是將透過燃油車技術培養的平台共享化,將電池、動力單元與車體分別模組化設計、生產。而透過模組化平台,能有效率地對應全球各地不同客戶的需求。
目前燃油車可以利用藍牙連接手機 APP 就有導航、語音等功能,但在電能二輪車款上,車載娛樂系統 (In-Vehicle Infotainment,IVI) 則可以透過手機連結進行軟體更新。在本田的規劃中,次世代 IVI 與車載資訊控制系統 (Telematics Control Unit,TCU) 連結後能透過空中編程 (Firmware Over-The-Air,FOTA) 進行更新。在進化的次世代 IVI 中,則是將 IVI 與 TCU 整合後直接透過 FOTA 方式進行資料的傳輸與回饋。
對應未來電能化的客戶對應,加強 30,000 多家經銷點的服務,提供線上、線下融合的客戶服務。簡單的說就是網路 / 實體店的賞車、訂車、保養與其他服務。是說,這個服務咱在地的 Gogoro 好像已經做得不錯了餒~
又到了猜猜看的時間~本田從去年就釋出許多款電能二輪車款的剪影圖,說是在 2025 年之前會有 10 款以上的新車型發表,2030 年會有 30 輛的產品問世。從剪影圖來看,好像還有 GoldWing 的存在?!
不管如何,從燃油轉往電能動力已是不可逆的過程,而本田這 5,000 億的投資是否真的能跟上新世代能源車的潮流?只能希望本田能造出擁有燃油車款樂趣的電能二輪產品吧。
我是大叔,下次見。
本文最後由 金旺男 於 2023-11-29 18:4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