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最後由 auxo 於 2016-9-28 08:58 編輯
我以前在花蓮當兵,那時候普悠瑪還沒有上線營運,往返台北花蓮的車票也很難買,某次放假沒買到票,打算整路站回台北時,學長問我要不要幫他把車子騎回去順便換機油,想想好啊!那台是初代野狼傳奇,雙表鋼絲框的,學長也做不少改善,騎個台北花蓮絕對不成問題。
1700放假,正當我騎過太魯閣大橋準備進蘇花,當兵嘛,能放出來心情就漸漸好起來,尤其是看到海心裡也開闊起來,但是轉第一個彎情又變差了!
轉彎時覺得車子軟了一下,但不像是避震器軟掉,也不像是輪胎沒氣,我還在和平加油站停車檢查胎壓,野狼車台軟但也沒軟到這麼慘,再捏一捏輪子上的鋼絲,我大概猜到問題在哪了。
到台北也快2200了,反正不急著回家掛蚊帳,就去找一位在嘉興街修老車的師傅聊天,也想要證實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師傅說鋼絲拉不夠緊,轉彎真的會軟腳,確定問題我就走去巷口7-11買飲料請師傅,打算隔天自己處理,回來時他已經開始幫我重拉鋼絲張力,後輪拉完換前輪,收假時騎回去,還真的「不一樣」了。
後來學長放假時自己騎一次,也真的覺得「不一樣」。
鋼絲框其實很常見,傳統檔車大多還在用,腳踏車用更多,而且很奇怪的即使是21世紀,腳踏車上還是鋼絲框佔優勢,而我從小玩單車、自己修車也調輪子,有點錢買零件之後買更高級的輪圈跟鋼絲回來編輪子,也玩了好幾年。換騎機車後一樣是自己編輪子,不過單車輪的玩法比較多,有些觀念還是通用,沒事跟大家聊聊。
R0020024 by auxo38, 於 Flickr
基本上每個輪子都是從一堆零件開始。
R0020025 by auxo38, 於 Flickr
再經過組裝成輪子後,還要校正、拉鋼絲張力,再裝輪胎、裝上車才能開始滾。
鋼絲輪框也只有幾樣零件,分別說明如下:
1.輪轂,HUB,含軸承跟套管,可能是鼓煞的煞車鼓也可能是要再裝碟盤的輪轂。HUB的幾何對於整個輪子的剛性表現是有影響的,基本上HUB上兩邊穿鋼絲的耳朵(FLANGE)越寬越好,對於側向剛性幫助很大,側向剛性好,壓車穩定度就會高。不過機車少有人去改善這點。
2.鋼絲,SPOKE,國產車大多是鐵的。單車鋼絲已經進步到採用碳纖維了,弱一點也有鋁的,不鏽鋼是主流,稍微好一點的通勤車都會用不鏽鋼鋼絲。單車有很多鋼絲廠,比如DT、CN、PILLAR、SAPIN等,機車嘛...以前你只有原廠跟副廠,現在也有不鏽鋼定製品。
3.鋼絲頭,NIPPLE,機車的鋼絲頭都是跟鋼絲一起買的,以前有銅製品,現在則大多是鐵製品,用久會生鏽卡死。曾在機車展看過鋁製品,但還未普及。
4.輪圈,RIM,國產車大多是鐵的,曾有一陣子有賣鋁的,或是外匯拆車品也有鋁框。而且鐵框的精度其實相當差,但我們也很難能買到更好的產品。腳踏車還有更輕更強的雙層框、碳纖框、氣密框等。
5.內襯帶,不起眼但又很重要。
輪框組裝過程,這以我習慣的工序來說:
1.穿鋼絲,在穿鋼絲時就要決定前拉跟後拉鋼絲是放內側或外側,機車上比較不計較這點,只是弄錯比較搞笑。
無標題 by auxo38, 於 Flickr
這是後輪,順時針轉,傳動鋼絲放在內側,一時看不懂,慢慢看。
2.將所有鋼絲跟鋼絲頭螺紋處、以及鋼絲頭跟輪圈接觸面上油,機油或黃油皆可,這是為了減少鎖緊鋼絲頭時的扭力,避免鋼絲扭轉以及更容易將轉鋼絲頭的扭力轉換成鋼絲的拉力。
3.開始排列鋼絲,並且將排好的鋼絲穿過輪圈,鎖上鋼絲頭,隨便鎖幾牙就好。一般來說機車是2交叉,每根鋼絲會跟別的鋼絲交叉兩次,或是互相交叉的鋼絲,在HUB或輪圈上間隔兩孔(這是比較笨的分法),但也有一台國產車是3交叉,光陽的前輪都是。基本上交叉數越高,鋼絲跟HUB交接的角度也越接近90度,傳動效率會比較好。曾有一間在新北市的車行給客人編1交叉,我看就說這穩死的,幾個月後車主就說斷鋼絲了。
無標題 by auxo38, 於 Flickr
這就是典型的2交叉,另外要注意一點,弄錯前拉後拉就算了,氣嘴上方不能有鋼絲交叉,否則你會很難打氣。
4.所有鋼絲都穿過輪圈鎖上鋼絲頭之後,開始預拉張力,我的習慣是先把所有鋼絲頭鎖到看不見鋼絲的螺紋,再上緊1圈或2圈,讓整個輪子開始有張力。
5.開始調偏擺、正圓以及拉張力,這三件事情是一起做的,偏擺很好理解,輪圈往左偏,就把右側鋼絲鎖緊;輪子半徑變大就同時鎖緊左右側鋼絲;張力不夠就鎖緊鋼絲頭。但是張力嘛...有人是用扭力板手去鎖鋼絲頭、有人會用手捏鋼絲,基本上每個師傅都有自己的習慣,知道自己在幹嘛就好。當然最好能用儀器量化啦,單車也有這樣的機具,機車方面還沒見過有人用過。張力不足就如同開場那一段,很難騎啦。
6.檢查有無過長的鋼絲,鋼絲過長突出鋼絲頭,會戳破內胎,所以要磨掉,最後裝上內襯帶(我有時會用布膠帶取代),這樣就完成了,以熟練的師傅來說,至少也要兩小時。
一般來說,鋼絲輪框可能會有幾個問題:
1.不容易維持清潔以及鏽蝕,我覺得這是材料可以改進,但又很難達成的,除非有人要集資定做不鏽鋼鋼絲以及訂購鋁圈,巨大機械崑山廠好像就有做鋁圈。
2.容易偏擺或是斷鋼絲,這個是組裝人的問題,斷鋼絲其實是鋼絲張力不足,使得鋼絲一直有張力變化以及形狀變化,導致金屬疲勞就斷了就斷了
偏擺則是張力不平均。
3.內胎容易破,還是組裝人的問題,內襯帶是否完好?鋼絲頭有沒有過長?甚至輪圈內的鐵鏽也可能刮破內胎。
4.轉彎軟腳,又是組裝人的問題,張力拉不夠。
接著看我曾編的輪子
無標題 by auxo38, 於 Flickr
這是以前網路上有在賣的COM*輪圈,我覺得精度還好。
無標題 by auxo38, 於 Flickr
這是編給雄獅的前輪用,雄獅煞車鼓比較大,所以鋼絲短,又因為鋁框肉厚,所以鋼絲頭跟鋼絲的角度略有差異而產生彎曲。不滿意但能接受。
DID2 by auxo38, 於 Flickr
這是DID的鋁框,超讚,但只有外匯拆車品可買。
R0015547 by auxo38, 於 Flickr
開始離題,這是單車的雙層框,義大利製。鋼絲孔還有補強圈。
20151023_160715 by auxo38, 於 Flickr
這是登山車用的輪組,因為是雙層框,內層很平滑,只要有一層塑膠內襯就能跟外胎+密封劑配合,達到無內胎使用目的。
找不到碳纖維輪子的照片,算了。有興趣請自己搜尋DURAACE C24,鋁框外包碳纖維。
VER.2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