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推出時讚嘆連連的Gogoro,如今為何唉聲連連?轉載

来源: 其他 a9920965 2015-9-15 17:54 只看這個作者 只看大圖 |閱讀模式
40 14731
本文章最後由 a9920965 於 2015-11-29 22:51 編輯

出處:http://www.bnext.com.tw/column/view/id/37381
如果「Gogoro賣的不是機車,是行動能源」,想要從維修、甚至換電池賺取利潤,那麼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降低消費者的進入門檻,進入到大眾市場。從一次買斷,改採訂閱模式,會是一個合適的解方。

被譽為近十年來最受矚目的台灣新創公司——Gogoro(睿能創意),今年初於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推出智能電動機車(smartscooter)以來,及之後舉辦的試乘會,都成功吸引了眾人目光。然而,自從6月份的價格發表會後,網路上即負評不斷;更糟糕的是,從Google Trend的趨勢來看,現在連討論也沒有了。Gogoro在策略上出了什麼問題?

目前最多爭議的是價格。Gogoro定價新台幣12萬8000元,與該公司官方做為比較基礎的125cc摩托車(市面售價約8萬1000元)價差明顯,因此支持者的聲音愈來愈少。當然,也有少部分意見認為,Gogoro的設計與材質確實撐得起這樣的價格。

設計究竟值多少價錢,見仁見智。
有近70年歷史的義大利摩托車品牌Vespa去年底於台灣推出最新車款,其中Primavera系列的價格也是12萬8000元(或許Gogoro正是參考Vespa的定價?),說明高價摩托車確實有一定的市場。
純粹從高價摩托車市場來看,Gogoro的定價不至於太離譜,我們想探討的是,這個價格背後所隱含的策略方向是否正確?

一台近13萬的Gogoro,和同價位Vespa差在哪裡?
Gogoro創辦人陸學森曾提到,「Gogoro賣的不是機車,是行動能源。」假使這真的是最終目標,那麼12萬8000元的定價,注定無法帶領公司走向那應許之地。

拿Gogoro和Vespa來比較,撇開主觀的品牌和設計因素,消費者同樣付出了12萬8000元,他們所獲得的是一樣的交通工具嗎?顯然不是。

舉例來說,如果你想騎摩托車環島,就不可能選擇Gogoro,因為目前設置的電池交換站僅限於新北市與台北市,跨出大台北地區就有回不來的可能。

此外,Gogoro的輪胎與耗材都是特殊規格,與Vespa可以在任何一個車行換輪胎、換機油的模式完全不同。我的第一台摩托車,也是最後一台摩托車,騎了足足14年之久,這中間我從不需要擔心任何一家加油站或摩托車行倒閉,但是Gogoro的使用者卻必須擔心充電站不夠普及怎麼辦?如果Gogoro經營不善,我以後會不會無法充電或維修?Gogoro能夠承諾提供14年的服務嗎?

兩台摩托車售價相同,購買Gogoro的消費者,顯然必須承擔更多的隱形風險和實質成本。
7月底,Gogoro公布預購一個月的銷量約400台。以電動機車來看,這算是合格的成績,但是如果Gogoro想賣的是行動能源,想進攻一般機車市場,就必須搶占汽油機車的大眾市場份額,也就是一個月約5萬台的銷量。兩相比較,Gogoro離「大眾市場」非常遙遠。

採取訂閱模式,Gogoro才跑得動
如何降低產品的進入門檻,讓消費者願意嘗試新的技術、品牌與產品?全錄(Xerox)的印表機案例做了最好的示範:透過租賃方式,消費者按印量付費,不必一次投資大量金錢,不用擔心機器效能不佳或後續維修無門等問題,全錄也因此成為影印機的代名詞。
這也是上個月專欄文章〈訂閱經濟來了〉所提到的案例。讀到這裡,你應該已經發現,Gogoro目前的困境最適合採用訂閱模式:消費者擁有的是「使用權」而不是「擁有權」;企業提供的是「服務」而不是「產品」。

延續前面的例子,消費者買了Vespa,Vespa不會知道你去哪裡換輪胎或加油,Gogoro卻必須提供後續維修和電池服務。而如果Gogoro可以從維修、甚至換電池賺取利潤,那麼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降低消費者的進入門檻,進入到大眾市場,否則連機車都賣不出去,又怎麼會有後面的能源收入?

我認為,Gogoro應該試著把機車硬體、電力、維修等總成本攤提到每一公里,再按里程數向使用者收費。假設12萬8000元的硬體成本的耐用里程數是3萬公里,那麼每公里的攤提成本就是4元。而以目前的精省方案來看,月租費299元可享100公里的里程,加上硬體攤提的成本,那麼使用者每個月騎100公里的費用就是699元。

對於消費者來說,他擁有的是這100公里的使用權,Gogoro提供的則是這100公里的硬體、電力與維修服務。相較於要使用者一次掏出12萬8000元來,這樣的定價模式,將會讓初期使用者數量大幅度增加。而當使用者數量增加之後,Gogoro也才有充分的數據去改良產品與服務,充電站與後續的加值模式也才得以運作,整個商業模式也才有玩轉起來的可能。

定價和商業模式無法配合,產品優勢正在流逝
當然,Gogoro如果想採行訂閱模式,絕對不是調整價格方案就夠了。由於產品並非賣斷,就必須在產品耐用度與客戶服務上花更多工夫,產品設計也必須考慮模組化與可回收性,便於日後推出新型號,或者在消費者退租後做零件的更新與替換。

簡單來說,企業策略應該是一系列的行動配合,以達到預期目標。如果Gogoro想賣的不是機車,而是行動能源,那麼現階段的價格、產品和商業模式之間不僅無法配合,也將公司帶離目標愈來愈遠。這就是為什麼在產品發表會上獲得讚嘆連連的Gogoro,幾個月之後會變成唉聲連連。

隨著愈來愈多國內外業者投入電動機車的市場,Gogoro的先進者與產品設計優勢,正在一點一滴地消逝。倘若還沉浸在產品優勢或消費者不懂我們的這種思維,那麼,未來我們講到電動機車時,很可能就不會再出現Gogoro這個名字了。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15-9-16 17:45
不小心看成GoPro OTL  發表於 2015-9-15 22:23
讚: 5
  發表於 2015-9-15 21:27
讚: 5
  發表於 2015-9-15 19:03
讚: 5
  發表於 2015-9-15 18:47
參與人數 1紅利點數 +1 收起 理由
solaryslin + 1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1

收藏
收藏0

網友回覆40

跳到指定樓層
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價格
像i-phone 一台賣兩萬 然後在每個月收1000多的月租費
能接受的人就會變少

另一原因就是鋪天蓋地的廣告文
還有從那家公司得到利益的人所寫的偽開箱文
wond25017 發表於 2015-9-15 19:30 推出時讚嘆連連的Gogoro,如今為何唉聲連連?轉載9155
最失敗的地方就是價格
像i-phone 一台賣兩萬 然後在每個月收1000多的月租費
能接受的人就會變少

仔細看GGR的開箱文和其他車 種的開箱文會發現真的很不一樣,其他車種的開箱文多半會分享不少照片+細部介紹+騎成心得+其他分享(例如保養.維修.油耗等等),但GGR的開箱文則多半是從大方向去介紹,例如環保啦.好爽啦.值得啦,便宜啦,但一般人想的到的缺點通常都不會提到,例如續航力.騎出北市後呢? 維修費? 我只能說這真的很怪...

當然,GGR這家公司若執意要這樣搞下去也不是不行,頂多就是變歷史名詞而已嘛.後續想搞電動車這一塊的廠商一定會出現, 消費者也不是非買GGR不可.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真的永遠只會說好不說壞而且也沒甚麼心得都在吹捧重點是維修跟保養隻字未提  發表於 2015-9-16 08:27
01一堆捧lp的文
想看不到都難
alexsin0020 發表於 2015-9-15 19:49 推出時讚嘆連連的Gogoro,如今為何唉聲連連?轉載7574
仔細看GGR的開箱文和其他車 種的開箱文會發現真的很不一樣,其他車種的開箱文多半會分享不少照片+細部介紹 ...

真的 另外我發現發開箱文的除了站務
很多都是平常沒在騎車
或是以一台騎了10幾年沒在顧的車當標準

而且好像怕發文被酸
所以就先在標題或是內文武裝自己
wond25017 發表於 2015-9-15 20:22 推出時讚嘆連連的Gogoro,如今為何唉聲連連?轉載1039
真的 另外我發現發開箱文的除了站務
很多都是平常沒在騎車
或是以一台騎了10幾年沒在顧的車當標準

真-------的,其他車種的開箱文你可以從文中感受到車主分享的喜悅,但GGR的開箱文真的很特別,講值白一點的,我感受到比較多的是(車主)想表達的是這台車有多好多好這樣.......
7#
kuomojo 2015-9-15 20:38 只看這個作者
1 價格過高...偉士牌有鐵粉
2 電池交換站太少..雙北才幾個?
3 維修麻煩..機車行能修敢修?
4 騎出去很可能騎不回來...換到舊電池 電力來個溜滑梯 會被笑死掉
月租費 電池用交換的 光這兩樣就讓很多人不買單了吧
要我買一台電動車價位這麼高無法接受
台灣百姓一般大多還是以5~6萬左右的通勤車款為主
喜歡騎電車的自然會去買 畢竟國內沒選擇

車行看到的每台特有改裝電車都是30歲+在騎

不喜歡電車的、沒錢買的、台北國外的就旁邊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