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現 True Adventure 而誕生的車款 Africa Twin,無論是公路旅行還是林道越野都有著出色的表現,藉著全新的 2022 年式 Africa Twin 的引進,台灣本田特別安排了在花蓮瑞穗鄉試駕,讓媒體充分感受旗艦冒險之王的魅力。
2022 年式導入標準座高!打檔、DCT 任君挑選
除了標準版 Africa Twin 之外,台灣本田亦有引進 Adventure Sports 版本,後者還配備了 DCT 變速箱、電子懸吊、無內胎鋼絲框以及更大的油箱與可調式長風鏡,不同於 Africa Twin 訴求較硬派、強調越野的騎乘基因,Adventure Sports 是為了更舒適、全能的長距離冒險而生。
延伸閱讀 : 2022 HONDA AFRICA TWIN ADVENTURE SPORTS 試乘報告
瑞穗林道 19k 越野冒險
這次的媒體試駕安排在花蓮縣瑞穗鄉,除了行駛台 9 線省道體驗公路旅行之外,還特別深入瑞穗林道,從入口溯溪、接著是水泥路面再到碎石路、土路等等,充分體驗 Africa Twin 的越野魅力。
瑞穗林道路面寬度能夠容納一輛汽車,對於公升級 Adventure 車款來說剛剛好。
Off Road 試乘心得
騎出飯店、前往官方的建議路線進入林道,迎接騎士的便是滿佈碎石的溪床,憑藉著長行程的懸吊 (前 230mm、後 220mm) 與前 21、後 18 吋輪框,毫不猶豫的衝過去吧!
面對溪床的碎石路面,除了靠大輪徑的跨越能力之外,避震器的回饋亦十分出色,即便沒有刻意將胎壓放低,輪胎依舊有良好的的貼地性,橫跨佈滿碎石的溪床車體反應也十分穩定、讓騎士有充分的信心開油門。
通過溪床與一段水泥地之後路面開始變得多樣化,土路、泥巴、碎石與高地差急遽變化樣樣來。原以為公升級 ADV 在林道內會因為車體尺寸而顯得侷促或綁手綁腳,但一路騎到林道行車路線的盡頭,馬上就把這個想法拋諸腦後 (當然、除了我們要一直迴轉取景外...)。越野設計的底盤非常稱職。路面變化清楚地傳遞給騎士、能感受到避震器不斷地起伏作動,但輪胎還是牢牢抓緊路面,良好的貼地性讓騎士能以輕快的節奏無壓力的奔馳在杉樹林間。
瑞穗林道整段路上有許多凸起的小丘,這時要嘛放慢速度過、再不然就是直接加速衝過去也行!因為地形緣故而造成前輪浮舉的狀況在林道騎乘相當常見,即便前輪翹起再落下仍十分安定,前叉一次作動就讓車體恢復穩定。此外 Africa Twin 的煞車雖使用雙輻射卡鉗,制動力道卻設定的十分線性、林道騎乘也不會有壓力。後煞車 ABS 還有 Off Road 的選項可以開啟,允許後輪煞車時小幅度滑動 (真的很小),確保車輛在硬質路面急減速的穩定性,而若是老手要靠著後煞車轉向的話還是必須關閉後輪 ABS。
除了懸吊之外,電控系統的輔助更是功不可沒,7 段循跡與 3 段防孤輪給足騎士信心,前者能避免大開油門時因為路面抓地力不足讓輪胎打滑車尾撇出去的危險,而後者當然就是避免車子孤過頭蓋棉被啦!靠著這些電控的介入,即便我是第一次騎公升級 ADV 進林道依然不會感到有太大壓力。而這次行經許多碎石以及有些許泥巴的路段,最後是將循跡跟防孤輪開到第 2 段就騎得相當安心,後輪的小滑差以及車頭輕微浮舉電控系統都在很自然的情況下介入避免失控。
最大動力近百匹、扭力則有 10.5kg-m,並列雙汽缸的引擎有著相當飽滿的中低速扭力。原本擔心這樣的動力在林道會不會難以駕馭,但進林道後發現透過動力 (4段) 與引擎煞車 (3段) 的調整相互搭配,能夠調校出非常適合自己騎乘喜好的步調。
許久沒接觸到公升級 ADV 車型,整體來說 229kg 的車重與 870mm (可調低 850mm) 的座高,對亞洲人來說有著不小的壓力,尤其是長懸吊、大輪徑設計的緣故使得車輛重心偏高,上下車、牽車都比相同量級的其他車款困難,建議騎乘這類型車款進林道除了要有基本的越野經驗外盡量是結伴同行。
On Road 試乘心得
若是僅騎騎林道,當然有更多比起 Africa Twin 更合適的選擇。旗艦冒險車款的誕生自然是要提供騎士更豐富與完整的騎乘體驗,長距離移動的舒適性及公路運動性亦是 Africa Twin 的重點之一。
1,084c.c. 並列雙汽缸引擎扭力確實驚人,4,000rpm 過後就有讓人興奮的強勁加速感,2 檔輕鬆破百。時速百餘公里的巡航對於 Africa Twin 來說相當輕鬆,能夠高速、長距離與舒適的巡航,是 Africa Twin 的特點之一。但可惜的是標準版雖有定速巡航系統,但想要可調長風鏡的話必須選擇 Adventure Sports 版本了。
公路高速彎道的騎乘節奏輕快舒適,原以為林道這麼好騎、該不會到了公路就不太行吧?結果出乎預料,懸吊的反應相當穩定、傾角表現也不差,不過當然,Afirca Twin 主打的戰場是非鋪裝路面、高速林道等,採用長行程懸吊與全尺寸 (前 21、後 18) 鋼絲框,公路運動性比起絕大多數 ADV (前 19、後 17 吋鋁框) 還是差了一些。
車輛配備
國內規格的全新 2022 年式 Africa Twin 採標準座高、並使用 6 檔手動變速箱,對比前一代引進機種的低座高、DCT 變速箱,可說是大幅強化了越野能力。而喜歡 DCT 的車友也別失望,可以選擇配備更豐富的 Adventure Sports 版本,若是以公路為主、不越野還有全新引進的 NT1100 可考慮,這樣的策略讓公升級車款的產品線更齊全了。
撇除引進版本的不同,新年式的 Africa Twin 其實沒有太多的更動,主要是全新設計的 GP 紅彩繪,以及將後貨架列為原廠標準配備。
全車皆採用 LED 燈具,半圓形又有點上吊的大燈設計,看起來像是貓頭鷹眼。
排氣尾管與上揚的車尾線條角度一致,展現出俐落的拉力賽車感。
大面積並且往油箱延伸的椅墊,不僅舒適、也充分考量到越野騎乘的實用性。2022 年式後貨架為出廠標準配備。
椅墊兩側可以看到安裝側箱的孔位。
壯碩的油箱在接近椅墊處會刻意收窄,騎士站立騎乘時身體有更大的移動空間。
主車架為黑色、副車架則是用紅色烤漆,整體相當搶眼,而考慮到後續使用、維修,主副車架是可分離的。
Africa Twin 的車架在 2020 年經過全新設計,強調「輕盈感」與「柔韌性」,讓車輛在非鋪裝路面騎乘時更有安心感、路感更溫和,更進一步地來說會讓飛躍與著地時的車體更安定。
車架並不是一昧追求剛性,從前一代車輛的經驗中學到如何精進車架的設計,讓 Africa Twin 在 On、Off Road 的騎乘中更能找到平衡。
採用 270 度曲軸的 1,084c.c. 水冷並列雙汽缸引擎,強調中低轉速的爆發力。
採用左、右兩側雙水箱散熱設計。
即便最低離地高已有 250mm了,但無論是排氣管還是車架與引擎 Case 都有著充分的保護,避免越野時損傷。
除了車底護板外也有把手護弓,避免林道中被異物勾到或撞擊之外,也能防止倒車時拉桿斷裂。
煞車拉桿具備 6 段可調,讓操作更就手。
前制動採用雙輻射卡鉗搭配 310mm 浮動碟盤。
後制動則為單活塞卡鉗搭配 256mm 碟盤。
騎士腳踏採用越野鋸齒腳踏,並安裝減震的橡膠墊,進入林道時可將橡膠墊拆除。
前懸吊採用 Showa 45mm 全可調倒叉,作動行程長達 230mm。
前叉頂蓋可以看到回彈阻尼的調整機構,壓縮阻尼調整機構則在前叉底座。
後避震器作動行程達 220mm,並具備不須工具就能調整預載的機構,對應載人與載物與否能夠隨時調整。
採用源自於拉力賽車技術的輕量化鋁合金後搖臂。
6.5 英吋 TFT 全彩觸控儀錶,具備 Andriod Auto 與 Apple CarPlay 功能,觸控類似 Garmin 導航那類型,即便是戴著手套也能使用,能夠快速調整電控參數。
騎乘時不方便觸控也沒關係!所有功能皆能從左側開關調整。
右側開關除了熄火開關與電門之外,還有下方的定速巡航系統。
電控系統方面,有 4 種騎乘模式並支援 2 種自定義,細項有 4 段動力、 3 段引擎煞車、7 段循跡、3 段防孤輪,並且後輪有 Off Road 專用 ABS 或是完全關閉可選擇。
要使用 Andriod Auto 與 Apple CarPlay 必須使用儀錶右側的 USB 插孔。
從胎圈、懸吊再到車架都能看出 Africa Twin 是更偏向越野、非鋪裝路面騎乘的 ADV 車型,因此在公路的運動性能方面就得作出妥協。
總結
包含 40km 的林道,我們一天騎了近 150km 仍然感到非常的自在,我想這就是 Africa Twin 的價值所在,輕鬆舒適的騎乘三角、能克服各式各樣地形的車體,最後再加上輔助騎士讓旅程更安全的電控,完成一場屬於自己的冒險故事原來這麼簡單!
本文最後由 hom1es 於 2022-1-17 13:0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