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

来源: 評測 andyluo 2018-9-13 23:55 只看這個作者 只看大圖 |閱讀模式
0 35877
揚聲器的線材, 是一套基本音響組合中, 最靠近後端的線材
在這最末端的接駁路線上, 能以外在改變的喇叭跳線則是最後的一哩路.

現代多數的揚聲器都配有Bi-wire端子, 將高音與中低音的分音線路以實體分離
再經由外部的接駁端子去連接, 一般原廠通常配有一鍍金銅片去連接.

不過音響迷絕對都會手癢, 怎麼看得上那一片鍍得閃亮發光的金屬片呢?
原廠配附的跳片, 基材最多是磷青銅, 不大可能用到黃銅以上等級, 更別說紫銅紅銅了
於是出現了喇叭跳線, 這最後一哩路的線材.

承蒙樂音小林出借兩款喇叭跳線, 這一借就是好幾年..
當年系統是現擔任AV主聲道的Wharfedale Diamond 8, 但剛借給我時, 我剛好把揚聲器換成老英式喇叭Rogers LS66, LS66只有一對Single Wire輸入, 跳線完全派不上用場, 好在今年升級成Audio Note AZ-Three, 許久不見的Bi-Wire端子終於又現身了.


此次試聽的跳線有: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6013
一為採用美國西電線蕊製成的W.E.(Western Electric)跳線, 推測線蕊是40年代的老西電布線. (以下簡稱WE跳線)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5010
一為不知名線蕊, 熱縮套上寫著30th, 但樂音明年才到25年啊? 可能是試作版, 其餘不詳. (以下簡稱30th跳線)

端子均採用純銅浪管, 浪管與Y插的接點都很直接, 線蕊放上去無論壓著或焊接, 接觸與傳輸都是同一個零件
白話來說就是一體成形, 聲音應該會比複雜結構更直接無染, 訂購時兩種皆可指定.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7079
先拿出WE跳線, 灰色系的軍規隔離網, 線身輕盈, 柔軟易折, 不易形變, 很適合做跳線使用
依照熱縮套上的方向標示接駁, 剛開聲的WE跳線有些生澀, 整體頗硬朗, 高音聽來會刺, 疑?
WE布線耶? 不是應該沒高音嗎? 怎麼高音延伸會刺耳呢? 低音下潛自然, 量感均衡不虛肥.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4115
持續Run-in約10-15小時後, 刺耳的高音漸漸收斂, 硬朗的聲音線條也軟化了起來
WE特有的中頻在此並不明顯, 反倒是高低兩端的延伸與質感, 更勝以往對於WE中低虛肥的經驗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6225
鋼琴顆粒的呈現從剛開聲硬梆梆的彈珠, 慢慢轉化成阿婆鐵蛋般的Q彈, 帶有很微量的黏滯感
聽古典樂時的動態表現很棒, 完全不像WE老線, 但老WE特有的中頻韻味似乎也少了一些.
雖不大相似WE老線, 但人聲的表現仍舊可圈可點, 完全沒有違和感, 極度的平衡.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1517
再拿出30th跳線, 金色閃亮系的編織隔離網, 線身沉重, 柔軟易折, 容易形變, 也適合做跳線使用, 但不建議常曲折
剛接上就聽到非常均衡的聲音, 反應快不拖泥帶水, 聽不出特別突出的頻段, 相對中性的聲底, 細節相當豐富.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1242
持續Run-in約100小時後開始試聽, 聽感與新線剛接上時的差異並不大, 迷人的均衡與暫態反應力
各類型音樂的呈現都沒問題, 古典樂的動態表現則略輸WE跳線, 但只有相比時會覺得, 原來動態還可以再更大一些.
人聲的表現, 我個人比較喜歡WE跳線那帶有一絲絲音染的美聲.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8330
與WE跳線相比, 全頻段的均衡度與音場的寬深, 仍是30th佔盡優勢.


試聽CD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9842
Olive Latuputty - You

Musicalsound WE喇叭跳線與30th喇叭跳線1996
Bramhs - The Complete Piano Quartets


寫在試聽之後
完全未Run-in時先接上WE跳線, 初聽的感覺並不是很好, 於是換上30th跳線, 一直使用到上週, 再換回WE跳線, 持續Run-in中可明顯聽出聲音不斷地在改變, 大約10-15小時之後開始改善, 目前已Run-in超過100小時, 聲音仍持續變好中.

這兩對跳線各有不同個性, 卻都適合各類型音樂, 若追求更佳的動態對比與略帶有一絲絲韻味的中頻, 推薦WE優先, 但若喜歡全頻段皆平衡與中性, 則30th可能更為符合.
相關標籤: 音響跳線
收藏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