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日本四大廠組成HySE「擺脫碳排」!氫能、電能雙管齊下!

来源: 新聞 s121212 2023-5-17 18:09 只看這個作者 只看大圖 |閱讀模式
13 11349
近年日本全力發展新能源,日本車廠也全力配合,YAMAHA、HONDA 早早推出了電動車計畫,KAWASAKI 也持續有新能源概念車的展出,SUZUKI 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也開始有發展電動車的聲音傳出,而在「電能」之外,日本政府也同時鎖定「氫能」,日本經濟部產業省在今日(05/17)核可了「HySE」(氫能小型機動車發動機技術研究會,下稱 HySE)的成立,也意味著摩托車的日系四大廠將攜手共同研發氫能燃氣引擎與相關技術。
日本四大廠組成HySE「擺脫碳排」!氫能、電能雙管齊下!9454
Photo Credit:Bike Bros

新成立的 HySE 預計由 YAMAHA 的技術・研究本部長小松賢二出任 HySE 主席,而 HySE 的四個成員將各司其職,其中 Honda 將負責氫氣引擎的研發,SUZUKI 將負責性能、可靠性要素研究,YAMAHA、KAWASAKI 將負責氫氣引擎的性能、可靠性實機研究。
日本四大廠組成HySE「擺脫碳排」!氫能、電能雙管齊下!2460

在氫氣燃料加注系統方面由 YAMAHA 負責,KAWASAKI 則負責針對車載噴射系統的研發,此外 HySE 除上開四大廠之外,目前極力推行氫氣燃料並且已有實際試作品的 TOYOTA 與 KAWASAKI MOTORS(對,二輪部門被川崎重工從母集團分割成獨立公司了)會以特別成員的方式加入。

其中 KAWASAKI 會以 HySTRA( CO2-free Hydrogen Energy Supply-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 Association)的經驗提供技術與概念上的協助,TOYOTA 則會以目前開發大排量氫氣引擎的經驗與研究成果,將最大限度發揮 HySE 的成果。
日本四大廠組成HySE「擺脫碳排」!氫能、電能雙管齊下!485
永續能源大戰!KAWASAKI 夢想的「水素社會」究竟是什麼?

從辛烷值到蒸氣男孩

近年歐洲缺電問題還是相對嚴重,完全轉投綠能更有可能導致供電不足的問題,同時引起了純電載具是否實際的討論,而日本政府對此給了個問號,這次更促成民間企業結盟成立 HySE,打算靠氫氣引擎為日本的能源政策走出新的可能性,畢竟全面禁售燃油車的時程迫在眉睫,並行發展或許才能更聰明的選擇,而未來踩下油門不會再有汽油的氣味,取而代之的會是寂靜的捷運聲,還是萬眾矚目的蒸氣男孩呢?讓我們靜觀其變吧!
本文最後由 s121212 於 2023-5-17 22:38 編輯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23-5-17 21:56
參與人數 6紅利點數 +30 收起 理由
allenhata + 5 感謝分享
san_hsia + 5 不加分不行
Kenrich_Li + 5 感謝分享
allenhuang1971 + 5
jie147 + 5 感謝分享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30

收藏
收藏0

網友回覆14

跳到指定樓層
2#
omen 2023-5-17 18:54 只看這個作者
台灣要跟上國際
1. 要學德國全面停用核電 買鄰國的電
2. 學芬蘭全歐洲最大新核電廠 電力成本大降
3. 繼續用愛發電
多方面的耗能引擎樂觀其成阿!
可以讓民眾選擇自己要的或不用擔心
感謝分享~~~日本四大廠組成HySE「擺脫碳排」!氫能、電能雙管齊下!2362
5#
Kuolung 2023-5-17 23:12 只看這個作者
兩輪也開始朝綠能方向發展了,這就持續觀望下去了,謝謝分享
我要核能!(敲碗)
ArrowRain 發表於 2023-5-18 04:25
我要核能!(敲碗)

感謝分享

各種替代能源是好事
而不是只有電能

日本四大廠組成HySE「擺脫碳排」!氫能、電能雙管齊下!2483日本四大廠組成HySE「擺脫碳排」!氫能、電能雙管齊下!49
氫+1

感謝分享~~讚!
9#
ou812 2023-5-18 12:32 只看這個作者
氫在自然界存在數量很少,還是要靠分解其他的物質而來,主要是水,電解水過程還是要電。
核能、火力發電=>電解水=>產生氫,兩次轉換效率又不可能100%,剩下的能量只會少不會多
比電優的地方就是儲存成本和補充速度,但考量馬達和內燃機的維護性,又沒什麼優勢了

我只是用正常的物理概念去想,如果日本有什麼能量轉換效率99%的黑科技當然就可以好好發展。
ou812 發表於 2023-5-18 12:32
氫在自然界存在數量很少,還是要靠分解其他的物質而來,主要是水,電解水過程還是要電。
核能、火力發電=> ...

你可以看延伸閱讀那篇文章,裡面有提到目前川崎提出的解決方案
=>延伸閱讀那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