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一篇文、應該在去年七月就想發了、但是後來又經過快半年的測試及分析問題、 確認了解決方式了、才想到發文。
文內相關圖像、皆為網路收集、版權歸於原作者, 另依照版規、未出現相關廠商名稱、如有牴觸、再請告知移除。
-------------------------------- 分割線 -------------------------------
這台車在2022年3月底交車、原廠於6月時經由經銷商通知、 依通知時間回經銷商進行召回整改、整改項目如下: 1. 龍頭手把車軸結構件更換設變新規品及加裝墊片。 (預防倒車時、前車手結構件軸心內部受損) 2. 前車頭線路束帶重整及更換位置。 3. 胎壓監測控制器更換。 (改善胎壓顯示準確度及誤報異常的問題) 4. 前輪鎖定機構結構件支架更換設變新規品。 5. 調整前束角(Toe in) (由出廠值 -0 ~ -2、調整成 -4 ~ -6) (解決某些車主反映時速破百時的龍頭穩定性) 6. 後輪輪速感應訊號線增加固定束帶。 (解決輪速感應線因伸縮緩衝範圍內突起、被後輪磨斷) 7. 儀表韌體更新。
我的車子在七月初回經銷商進行整改、當時里程數剛滿1000 km, 結果當天完工回去後、發現車子失去當初交車的穩定性、 在市區通勤時、對於雙北的坑洞路面及快速道路的伸縮縫、 整個龍頭手把變得極不穩定、除了前懸吊上下的彈跳以外、又多了龍頭左右的扭動拉扯。
這個不穩定狀態出現的頻率會落在50-80 km 時速的巡航範圍內、 過彎時的進彎也因為龍頭的不穩定、變成不敢下傾角入彎。難騎到爆…….
雖然經銷商盡力的幫我重新設定、並將胎壓依不同磅數調整後分段測試、但問題依然存在、 已經嚴重影響我對這台車的騎乘感、 甚至於想請經銷商幫我訂回未設變的舊規部品來做比對、 但是原廠回覆舊規部品已回收不再販售。
剛好新AK改款上市、就已經認真評估換車一途,還好店長也勸我先別衝動、 他會盡力協助分析及解決問題、才暫時作罷。
-------------------------------- 分割線 -------------------------------
可是問題還是要解決、我就重新回來檢視、到底這次整改改的項目及會影響的部分、 發現跟前懸吊騎乘有關的有幾個部分, 龍頭手把車軸結構件、前輪鎖定機構結構件支架、調整前束角(Toe in)等三個項目。 就跟店長請教及上網查資料。
結果 ………..
發現KYMCO的工程師、真的應該好好檢討! 首先、龍頭手把車軸結構件的結構體、不像汽車的懸吊結構, CV3的結構體只有用一根橫軸及一個支點、來連動前懸吊系統,
這時會產生一個問題、前懸吊的震動反饋、會集中在這個點傳回龍頭手把、 不管是各種彈跳、扭動及拉扯、都會經過這個支點放大及回傳。 也就是水平及垂直軸向 (X軸及Y軸)
也就是說前懸吊的調校會非常重要、牽一髮動全身!
再來調整前束角 (Toe in) (由出廠值 -0 ~ -2、調整成 -4~ -6) 這個項目、 真的不知KYMCO 的工程師、到底收集多少數據、而得出這個值? 還是只是為了滿足少數車主所謂的 (高速穩定性) 而為調而調?
車友及原廠先別急著鞭我、好歹我也是花了快40萬(購車價)來做研究!
什麼是束角(Toe-in/Toe-out)? 網路上查的資料如下圖、你可以想像把你的腳彎成內八,再加上懸吊外傾角的調整、 束角加傾角的調整的確可因應直線加速或過彎入/出彎的穩定性, 一般理論皆是適用於四輪車、前驅車及後驅車調法不同。 調整也是細部微調搭配底盤及行車特性。
而「束角」指的是輪胎平行的角度,由上而下俯視車頂以車頭方向為基準, 若左右兩輪互成A字型稱為Toe-in,反之若兩輪互為V字型則為Toe-out, 一般來說A字型的正角有助於車身動態的循跡性,較利於一般行駛, 但對特殊用途的甩尾車和中低速急彎賽道專用車, 將後輪設定為V字型的負角,則利於車尾向外偏移。
什麼是傾角(Camber)? 所謂傾角是指輪胎傾斜的角度,向外張為正角,從車的前後看過去會略呈「正八字型」, 若向內縮為負角度會略呈「倒八字型」, 一般來說過彎時外八字型的正角接地面積會比倒八字型的正角大, 因此抓地力較高、過彎極限大。
汽車底盤基本上是改變進出彎的轉向特性沒錯
但輪胎方面的前束角(toe)跟傾角(camber)的調整也是可以直接改變車輛進出彎的動態! 但須注意儘量不要跟底盤設定相牴觸。
-------------------------------- 分割線 -------------------------------
CV3 嚴格講起來、算是後驅車、 前懸吊因設計緣故、懸吊外傾角是沒得調的!只能調前束角!
後輪又因為是獨輪、更無後束角及後外傾角可調!
所以召回單獨調前束角、又將前束角的調整值加倍放大、 也許可以解決所謂的直線加速的 (高速穩定性)、 但是過彎呢?路面坑洞處理的平穩性呢?
再加上這台車的設定市場是歐洲的石板路、這樣的前束角設定、 騎在歐洲的石板路上、龍頭把手就會一直產生不穩定的彈跳及扭動/拉扯、 真是想把自己的口碑搞砸、不缺豬隊友!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測試及分析、果斷請店長將束角重新設定回當初的出廠原始值 -0、 這台車的騎乘感才終於回來了應有的表現!
也許有人會說只有我的一台車數值不準,但是後來有收集到幾位車友、 一樣反應在整改後車變難騎的車主、一樣將前束角調回 -0、問題都得到改善、連我應該有5位、 全台CV3的車主也不過近400位、所以我自己是信了!
-------------------------------- 分割線 -------------------------------
諸位看官、你們以為問題就這樣解決嗎?
錯 !!!!!!
前束角只是解決龍頭扭動/拉扯 (水平軸向)的問題、但是彈跳呢? 既然要解決行路穩定性的問題、總不能頭洗一半? 所以再來思考彈跳 (垂直軸向) 的原因。
按照車輛的行路特性、很多人都知道如果開車時高速方向盤會抖動、 或是輪胎換新輪胎時、輪框加輪胎都要重新平衡及校正配重。
1. 平衡
簡單說輪框旋轉、透過配重,再旋轉輪子直到它停止,是有機會停在原來的位子上, 再調整增加配重,輪子就能有機會在任一個點停下來,這個叫平衡(也可以稱為靜平衡)。
因為輪框旋轉時會產生扭轉力。 2. 校正
一般校正搭配配重,有機會能讓輪框在旋轉時盡可能接近正圓、使框兩側不偏擺。 3. 輪胎
一般新輪胎上會顏色點(常見是黃色),黃點一般是標示輪胎的[輕點], 所以一般輪胎行會把黃點對在氣嘴、因為每一條輪胎在生產時、重量在360度都不一定一樣重。 輪胎的重量再加上輪框、這樣再把這個可動旋轉組件去平衡校正。
但是CV3又給我出了一個難題、請車行幫我拆了前輪、發現可動旋轉的組件、 不像一般機車;碟盤是直接鎖在輪框上、所以可以直接校正配重。
CV3的左右車軸上、是將輪速感應盤、碟盤、還加上一個結構件組合鎖在車軸上、 才可以讓CV3的輪框、只要卸下三顆螺母就可快拆。
但問題來了、輪速感應盤、碟盤、結構件是組合在車軸上、但它又是跟隨輪框轉動的組件、 如果只單獨校正平衡輪框、忽略另一邊組件的重量影響、那輪框單獨配重平衡是無意義的。
為了驗證這個疑惑、請店長幫我做了下列程序: 1. 拆下輪框->鬆車軸->拆結構件->剎車碟盤->輪速感應圈。 2. 組合結構件/剎車碟盤/輪速感應圈及輪框、成為獨立完整轉動組件。 3. 整組上動態平衡機、進行校正平衡配重。 4. 將組件分解、把結構件->剎車碟盤->輪速感應圈鎖回車軸。 5. 鎖回輪框。
經過這樣繁瑣的流程、發現校正後的配重、其鉛塊位置及鉛塊重量、與原出廠值大大不同。 高速龍頭彈跳及穩定性的問題、經過了三個月的測試、獲得很大的改善、 目前測至表速 140km左右、及大側風的影響、都降到可接受的狀態。
-------------------------------- 分割線 -------------------------------
這樣的繁瑣的生產程序、KYMCO會不會導入? 不會! 以我以前生產工程的經驗、工程師只負責開發產品、 導入生產線是產工(生產工程)的責任。 以生產流水線而言、現在的設計到組裝末端時、 結構件/剎車碟盤/輪速感應圈已經鎖在車軸上、 輪框一定是批量安裝輪胎並單獨完成平衡配重、再整批送至產線、隨機安裝。 如果要改善、會變成每一台都是手工打造、很難……… !
文言至此、真的很想說、假如KYMCO還想走高檔產品線的路線、真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包含產品PDI及部品瑕疵、我會發再另一篇滿5000 km的使用心得、再詳述。
新的技術開發、固然值得嘉獎、但是開發工程師更應該對自己的設計下設變對策時、 能夠謹慎及經過仔細驗證、而不是閉門造車、倉促的置換、用車主當白老鼠試驗。 不同的市場取向更應該設身處地的調整、 而不是只注意快速回應市場反應、而忽略相關設變部件的實際影響。
在這邊還是要感謝經銷商及店長、要不是他們能不厭其煩地配合我分析及解決問題。 我可能就新車退坑了。 KYMCO的大型重機經銷商、選對真的很重要!
束角的問題會翻成法文同步發至法國 CV3群組、讓他們參考、 因為他們已有一些人碰到一樣的困擾、 再加上法國是歐洲首發的國家、國內又很多石板路,CV3群組成立已有一段時間。 也有法國車友常會問我使用上的問題。
目前煩人的問題大致解決、快樂通勤騎乘中。
感謝閱讀 ^^
-------------------------------- 2023/02/22更新 分割線 -------------------------------
很多本文讀者、一直用汽車的觀念來說、為何汽車可單獨校正框加胎、CV3 不行? 只好再補一張圖、讓大家了解差異性。
圖中可以見到、如果把 CV3 的前輪車軸心抽掉、 碟盤 / 輪速感應件 / 結構件 / 輪框會掉下來。 這些會掉下來的部件重量、 就我個人認為是都應該加計入動態平衡校正的總重量、動態校正平衡才會準確。 這樣夠白話了吧?
汽車的懸吊跟CV3結構不同、 機車左右進彎、或一般車身搖擺會有傾角、才會有機車的動態靈敏度。 汽車會吃在底盤及懸吊總成、方式不同、 這是其一。
機車的軸上輪框總重量、
理論上是要把所有組件組合的旋轉重量、含框及輪胎、加總動態平衡校正。
意思就是、把輪軸抽掉時、跟輪框有關係的、會跟著旋轉的部件、都要算。
這是其二。
-------------------------------- 2023/02/26更新 分割線 -------------------------------
複雜的前輪懸吊結構
以上。
本文最後由 charschou 於 2023-2-26 09:47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