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M 在 8/18 正式推出了傳聞許久的新車款「MMBCU」,這台以「曼巴」為名的新車,是新的「CU 系列(Crossover Unique)」首款新車,更以大受歡迎的靈獸系列 DRG BT 為基礎打造,接著就來看看 MMBCU 的深度測試吧!
坐得舒服、騎得自在
MMBCU 是採用 DRG BT 的基礎開發而來,本來預料騎乘調性應該與 DRG BT 非常相似,但實際騎上車卻大感不同,首先最有感的就是騎乘姿勢的變化,DRG BT 為了讓車身配重維持完美的 50:50,因此在坐墊設計上將騎士的乘坐位置限制在中間趨前的範圍,騎士在車上的活動範圍較為受限,換來的就是超級靈巧且精準的操縱感,在山路上的騎乘感受非常戰鬥,操駕起來更讓人感到十分熱血,DRG BT 幾乎可以讓騎士「想走哪就走哪」。
而 MMBCU 的坐墊變得更長,換言之騎士能移動的範圍變得更大,騎士只要稍微向後坐一些,手臂與下肢就可以伸展開來,更能透過前後移動來找到自己喜歡的重心位置,長距離移動坐後面一些更舒服,想戰鬥的時候只要稍微趨前就能很靈敏,懸吊設定與制動表現與 DRG BT 差異不大,前後懸吊的支撐性非常充裕,煞車力道也算夠用,但因為整車設定更著重舒適性與自由度,和緩一點的騎乘調性也更加舒適,雖然操駕起來不像以「50:50 完美配重」為主打的 DRG BT 那般精準,但 MMBCU 的運動性同樣有著極高的水準。
動力飽滿,但更加穩重!
而 MMBCU 的引擎雖然與 DRG BT 系出同門,但動力湧出的感受同樣飽滿卻更加柔和,會有這樣感受的原因主要在於傳動設定上的變化,稍重一些的普利珠搭上略短一點的普利套筒,讓 MMBCU 的變速變得比較和緩一些,這樣的設定與中低速度帶輸出非常活潑的 DRG BT 大相逕庭,反而是稍微偏重在中高速的輸出表現,長途騎乘時非常舒服,那山路的騎乘表現難道就比較差嗎?那可不,即便輸出特性相較 DRG BT 而言較為和緩,但 MMBCU 的輪上馬力同樣高達 12 匹,在山路間遊走一樣是動力隨催即來!
「自由自在,輕鬆寫意」這八個字是筆者對 MMBCU 騎乘表現的註解,雖然 MMBCU 的性能跟他的兄弟車一樣好,但是騎起來更加舒適自在,更不會下意識的繃緊神經,對於只想單純享受騎乘樂趣,但沒有執著極端性能表現的騎士而言,MMBCU 相信會是更好的選擇。
單騎輕鬆、雙載愉快
一個人騎起來表現可圈可點,那雙載騎乘又如何呢?MMBCU 的坐墊長度相比兄弟車來得更長,雙載時自然不會與乘客前胸貼後背,少了點尷尬更加自在,較低的後座高度、高摩擦力的椅墊皮面、好抓好握的後扶手,都讓乘客可以輕鬆的固定身體。
動力表現更是完美貼合雙載需求,由於 MMBCU 的傳動設定並不著重於高轉速的衝勁,較為和緩的起步輸出在雙載時比起 DRG BT 來得舒服,而 MMBCU 的初始後懸吊設定,以降低預載的方式達成雙載的舒適性,車主也可以根據自身喜好更換不同的避震器。
騎士四視圖
騎士身高 173cm(不含鞋底厚度),跨高 81cm,乘坐於前坐中間位置的情況下,雙腳可輕鬆平踏。
再來則是雙載的情況,乘客身高 153.6cm,跨高 73cm,乘坐位置在後座的中間區塊,可以觀察到膝蓋並無特別彎曲,與騎士中間也留有不少空間。
MMBCU 外觀設計
這次新推出的 MMBCU 在外觀是由浩漢設計操刀,整體造型以曼巴蛇為靈感發展,結合科技、仿生、跑格等元素打造而成的 GT(Gran Tourer)車款。
MMBCU 的車「頭」造型非常特別,設計上採用直線營造出硬派、科技感的車款氛圍,並運用大量的回勾,強化速度感與侵略性的造型印象,車頭除主要的 H 殼之外,在上方位置更設有小盾牌,並有留孔位讓車主加裝風鏡。而根據既往經驗,這類小盾的改裝品往往是改裝廠商的兵家必爭之地,相信也會是未來車友改裝的重點位置。
之所以會說是車「頭」,從側面看過去會更加明顯,MMBCU 的設計師將車身前半的造型切分成兩個區塊,使得車頭在視覺上並非與車身直接連結,看起來像是車頭與車身「錯位」向下滑落,實際上則是車身下半區塊向後內收,進而創造出造型上的段差感,更讓車頭的造型看起來如同蛇類伸出獠牙一般,在科技感中結合了適度的仿生設計,可說是近期國內車市中,設計手法最為高竿的車款。
雖說設計師將車前造型切分成兩個區塊,但並非粗暴的一刀切,在下半區塊的造型收斂上也做得很到位,搭配上內裝上以科幻字體寫成的 MMBCU,看起來更有未來感。
MMBCU 的土除造型配合較短的車頭造型,前端也跟著縮短,土除上的 TCS 貼紙也說明了 MMBCU 在主動安全配備上毫不馬虎。
在側殼部分,造型上與車頭風格近似,特別在靠近胸蓋處加入了進氣口造型,且在殼件中段部分加入頗有肌肉感的轉折,在光照之下會有相當豐富的光影變化。
而這次推出的 MMBCU 又名「曼巴」,因此設計師在側殼上方加入了類似蛇鱗的紋理,同樣會隨著光照不同而出現細微的差異,質感可謂爆棚。
MMBCU 同樣採用下置式牌架(複合土除功能),讓車尾造型維持俐落感。
此外,MMBCU 也搭載了單搖臂與短桶身的排氣管,讓帥氣的五爪輪框可以完整展現,而 MMBCU 完整搭載了 SYM 引以為傲的三零科技,零噪音零汙染怠速熄火系統、零延遲啟動系統、零後仰懸吊系統,這些科技讓 MMBCU 更節能、更好騎。
燈具
接著看到大燈設計部分,MMBCU 的大燈組採用雙區分置的設計,中央為一組反射式 LED 大燈,左右兩側為 LED 日行燈,開啟電門後會點亮。
發動後會點亮位於中央的 LED 大燈,遠近燈組個別獨立,開啟近燈的時候點亮車燈下半部,切換至遠燈時則單獨點亮上半部。
在近燈測試中可以看到 MMBCU 的最亮處出現在車前中央五公尺的位置,照度為 222.5 lx,並在車前十公尺、時五公尺處迅速下降到 93.5lx 與 20.2lx,左右兩側照度下降的幅度與中央相仿,而根據光形來看,可以看到照射範圍集中在車前15公尺內,並且照射範圍近似矩形,與 MMBCU 的大燈造型相符。
切換到遠燈,可以看到 MMBCU 的遠燈照射範圍最遠可以達到車前二十五公尺以後,且照明範圍同樣類似矩形,其中最亮處出現在車前十五公尺處,照度數ˊ值為 104.3lx,且整體照度數值分布較為平均,此外可以注意到在車前五公尺處有一道光,目前尚不確定是否為漏光或是燈具設計本就如此。
尾燈同樣採用 LED 燈具,分設於車尾兩側,內部設有細微紋路與轉折,從不同角度觀察可以看到尾燈的細微變化。
前方向燈採用 LED 燈具,並位於小盾左右兩側,不過 MMBCU 並未配備序列式方向燈,切換方向燈時以明滅方式閃爍。
內裝
接著來看看內裝部分,MMBCU 採用裸把設定,整體內裝相當簡潔。
MMBCU 配備了近期 DRG BT Keyless 版本導入的晶透煞車總泵,讓座艙質感更加提升。
把手開關也採用了最新的 3D 多功能開關組,將使用頻率更高的方向燈與喇叭鈕位置對調,並將喇把開關加大,雖然與台灣常見的把手開關配置不同,但適應後就能很快上手。
左把手開關設有遠近燈超車燈複合式開關、喇叭鈕、警示燈開關、方向燈,右把手開關設有電門開關、怠速起停功能開關、電發鈕。
儀錶採用高亮度的單色 LCD 儀錶,儀錶資訊採用雙區分置,引擎轉速以環狀顯示,時速位於轉速錶中間右上角設有里程、電壓及 TCS 狀態顯示,右下角為油量指示,其餘指示燈號則位於左右兩側。
MMBCU 的鎖頭採用傳統的機械鎖頭,可以直接用鑰匙開啟坐墊,此外 MMBCU 也在鎖頭旁配備了實用的 QC3.0 USB 車充埠,且配有防水塞蓋。
內裝中央設有可收折的掛勾,限重 3 公斤。
油箱蓋部分採用更具設計感的新款不對稱式油箱蓋。
前置物箱空間相當大,但深度表現較為普通,以 iPhone XR 與 800c.c. 的寶特瓶示範,兩者皆可輕鬆置入。
在前置腳部分加入了六角形的凸點增進止滑性,更加入了有如蛇腹的「ㄇ」字型紋樣,讓細節更加豐富。
此外 MMBCU 也採用斜踏板的設計,長途騎乘可以往前伸展,舒適性更高。
乘客腳踏部分採用飛旋踏板。
後扶手採用更細的造型,不論牽移車輛、乘客抓握都能抓得更穩。
坐墊與車箱
新推出的 MMBCU 在座墊上採用較為平整的設計,並運用高密度泡棉帶來更好的支撐性與舒適性,更降低了前後段差可以讓乘坐感更為舒適,且長度比 DRG BT 更長,前後座的移動空間也變得更大,在面料上採用兩種不同的皮革,乘客部分採用摩擦力更好的反皮質地,乘坐起來安定性更好。
乘坐空間相當大,能對應不同身材、身高的騎士,長途騎乘也能調整乘坐位置來降低疲勞感。
雙載騎乘時前後座能保持一點空間,坐起來更舒服。
車箱造型既寬且長,底部尚稱平整,根據官方資訊車廂容量為 28 公升。
MMBCU 的車箱可以以倒置的方式放入 SHOEI X-14(Size XL),且兩側都還有一些空間,在車箱後端還有空間可以放下雨衣、瓜皮帽,或是隨身小包等私人物品。
以大帽體著稱的帽款都可以輕鬆放進去,且坐墊可以輕鬆關上,如果還是擔心自己的安全帽能否放進去的,建議各位車友可以親自到車行測試。
制動與懸吊
前懸吊採用一組不可調的 33mm 正叉,而前制動與 DRG BT 一樣採用一組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 260mm固定碟,後制動為一組雙向雙活塞卡鉗搭配 230mm 固定式碟盤,並且皆配備 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
後懸吊一樣採用一組預載可調的中置單槍避震器,不過為配合 MMBCU 的車款調性,在懸吊行程設定上有所不同。
車架車箱對比
由於這次測試 MMBCU 時發現 車箱尺寸明顯比 DRG BT 更大,為了瞭解差異,我們將車箱移除來比對 MMBCU 與 DRG BT 的車架造型,首先測得 MMBCU 與 DRG BT 車架最寬處皆為 290mm,但如下圖所示,MMBCU 的車架造型並未向後收攏,而是向後平行發展,而 DRG BT 為了讓車尾造型更加精悍,因此採取向後收窄的設計,而這點就是 MMBCU 的車箱空間比 DRG BT 大上一號的主要原因。
當然,車箱空間有所提升,電池位置也是一大功臣,MMBCU 將電池從車尾移到副車架前端來換取更多的置物空間,此外,由於 MMBCU 在車輛設定上更著重雙載騎乘,電池往前方也有助於增進操控性,而 DRG BT 則是將操駕表現放在首位來考量,由此可以看出 MMBCU 與 DRG BT「相似但不相同」的車型定位。
將車箱直接拆下來對比,可以看到 MMBCU 的車箱空間明顯大上一號。
坐墊長度也有明顯差距,量測坐墊長度,MMBCU 長約為 750mm,DRG BT 長度約為 620mm,長度增加也代表雙載的乘坐舒適性得以大幅提升。
傳動拆裝 & 馬力測試
雖然 MMBCU 號稱是 DRG BT 的兄弟車款,但是不免俗地還是要拆開來量測一下!
測量完畢後與七期 DRG BT 對比,發現在珠重與普利套筒部分設定不同,MMBCU 採用的是比 DRG BT(七期)重的 18g 珠,普利套筒也從 58.06mm 下降為 57.58mm。
而普利套筒長度比 DRG BT 減少 0.5mm,代表傳動設定更注重中尾速的表現,起步則會較為和緩。
而這些改變使得 MMBCU 在相同車速下的引擎轉速略低於 DRG BT,因此在長途巡航時可以有更好的油耗,根據官方數據,整體油耗提升了 8.8%,更使 MMBCU 達到一級能耗的水準。
既然體感上有差異,那究竟是傳動帶來的影響,還是引擎設定不同所致?上馬力機就一目了然啦!
從軸輸出圖可以看到,MMBCU 的 158c.c. 水冷單缸引擎可以在 5,148rpm 時推出 12.5N-m 的最大扭力,7,544 轉時則可發揮 12.0 hp 的最大馬力,這個輸出曲線看起來有點似曾相識...
拿出去年七期 DRG BT 推出時測得的軸輸出圖型對比,可以發現七期 DRG BT 與 MMBCU 的軸輸出圖型非常相似,但是最大扭力略低 0.4 N-m,最大馬力略低 0.4hp,考量到軸輸出圖型的相似程度,可以判斷缸頭設定應與 DRG BT 相同,而這個差異究竟是來自引擎磨合的狀況、零件或組裝的公差,或是引擎供油量的差異,尚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MMBCU 的 ECU 腳位設定與 DRG BT 並不相同,無法直接沿用。
MMBCU,給更成熟的你
雖說 MMBCU 是採用 DRG BT 的基礎開發而來,但經過深度測試之後,更看出兩車在開發定位上的不同,比起更著重刺激感、操駕感的 DRG BT,MMBCU 更像是一台 GT(Grand Tourer)車款,引擎性能同樣強勁,但是動力湧出的特性更加柔和穩重,加長的坐墊讓長距離騎乘時也不容易感到疲累,斜踏板的導入也讓騎乘姿勢有更多變化性,更大更實用的車箱更讓實用性大大提升,加上那既獨特又帥得自成一格的外觀設計,MMBCU 的魅力可謂卓絕,如果你喜歡 DRG BT 的強悍性能,又需要雙載機能,外觀上也想要低調一些,那 MMBCU 就會是你不容錯過的好車。
本文最後由 s121212 於 2022-8-19 13:2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