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底才傳出VW對外宣布2035年不再販售內燃引擎(ICE)車款消息,近日歐盟正式宣布一項提案,內容就這麼剛好,同樣希望在14年後禁售內燃動力新車,成為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中,降低交通工具碳排放之有效解決手段。為達成道路零排放目標,歐盟認為到了2030年,市售新車平均碳排放應該較現今(2021)減去55%,到了2035年減去100%,全面淘汰內燃引擎。
歐盟在這項新的提案中也不拐彎抹角,內文表示2035年歐洲上市新車必須是零排放純電車款,不過對照當今僅有數家車廠聲稱2030年將轉型純電品牌(如:Bentley、Mini),對其他品牌而言壓力勢必不小。一方面為了迎接電動車時代,歐盟也提出修訂後的「替代燃料與基礎設施條例」,要求在主要高速公路上必須每60km建立一座電動車充電站,以及每150km建造一座加氫站。其中在2030年以前,歐洲高速公路雙向需每60km內設置一組600kW快速充電樁,單向「至少」包含兩組150kW充電座,一方面聲稱到了2030年,全歐洲將會有350萬個公共充電站,到2050年則增長至1630萬規模。
即便歐盟洋洋灑灑列出這麼多相關提案,歐洲車廠看來還是不領情佔多數。不僅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ACEA)表示,2030年CO2平均碳排放降低55%的擬定方針要達標非常困難,ACEA總裁兼BMW執行長Oliver Zipse也跳出來指稱,如果各歐盟成員國、相關部門都沒有配套措施和辦法,那麼要達成提議目標根本是天方夜譚。
其實歐盟提案與實際施行有落差現象已不是第一次,去年頒布的歐盟七期排放法規Euro 7草案中(預計2025年開始實施)可看出,未來新車NOx氮氧化物排放量制定標準相較於歐盟六期更為嚴苛(30mg/km vs 80mg/km),即便各車廠內燃車款搭載輕油電、油電技術,要達標仍有一定難度,更遑論汽柴油引擎。
背後制定Euro 7草案的超低排放汽車聯盟CLOVE(做為歐盟諮詢之研究單位),則認為各車廠車款只要安裝「超級觸媒轉化器」(supercatalyst)就可以順利通過Euro 7規範。但是對於車廠而言,安裝這些昂貴的配備根本是不切實際想法,如此將使新車售價更水漲船高。也因此部分人士認為,這些提案潛在目的就是要刻意提高內燃車款售價,甚至因為內燃引擎排放沒法通過而讓車廠「乖乖」走向純電車發展道路,動機實在「不單純」。
本文最後由 joey2348 於 2021-7-15 13:4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