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葉在去年的 YAMAHA 重車大會師活動上,揭露了 Tricity300 的引進消息,歷經了超過半年的時間後,我們終於有幸試騎到這輛搭載獨家前雙輪機構「LMW」的車款。
近年來在國內看到三輪車也不是甚麼稀奇的事情了。舉凡 Aeon、Adiva 再到 Can-Am ,雖然機構不同,但都有推出黃、紅牌三輪車,YAMAHA 首款 LMW 車款 Tricity 155 至今也已問世多年。不過三輪車推出至今似乎都沒有蔚為流行的跡象,究竟適不適合你?透過試乘報告來了解吧!
車輛特點
LMW 前雙輪懸吊, 不好的路面也能安全行駛
BLUE CORE 引擎, 省油、高效率引擎
KEYLESS 系統, 無須多說的絕佳的便利性
ABS+UBS, 大幅提升行車安全
懸吊鎖定裝置, 停車、乘客上車更輕鬆
Leaning Multi Wheel (LMW) 機構
每一家三輪車都有自己的技術,而 YAMAHA 使用的 LMW 機構最早搭載在 2014 年 Tricity125/155 車上,再來則是 2017 年的 NIKEN,之後便是這輛 Tricity300。這套系統的宗旨在透過更好的循跡性來提升安全性。
LMW 機構的原理,是採用多組能雙向搖擺的橫桿機構,整組機構像平行四邊形連結著左右側擺動,讓兩組潛望式前叉的作動達到一致的傾角來過彎。
當龍頭轉向角度大時,左、右輪轉向角度會產生差異、形成「阿克曼角」。阿克曼角對於汽車底盤設計來說十分重要,但靠傾倒來轉向機車並不需要,因此 Tricity300 設計了阿克曼角消除器,能夠避免過彎時車輛產生滑移角。
對阿克曼角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先看維基百科的簡短說明:Wikipedia 阿克曼角,想深入研究的話 Google 搜尋能找到許多資料,中英文都有。
話說的簡單,當然這其中還有很多 Knowhow 與科技含量。而這樣的設計也因此讓 YAMAHA 的三輪車不同於其他車廠,騎起來更有傳統摩托車的感覺!相信有在關心車輛新訊的都知道,這輛去年開賣的三輪車是以 YAMAHA 暢銷的黃牌大羊 X-MAX300 為基礎所開發。不過加入 LMW 機構的代價可不小,除了售價飆漲到 32.8 萬之外,車重也增加了近 60kg 來到 237kg。
手煞車與懸吊鎖定裝置
跨上車、將車輛扶正並收起側柱,第一印象是這車確實有點重啊!除了延續 X-MAX 300 的 795mm 座高與椅墊寬使得足著性稍差之外,另一方面是因為前雙輪的機構。一般來說我們在牽車時或多或少都會將車輛重心靠向自己一些、確保車輛不會往反方向倒,而這個動作會讓靠近自己這一側的前叉壓縮、車體重量直接倒過來,讓 Tricity300 比起同車重的傳統兩輪車款來說牽車上更費力。
因為這些緣故,YAMAHA 特別為 Tricity300 設計的車身直立輔助系統 (Standing Assist System),透過左側開關前的按鍵開啟後,會透過電子控制器鎖定平行四邊連桿機構、輔助車身直立,如此一來能有效減輕騎士的負擔。該系統僅是輔助作用,在停紅綠燈或是乘客上下車時使用,並不能讓車輛完全站立或是替代側柱、中柱的功能。
Tricity300 試駕心得
雖然車重為 237kg,但這具 292c.c. 的水冷引擎整體動力表現依然輕快、不會讓騎士有重拖的感受,引擎運轉、轉速變化時的抑震性也很棒。在編輯部幾位同仁的摧殘下,儀錶顯示的平均油耗還有 30km/L,這來自 X-MAX300 的引擎真的讚!
YAMAHA 開發的 LMW 機構在騎乘感受上與一般摩托車十分相近。相比之下國內較常見到的黃牌三輪車則是採用類似汽車 A 臂結構設計,重心非常低。不同結構雖各有優劣,但可以確定的是 Tricity300 採用的 LMW 機構有著最接近傳統摩托車的騎乘感受。
雖然構造不同,但騎乘上不會有適應的問題。Tricitiy300 有著前後 50:50 的完美配重,不會有頭重腳輕的問題。為了讓騎乘更安全、穩定性更高,車輛採用前後連動煞車並具備 ABS 與 TCS。實際煞車時連動煞車的比例分配相當棒!減速過程穩定、也不會有前叉俯衝的狀況。
更好的循跡性與穩定性
前 2 後 1 的三輪設計提供更多的輪胎接地面積與穩定的騎乘感受,循跡性大幅提升,因此高速巡航就是 LMW 的強項啦!相對於兩輪機車,Tricity300 就算遇到強烈的側風車身依然相當穩定!大型車體與長風鏡也能減少騎士撞風面積,用來長距離巡航相當不錯。但面對國內的爛路嘛...其實三輪車並不會比較舒適!大大小小的坑洞、橋接縫的衝擊,LMW 確實能幫助車輛保持穩定、提供更好的安全性,但震動與衝擊還是會傳給騎士。
但另一方面來說,LMW 機構也不是沒有缺點,因為摩托車本來就是破壞平衡去轉向的,因此騎 Tricity300 過彎相對費力,更好的循跡性與車重帶來的慣性,讓車輛傾倒的反應較慢,這點在續彎道時更為明顯。
車輛四視圖
騎士身高為 174cm 雙腳著地必須墊腳,從側面圖可以看出我坐得非常前面,因為把手距離實在很遠啊,騎乘三角感覺是以歐洲人身形來設計。
主觀看法補充
雖然 Tricity300 確實有它的優點以及創新技術,但在我眼裡他總歸是大綿羊,要以這樣的騎乘節奏在都會區通勤的話還是辛苦了點。而若是以假日休閒車來說的話,32.8 萬的售價已經接近入門紅牌車了!不過我最在意的還是沒有前置物空間啊,這對大羊通勤為主的我來說是致命傷啊。當然,這邊僅是我的主觀看法,車子適不適合、前瞻的 LMW 機構值不值得,每位騎士都會有自己的觀點。
車輛配備
Tricity300 採用了與 X-MAX300 相同的 292c.c. Blue Core 引擎,但從 LMW 機構到車架與外型皆是全新設計,且十分注重細節質感。別以為前雙輪車體就會很寬,815mm 的車寬僅比 X-MAX300 多 40mm 而已。
全車除方向燈維持傳統燈泡外皆採用 LED 光源,正中央為階梯式定位燈,兩邊外側為近燈、內側為遠燈。
與多數 LED 大燈採用同樣設計,開啟遠燈時近燈會同時點亮。
Tricity300 近燈光型
Tricity300 遠燈遠型
車頭造型有點像水上摩托車。
風鏡能確實起到擋風效果,但不可調整高度,原廠有推出選購精品長風鏡。
輪胎規格為前 120/70-14、後 140/70-14,雖然規格並不特殊,但出廠的配胎是 Bridgestone 特別為此車開發的。
左右輪胎各使用一組前叉,制動則是單活塞卡鉗搭配 267mm 碟盤。碟盤有保護外殼來防止沙石。
後制動與前面同為單活塞卡鉗搭配 267mm 碟盤,車輛具有機械式手煞車設計。
大型的水箱就在兩顆前輪的後方。
車尾沒有跟隨時下流行的設計而刻意收窄,大面積的分離式燈具辨識性十足。
第一人稱騎乘視角,車輛不算太寬,車頭兩側的寬度差不多與兩個輪子的切平,能以此判斷前輪的位置。
儀錶尺寸非常大!能夠快速辨識資訊,數字大到我覺得應該再塞點什麼進去...。
儀錶角度與遮光設計的很棒,能輕鬆辨識儀錶資訊。
左側開關由上至下依序為遠近燈& PASS 燈、方向燈以及喇叭。
LMW 懸吊鎖定按鈕在左把手開關前面。
右側開關分別是啟動&熄火開關、雙黃燈以及儀錶功能按鈕。將儀錶功能按鈕做在這邊相當貼心,切換資訊時不用伸手到儀錶處。
與 X-MAX300 完全相同的 Keyless 系統,按下中央按鈕後旋轉來操作。下方左右按鈕分別為油箱與椅墊開關。
右側配有 12V 1A 車充孔。車輛沒有前置物空間。
左側為手煞車拉柄。
透過中央按鈕開啟油箱外蓋後,必須手動旋開油箱蓋,這點與市面上大羊相同。
椅墊寬大又舒適,騎士乘坐空間很長。
能容納兩頂全罩的超大車箱空間。試乘當天前端放了防摔衣、中間是 1.5L 的寶特瓶與相機腳架 (長度約 40cm),後面則是 Nolan N87 全罩安全帽,不僅能輕鬆蓋上、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塞!
置腳空間保留斜放的休息區。
採用分離式後扶手。
椅墊末端有金屬銘牌增添質感。
乘客腳踏需要手動開啟。
雙槍後避震器具備 5 段可調機構。
空濾及傳動外蓋目視與 X-MAX300 相同。
排氣管尾段造型也與 X-MAX300 相同。
壯碩的車格給人不容忽視的存在感!
YAMAHA Tricity300 車輛規格表
結尾
搭載 LMW 機構的三輪車騎起來十分接近傳統機車,不需習慣就能享受這項技術帶來的樂趣。但若是以通勤或性能角度來看這輛新世代的三輪大羊可能會有些失望,因為 Tricity300 的價值在於新科技帶來的安全性以及吸引注目禮的獨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