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叔。
在去年台灣山葉機車終於引進了 NMAX 155 這輛定位在旅跑的中階機種,舒適的騎姿與充沛的動力,讓許多中年大叔想起以往對於「馬車 125」的美好回憶。但是大叔也在去年的試乘會上提到原廠的配胎在濕地的表現實在是不甚理想,雨天的輪胎抓地力一直都是許多車主的痛。
當然市面上針對晴雨兩用的產品不是沒有,但要符合 NMAX 155 的規格的還真是少。國內汽機車輪胎龍頭 MAXXIS 正新輪胎針對台灣的用車環境與氣候打造出 NAMX 155 專屬的 MA-WG 輪胎,而這組專為 NMAX 155 設計的輪胎表現與原廠的配胎差異為何?讓大叔告訴你。
專為 NAMX 155 量身定做的 MAXXIS MA-WG 水行俠輪胎
先來介紹一下這條由正新輪胎代工的 MAXXIS MA-WG 輪胎,是款強調乾、濕地兩用的高性能晴雨胎,特殊的花紋與膠料配方,特別針對台灣地區多雨的氣候環境使用。
正面的胎型偏尖,中央的「S」型排水線及兩旁如章魚吸盤般的 Sipe 破水膜設計可以看出 MA-WG 強調的濕地抓地力。而從胎面上可以發現在胎紋的影響下 MA-WG 的海陸比看起來很高,但實際上胎紋並沒有佈滿胎面,這也使得 MA-WG 保有相當充分的乾地性能。
前輪尺寸為 110/70-13。
後輪為 MA-WGR,在胎型上仍保持著與前胎相同的意象,偏尖的胎型說明了其運動的取向,不過 MA-WGR 還是有許多增加穩定性與舒適性的設計,例如強化大傾角時穩定性的胎肩新設計、提升緩衝性能及舒適性的雙 R 角設計。胎紋方面則是與前輪一樣有著環繞整條胎中央部分的排水線,並沿著曲度向胎側延伸加大後輪的排水性能,特殊的 Sipe 破水膜設計也沿著排水線平均分佈在胎面上。
130/70-13 的規格符合原廠規範,無需遷就過寬或是過窄的尺寸,MAXXIS 針對 NMAX 155 所開發的規格,已經在市面上開始販售。
實際安裝
在安裝過程中發現 MA-WG 的胎壁結構較硬,據官方資料指出在後胎胎唇處使用了高剛性三角膠。這個設計強化了縱、側向剛性的提升,據官方提供的數據資料來看,縱向剛性可提升 10%,側向剛性則能提升達 20%,即使在高負載的狀態下也能避免胎體過度變形。
依照原廠的建議值前 22psi / 後 36psi ,將胎壓打至標準數值。較為特別的是 NMAX 155 無論是單騎或是雙載,前、後胎壓建議值皆相同。
將前胎胎壓打至 22psi。
實測前胎紋深度測量
前胎
在上路前先測量輪胎胎紋的深度。前胎左胎肩深度為 2.98mm。
前胎左胎側深度為 3.89mm。
前胎中央深度為 4.5mm。
前胎右胎側深度為 3.98mm。
前胎右胎肩深度為 3.14mm。
將後胎胎壓打至建議值 36psi 。
依照順序裝回後胎。
後胎
後胎左胎肩深度為 3.63mm。
後胎左胎側深度為 6.16mm。
後胎中間深度為 6.98mm。
後輪右胎側深度為 5.80mm。
後輪右胎肩深度為 3.85mm。
原廠配胎真的這麼不堪?PK 啦!哪次不 PK?為了比較原廠標配的 Dunlop Scoot Smart 與 MAXXIS MA-WG 的差異,我們商借了兩輛完全原廠無改裝的 NMAX 155 來進行測試,其中的一輛車將會裝上 MA-WG ,而另一台則是成為原廠對照組。將會進行兩組輪胎的乾、濕地的道路騎乘感受、煞車測試與一千公里後的使用磨耗狀況。藉由數據化的呈現,讓各位讀者暸解箇中差異。
實際路測-乾地表現
Dunlop Scoot Smart
原廠搭配的 Scoot Smart 輪胎,由於胎形較尖,所以在迴轉或是過彎時都能感受到尖胎帶來的靈動感受。由於強調的是較為均衡與耐久的表現,所以熱胎速度較慢,但一旦達到輪胎工作溫度後,在乾地上的表現也算不錯,進出彎道都能提供良好的感受,不過在較高速度或是較為激烈的操駕下,這條胎的穩定度就不是這麼理想,如果以通勤胎的標準來看,算是伯仲之間。
胎體與膠料配方整體還是偏硬,雖然沒有針對 Scoot Smart 做里程測試,但就使用上的磨耗來判斷,原廠組車胎的使用里程都會比起市售款來的要再高上許多。雖說熱胎後的抓地力表現不錯,但前提是要達到工作溫度與在乾地上使用。
MAXXIS MA-WG
剛上路就能感受到 MA-WG 胎壁在胎體設計的支撐性與胎型的相互助益,整體轉向感受比起原廠標配的 Scoot Smart 更加靈敏。在將 MA-WG 磨開後, MA-WG 的膠料更是提供了優異的抓地力,在山路的貼地性也相當的良好,激烈操駕下前、後輪的穩定性與胎體變形量都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由於 NMAX 155 的懸吊設定較偏舒適取向,雖然如此,但依舊能感受到換上 MA-WG 後與標配胎的彈性差異,可以說路感變得更加 Q 彈,騎士可以更感受到路面的回饋感受。熱胎的速度也較為快速,對於一條主打晴雨胎的產品來說,表現相當亮眼。
直線上的穩定性也有不錯的表現,與標配胎相比,急煞的反應出奇地好,可見輕易感受到膠料的差異讓抓地力變得更好, ABS 的作動時間也更為延後。
安裝 MA-WG 後,對於擁有較大傾角的 NMAX 155 來說,輕鬆就能將輪胎吃滿,與安裝標配胎時的不安定感可說是天壤之別。
濕地表現
看完了乾地的表現後,接下來就是大家最關心的濕地表現,這次大叔找了山道與快速路段做實際的測試,來看看是不是能夠一反當初試乘會上被人詬病的雨天表現。
DUNLOP Scoot Smart
在乾地上表現還不錯的 Scoot Smart 一旦碰上了雨天,表現令人相當吃驚!不意外的,延續試乘會上的感受,就是一個字「滑」!不知何故,在乾地的抓地力一遇到雨就好像武俠小說裡中了十香軟筋散那樣的表現。入彎、出彎的表現不甚安定,可說是與乾地的表現差之千里。
或許是雨天的胎溫升溫過慢,一直達不到工作溫度才讓濕地表現不如乾地,也可能是標配胎的磨耗里程要求較高,不然依照坊間對用 Scoot Smart 的評價不應該會是如此。
MAXXIS MA-WG
獨家的排水紋與膠料設計,讓 NMAX 155 的濕地反應相當穩定,雖然不能與競賽的雨胎來比較,但與標配胎相比根本是有如另一個境界。就算以較高速度過彎時,前、後輪的滑動狀況相當輕微,就算在彎中使用煞車,也能有較穩定的反應。
搭載了 MA-WG 的 NMAX 155 就能以較高的極限與速度進出彎道,後輪的滑動也相當輕微,在直線底的重煞車,前輪沒有側向滑動的狀況發生。當然因為雨天的緣故大叔還是以保守的方式騎乘,但就以兩台相同設定只差在輪胎的 NMAX 155 來說,整個的動態反應可說是天讓之別。
別了山道,將場景帶到大雨的西濱快速道路下,測試當天正值許久不見的大雨,路面積水狀態頗深,高速加上積水還有令騎士敬而遠之的標線,真是個測試輪胎濕地性能的好日子。
就算是以較高速度進入積水路面時,MA-WG 獨特的 Sipe 破水膜與胎紋設計,有效地劃開積水,讓前後輪保有穩定的抓地力,保持車身的平衡動態。
對於易打滑的標線,MA-WG 也能提供較佳的抓地力表現,但還是提醒別用太過極限的速度經過或是急煞,不然以目前不一的標線施工品質,建議不要貿然嘗試啊。
一整天的雨中騎乘,大叔發現 MA-WG 的表現可圈可點,或許會有網友說市面上還有更好的產品選擇,但要考量到在價格性能比 (C/P 值 ) 後, MA-WG 的優勢就不可言喻囉。
乾、濕地煞車測試
大家最關心的乾、濕地煞車自然也不能少。
編輯部取相同路段同時進行乾地煞車測試。將 NMAX 155 加速至 60km/h 後依照前煞車、後煞車與前 + 後同時煞車三種方式來進行煞車測試,各別測試兩趟後取最佳成績做呈現。
乾地煞車測試
DUNLOP Scoot Smart
前煞車成績:2.155s / 17.936m
後煞車成績:4.042s / 34.125m
前+後煞車成績: 2.089s / 17.666m
MAXXIS MA-WG
前煞車成績:2.005s / 18.007m
後煞車成績:3.558s / 28.877m
前+後煞車成績:1.778s / 14.516m
60-0km/h 乾地煞車測試數據
由測試數據中可以看出, MA-WG 在其他表現皆優於原廠配胎,特別是煞停距離最大可以差距近六公尺,這已經是兩~三個車身的距離了。
濕地煞車測試
濕地煞車由於車輛沒有加裝防傾桿與保護裝置,編輯部將速度降至 40km/h 後依照前煞車、後煞車與前 + 後同時煞車三種方式來進行煞車測試,各別測試兩趟後取最佳成績做呈現。
DUNLOP Scoot Smart
前煞車成績:1.970s / 13.401m
前煞車成績:3.956s / 27.731m
前+後煞車成績:2.057s / 14.050m
MAXXIS MA-WG
前煞車成績:2.015s / 11.975m
後煞車成績:2.911s / 16.450m
前+後煞車成績:1.373s / 8.160m
40-0 km/h 濕地煞車測試數據
濕地的表現對於多雨的台灣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同樣的, MA-WG 的整體表現依舊試大勝原廠配胎。前煞車縮短了近 1.5 公尺,後煞車的煞停距離更是相差達十公尺以上,而前後同時煞車的數據也有近六公尺的差異。這對於緊急狀況發時的當下,就決定了是否能安全下莊的關鍵。
實測一千公里後的輪胎磨耗數據
可以看到在經過一千公里的實測後,前胎胎面上的 Sipe 破水膜還是相當清楚。
後胎的紋路磨耗就較為明顯,與前胎相較可以發現 Sipe 破水膜的磨耗狀況是大於前胎的。
同樣取胎面上的五個基準點來進行測量,白線或是白點的部分就是測量點。
前胎
前胎左胎肩深度為 2.48mm。
前胎左胎側深度為 3.59mm 。
前胎中央深度為 4.01mm。
前胎右胎側深度為 3.67mm。
前胎右胎肩深度為 2.75mm。
後胎
後胎左胎肩深度為 2.77mm。
後胎左胎側深度為 5.54mm。
後胎中央深度為 5.21mm。
後胎右胎側深度為 5.67mm。
後胎右胎肩深度為 3.65mm。
大叔幫各位整理一下磨耗前後的數據,透過數字可以看出 MA-WG 在磨耗上算是中規中矩,但在乾地的抓地力與濕地的排水性能上,則是大幅超過原廠標配的輪胎,對於 NMAX 155 這樣強調休旅與通勤使用的車款而言,這組 NMAX 155 專屬的 MA-WG 晴雨胎的表現可說是水準之上。
輪胎實際磨耗會因胎壓、路況與騎乘方式不同而有所差異,本數據僅供參考。
NMAX 155 專屬 MA-WG 建議售價:前 2,000 元 / 後 2,300 元
大叔碎碎念
許多車主應該都和大叔一樣,聽到國內推出 NMAX 155 專屬的 MA-WG 晴雨胎後,應該都相當興奮吧。特別是與原廠尺寸相符的規格,不用去遷就不合的胎寬或是扁平比,對於通勤使用或是想低調改裝的車主來說,這類升級改裝品應該是最好的選擇。目前這組 MA-WG 晴雨胎已在台灣山葉通路上架販售,想要獲得更佳抓地力卻又不想遷就不合尺寸的車主可以到全省山葉經銷商洽詢吧。
我是大叔,下次見。
特別感謝:
大魯閣卡丁車場
唭哩岸車業 本文最後由 金旺男 於 2021-5-14 18:1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