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叔。
將公升級跑車弄成運動街車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但要把跑車引擎、車架與多功能車外型結合,是不是就有點逆天了?
大叔這次飛到西班牙的阿爾美里亞,一口氣測試了三款 BMW Motorrad 在去年底米蘭車展上推出的新機種,而這篇要為各位帶來的就是西班牙之旅的最終章:「兩輪 ICE 列車-S1000XR」。
延伸閱讀:[測報] 棋逢對手!更快更輕的中量級運動街車 BMW F900R 海外試駕
延伸閱讀:[測報] 輕鬆駕馭的多功能跨界車款 BMW F900XR 海外試駕
說到這類「跨界」車款的濫觴,大概得提到義大利同業在 2003 年推出的 Multistrada 1000DS 車款,不過真正大紅大紫打響這類跨界車款的應該是 2010 年推出的下一代 Multistrada 1200 ,結合多功能車的騎姿與跑車化的引擎動力與前後輪徑,這樣的產品竟然成功地讓人理解到「喔~原來牛肉丸加上撒尿蝦的組合原來這麼奇妙!」。就這樣,跨界車種自此一戰成名!
自 2015 年推出的 S1000XR 挟著當家運動街車 S1000R 的動力與類似 GS 車系的騎乘感受,全新外型讓許多喜愛多功能車舒適度與運動化設定的騎士趨之若鶩,強大的動力與高規格的配備讓人大嘆 BMW 終於推出能在公路上逞兇的「多功能車款」。雖然台灣當時有引進 S1000XR ,不過在 R1200GS 的聲勢之下,此車在路上的能見度更顯稀少。
但在多功能車系分野越發明顯的今日,許多人想要舒適的騎乘感受,卻又不愛多功能車那偏向 Offroad 的設定,S1000XR 的定位就再次被重視。而距初代 S1000XR 上市也有些年頭了,終於在 2019 年的米蘭車展中推出了全新的 S1000XR 來迎戰新世代對手的挑戰。
此次改款的部分大叔先幫各位畫個重點:
小幅成長的 165hp 動力
更豐富的電控系統
更輕量化的車重
LED 整合式大燈(可選配轉向輔助照明)
6.5 吋 TFT 儀表
快排輔助系統(選配)
Dynamic ESA PRO 電子懸吊(選配)
降低體脂率的瘦身工程
要如何讓新 S1000XR 擁有更好的性能表現, BMW 工程團隊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車重降低。為了保有 S1000XR 的配備與外觀,工程團隊將車架做了修改並在其他部分利用更輕量化的材質來替代。以連接側箱的支架而言,就是採用了鎂鋁合金材質來取代原有材料,新材料的導入,兼具質輕堅固。就這樣,利用許多部位零件的優化,達到降低體脂的效果。
後搖臂在造型上則與上一代相近,但在重量上又減輕許多。
最終,新的 S1000XR 達成了減少 10kg 的總重量,動力小漲車重下降的結果就是讓 S1000XR 的表現更加鋒利,這點大叔在道路試乘上已得到了證實。
更為柔順的動力系統
在優化了凸輪軸與進氣岐管等關鍵零件後, S1000XR 的動力帶表現是更寬廣,雖然最大扭力還是在 9250rpm ,但是從 6000rpm 後就能感受到這這顆源自 S1000RR 的四缸引擎正在輸出源源不絕的動力,動力帶變廣的好處就是不需要頻頻地換檔。加上變速箱也進行了調整,修改了高檔位的齒比,就算是以高檔低轉的方式行進也不會造成過多的抖動,完全發揮直四引擎的特性。
快排的導入,讓整體加速過程更為便利而且順暢。
排氣管用上了更薄的材質打造,除了減輕重量外,材質的變異讓聲浪更為清脆。
更加運動化的外觀
鷹眼式分離大燈延續了前代的輪廓,但是修改了中央進氣口的大小,更大的進氣口在高速下帶來更佳的進氣效率,同時也讓正面的造型更具殺氣。側殼的設計也有別於上一代,更立體的側殼造型搭配從油箱以下的同色的線條,營造出更有運動感受的視覺效果。尾部造型也跳脫以往平台零件共用的思維,更向跑車化邁進。
LED 大燈設計理念與 F900XR 相同,也都容許升級為帶有彎道輔助照明的 Headlight PRO 大燈系統。
兩段式風鏡操作相當便利直覺。
位於儀表左側的歐規電源插座,可讓電熱衣或是其他 3C用品供電之用
新的側殼造型讓 S1000XR 更具運動感受。
油箱前方的置物空間,可用來放置遙控器等小物。
方向燈也是與舊款不同,類似「<>」造型的 LED 方向燈組,更具科技感受。
更聰明的電控系統
之前提到,新的 S1000XR 在電控系統上同樣是與現階段新世代車款同步升級。標配的 Riding Modes Pro 具有三種不同的動力模式,同時也包括了 HSC Pro 、MSR、 ABS Pro 與 DTC 等電控輔助。原廠也提供了功能更強大的 Dynamic Pro 模式可供升級,與 F900XR 一樣,能針對引擎煞車、油門反應等進行個人化的微調,而且 S1000XR 能玩的項目更多,如循跡系統介入的時間、防孤輪設定與其他電控都能自由地調整。
手把總成則與目前現行車款相同。
更具跑格的 M Power 套件
羨慕 BMW 四輪後面的 M Power logo 嗎?這次隨著 S1000XR 的重返, BMW 部門更推出了象徵運動與性能的 M Power 改裝套件供多金車主選購。雖然與性能無關,大多是外觀及其他部位的套件,但看著那以 Carbon 碳纖維製成的側殼與保桿,低調奢華的尊榮感受油然而生。
保桿採用碳纖維與鋁合金材質製成。
前土除同樣採用更輕更強的碳纖維製品。
腳踏同樣也是由 M Power 部門操刀設計。
路上高速列車體驗時間
質感與性能兼具的跨界多功能車款
距離上次接觸 S1000XR 已過了好幾年了,舊款的 S1000XR 大叔給他的評價是「一頭瘋馬」!源自 S1000RR 的引擎動力,讓大叔對他的動力與油耗表現感到吃驚,這車怎麼可以這麼快?但是過於舒適取向的懸吊,卻成了舊款 S1000XR 的軟肋。這次換到新款的 S1000XR 可是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看來新的 Dynamic ESA 電子懸吊聰明不少,無論是高速過彎或是低速迴轉,新的電子避震已不再像舊款那樣有著「搖搖馬」的感受,對於加減速時的重心轉移抑制也相當明顯,更好的避震反應是給大叔的第一印象。
騎士三角與人因工學本就是 BMW 的強項之一,從上一代 S1000XR 的坐墊就讓大叔覺得驚豔,怎麼會有坐上去像是有人用雙手托著你的臀部的坐墊?這代的 S1000XR 依舊保有這特徵,良好的包覆與支撐性讓騎乘變成了一種享受。與 GS 類似的手把寬度與角度,對於原是大鳥的車主,不用多花時間重新習慣騎姿,高風鏡與護弓則同樣提供在高速行駛下的良好保護。
動力表現則是另一項更深刻的體驗,165hp 的馬力在同級車款中並非高人一等, Multistrada 1260 的動力也在伯仲之間,但 S1000XR 的加速表現則是對手所不及的。這裡說的不及,不是比加速的猛爆感,而是如何以平穩的感受加速。相較於 Multistrada 的猛爆, S1000XR 的厲害之處,則是以極短的時間內將車輛加速至一定的程度同時還沒有感覺,路上實測的感受,以大叔的 KTM 1290 SADV 來說,大轉油門後你能感受到車輛加速的重心轉移, S1000XR 並沒有這樣的拉扯感,而是以一種平穩的感受一路狂飆。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形容,就像是搭上了高鐵那樣,以一種你近乎無感的方式來加速到 200km/h 的速度。
寫到這邊,大叔還是忘不了 S1000XR 加速到 160km/h 以上那「幾近無感」的過程!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除了要有個強大平順的引擎外,降低因為急加速而造成的重心轉移現象,車上那套聰明的 Dynamic ESA PRO 可謂功不可沒。
有了新避震的加持,山路上的動態更穩定了,比起 F900XR 的輕巧靈動表現, S1000XR 又多了份沈穩的感受,要知道 S1000XR 在重量與軸距上都與 F900XR 相差不遠,但 S1000XR 更有在高速彎道逞兇的本事。加上快排系統與寬廣的動力帶,掛在三、四檔間便能咨意進出彎道間,難怪原廠稱 S1000XR 是「秒數獵人」。
公路稱霸、彎道難纏的對手
有了強大動力及電控做後盾, S1000XR 的野心其實也不難發現,就是要以公路最速、彎道最強的跨界多功能車款為目標邁進。說真的,大叔在短短的試乘活動中,確實感受到 BMW Motorrad 團隊的企圖心,從蜿蜒的山路再到時速 210km/h 以上的領域,S1000XR 都游刃有餘的完成挑戰。「更快、更穩」是 S1000XR 給大叔的感受,特別是在試完 F900XR 之後,雖同為一家但在動力與配備上可有著兩種境界的差異。對同級對手而言, S1000XR 的重返,將帶來不小的壓力。
更多車輛外觀照片
VIDEO
BMW S1000XR 規格表
引擎形式 水冷四行程 DOHC 並列四汽缸 排氣量 999c.c. 缸徑 × 衝程 80 × 49.7 mm 壓縮比 12.5 : 1 最大馬力 165hp @ 11,000 rpm (歐洲規格) 最大扭力 11.6kg-m @ 9,250rpm (歐洲規格) 前懸吊系統 45mm 倒立式前叉,行程 150mm 後懸吊系統 中置單槍避震器, 彈簧預載、阻尼回彈可調/ Dynamic ESA ,行程 150mm 前煞車系統 對向四活塞輻射式卡鉗, 320mm 浮動碟, ABS標配 後煞車系統 雙活塞浮動卡鉗, 265mm固定碟, ABS標配 前輪胎規格 120/70-17 後輪胎規格 190/55-17 車身尺碼(長×寬×高) 2333mm x 917~967mm x 1411mm 座高 790~840 mm 軸距 1522 mm 裝備重輛 226 kg 油箱容量 20 L
大叔碎碎念
S1000XR 的重返,除了讓 BMW 多了個與對手叫板的利器外,更讓大家發現這類型車款的藍海市場。總觀來看, S1000XR 說是二輪的 ICE 高速列車一點也不為過,豐富安全的配備、動力強大的引擎、舒適的騎姿與運動熱血的操控,實在是讓多金的車主忍不住掏出預算來讓車庫多輛通勤的好夥伴。
至於售價與引進日期,目前台灣總代理汎德正在評估中,但最快也要第三季才能見到這輛二輪高鐵在台灣現身了。至於大家最關心的售價.....只能請各位去經銷商那邊探虛實囉。
我是大叔,下次見。
本文最後由 金旺男 於 2020-3-2 11:53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