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灣SUZUKI引進令人引頸期盼的GSX-R/S150車款,填補了乾涸已久的輕檔車市場,GSX-R/S150車款均搭配多樣好料,LED大燈組、ABS防煞車鎖死系統、150cc DOHC雙凸輪軸引擎,水冷散熱等多樣化的配備。
距發表上市後已經過了兩年,在一開始的銷量暴增,到現在單月銷售仍是穩定持平,在道路上的能見度也越來越高,可見台灣的車友內心中還是充滿著檔車魂,今天就讓我們更深入的來看看GSX-R150這台車,在細部的部分隱藏著哪些好料。
外觀配備
GSX-R 150定位成仿賽車款的外觀設計,除了車身兩側整流罩包覆外,最明顯的就是前方高凸的風鏡,在騎乘時可以有效的將氣流往上帶起,減少騎士在行進間的晃動與不適,直線騎乘時更可趴車躲在風鏡後降低風阻。
開啟電門後左右兩側的日行燈亮起,日行燈使用白光LED搭配反射面照射,燈殼最外沿使用箭頭造型的霧化處理,讓光線更加柔和不刺眼。
車輛發動後大燈才會亮起,近燈是由上半部的反射式大燈負責。
將開關切換到遠燈後,下半部的遠燈區塊亮起補光。
後煞尾燈組使用一般燈泡搭配紅色燈殼。
使用12V 18/5W雙鎢絲燈泡。
雙凸點的燈泡型號為1157。
方向燈燈泡使用單凸點1156規格。
前後方向燈都是使用相同配置。
兩邊整流罩上方,做出鯊魚鰓造型的簍空通風口,可排出水冷排與引擎散熱後的空氣,對流加強後散熱效果更佳。
水冷排位於車輛引擎前方,使用上還是建議上個護蓋,避免砂塵土石將散熱鰭片打歪影響散熱效率。
船底部分在大面積開空中加入網格造型,在加強散熱效果之下也要提升保護功能。
前煞車的配置使用單向雙活塞卡鉗與290mm無內盤式固定碟。輪框上配有霍爾效應傳感器,則是用來偵測輪速提供給ABS系統使用。碟盤採用無內盤式可有效降低重量,鎖點與輪幅結合將煞車時所產生的應力均勻分布。同一塊材料內部的部分,則是拿去做後碟盤節省材料。
前煞車來令片由印尼當地代工廠製造。
後煞車配置NISSIN單向單活塞卡鉗與187mm固定式碟盤。後輪同樣配備霍爾效應傳感器,GSX-R 150的前後輪都配備有ABS防煞車鎖死功能。
後煞車來令片為印尼NISSIN生產。
車輛採用鍊條式傳動,動力傳輸可以更加直接,但要注意定期保養才不會有過多的雜音。
後避震為中置單槍避震,多連桿的搭配讓避震器的擺動幅度可以變小,延長避震器的使用壽命。更可吸收細小震動,提高騎乘舒適度。
右邊腳踏與後剎車踏板,腳踏為彈簧可收折式,萬一不幸倒車時腳踏受到擠壓會向上收起。較不相同的是以往看到的剎車踏板,較多都是跟打檔桿一樣為圓頭外觀,GSX-R 150的設計是以長方形外觀表示,踏下煞車踏板時受力可以更加均勻,上方的開口用來增加摩擦力,讓騎乘者踩下後煞車時不易腳滑。
右邊打檔桿使用一般較常見的圓頭打檔桿,搭配槓桿機構騎乘時打檔更加輕鬆。
前齒盤護蓋上有國際檔位顯示,GSX-R 150配備國際檔位六檔的變速。護蓋上的感應器為脈衝拾波單元,將前齒盤的轉速訊號提供給電腦,經過計算轉換後提供給儀表板作為時速顯示。
整流器位於車輛左側,為了增加散熱效果外型上做了散熱鰭片的設計。
副水箱位於左下側船底,從開口處看過去只會看到副水箱下限的刻度,建議每換一次機油就要順帶檢查一次水位高度。
排氣管尾段出口打造成重機樣式的雙出口設計。
既然是R版的設定,分離式把手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搭配輕量化的三角台,提升行進間的操控更加靈活順暢。
儀錶板上採用全數位液晶顯示,包含時速、轉速、檔位顯示、各項里程統計、時間、油量。周邊燈號配置為左右方向燈、空檔燈、超轉燈、水溫警示燈、ABS系統檢測燈號、引擎故障燈。
左邊把手開關:超車燈(前方)、遠近燈切換、方向燈、喇叭。
右邊把手開關:引擎斷電開關、電發啟動鈕。
GSX-R 150的鑰匙為Keyless設計。
開關部分感應到Keyless訊號後會啟動電磁閥解鎖,這時才能開啟電門或將鑰匙拿起。
為何配備了Keyless系統還需要鑰匙呢?
GSX-R150的油箱蓋跟以往相同都是需要鑰匙才能開啟的設計。
使用鑰匙開啟油箱蓋後,可以看到汽油注入口與油箱呼吸管。
後方單座蓋同樣是使用鑰匙來開啟。
鑰匙孔位於單座蓋下方。
拿掉單座蓋後的小空間,可以看到原廠配備的簡易工具包放置在此,且周邊並無其他空間可放置物品。
隨車工具:螺絲起子、火星塞套筒、內六角扳手X2,可針對車輛狀況做一些簡單的拆解。
GSX-R/S 150車款都配有Data Dot 微粒防竊辨識功能。
GSX-R 150的後照鏡位置在整流罩前方,直線趴車時較不容易影響,也可提供較佳的後視範圍。
後照鏡可向前收折,停車時更加方便不用東閃西閃。
內部解析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GSX-R 150的內部有哪些好料。
使用內六角扳手就可以將坐墊拆除。
坐墊正下方可以看到傾倒感知器。
接著使用十字螺絲起子就可以將空濾外蓋拆除。
空氣濾芯為片狀濾紙,另一面則是金屬鐵網防止引擎回火將濾紙燒掉。
電池使用GS GTZ6V規格。
將船底保護網拆下後可看到副水箱整體,可以看到水位上下限刻度。
側殼拆掉後可以辨識機油油面高度,機油濾芯位置、水冷液洩水口相關位置。
原廠配置RK 428油封鍊條。
前齒盤為台灣品牌KMC岳盟製造,前齒盤為15齒。
後齒盤品牌為SUNSTAR,齒數45齒。
需要腳踏改裝或上油保養時,使用10號梅花扳手就可以將打檔桿機構鬆開。
後煞車卡鉗座同樣為NISSIN製造。
接著拆左側車殼來看看引擎技術。
油箱上的塑膠護蓋為膠扣與魔鬼氈的結合,拔除時需要多用點力。
GSX-R 150引擎採用150cc DOHC雙凸輪軸設計。
汽缸本體使用SUZUKI自家重機才會用上的SCEM(SUZUKI COMPOSITE ELECTROCHEMICAL MATERIAL)表面電著處理。以追求輕量化與冷卻效率提升。
油箱下方則是藏著活性碳罐與ABS主機,噴油嘴與進氣岐管則是要撥開這一團線路才能看到。
噴油嘴孔數10孔,較不相同的是分布在兩側,可提供大範圍的霧化油氣。
電腦品牌使用三菱重工製品。
直線加速測試
測試車手Kimi身高170cm、60kg。
這次測試項目有:
0-60 km/h加速
0-100 km/h加速
0-100 公尺加速
0-200 公尺加速
加速測試使用Qstarz 6000+來進行記錄,同一個項目我們測試五次,機器上則會自動顯示最快的秒數。
穿好裝備開始測試!!
0-60 km/h加速測試結果,最快秒數為4.567秒。
最快達成0-60km/h的數據中,移動了43.525公尺。
0-100 km/h加速測試,最快秒數為12.476秒。
最快達成0-100km/h的數據中,移動了222.323公尺。
0-100公尺直線加速,最快秒數為7.303秒。
100公尺通過時的速度為80.06km/h。
0-200 直線加速測試,最快為11.076秒。
200公尺通過時的速度為97.026km/h。
實際騎乘心得
SUZUKI GSX-R150對於台灣輕檔車市場的推波助瀾,可說是扮演了一項重要角色,深受台灣檔車消費者喜愛的跑車化外觀,標榜19.2匹的最大馬力,以及期待已久的檔車新血注入,都讓這部車成為眾所矚目購車焦點。
從規格表上看來,150 c.c.能輸出多達19.2匹的馬力確實是有些驚人,但實際在路上騎乘後才發現,這股驚喜來得有點晚,受限於引擎特性,GSX-R150大約在6,000轉前就像一隻溫馴的小貓,動力輸出表現相當柔和,前段加速並不是讓人感到太滿意,不過直到引擎聲浪越來越高亢,從8,000轉過後才能感受到動力湧現,隨著檔位攀升,這隻小貓逐漸轉為街頭的小蘇門答臘虎,飽滿的加速力道讓人嘴角不自覺上揚。
在嘴角上揚的同時,高轉速狀態下伴隨而來的是引擎震動感,這股震動感一路從引擎傳到車架、從車架傳到手把上,長時間騎乘下來對雙手會造成些許負擔;GSX-R150的跑車化外觀相當吸引人,纖細以及緊湊的車體配置為主要特色,不過以我170公分的身高騎乘,車體配置對於上半身姿勢顯得較為侷促,仍難以躲入風鏡。
GSX-R150在前煞車性能表現有些可惜,當車速較快時沒有提供太強勁的煞車力道,但是搭配BOSCH 10的防鎖死煞車系統,可讓人較為放心的持續對前輪施加制動力;後多連桿懸吊對於路感的處理顯得相當清晰,也具有足夠的支撐性,相較於懸吊的壓縮,阻尼回彈速度稍微快了一點,路面狀況不甚理想時,懸吊反應較為直接。
在台灣市場中,150 c.c.級距、跑車化外觀的打檔車選擇並不多,獲得SUZUKI台灣總代理台鈴工業加持的GSX-R150,更能讓人感受到原廠服務的安心與保障;如果喜愛趴車時帥氣滿點的戰鬥感,GSX-R150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從來沒有騎過跑車化配置打檔車的朋友,一定要記得親自試乘,以免造成心中期許的落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