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凡塵 於 2016-7-6 10:44 編輯
車褲是騎行的重要人身部品 無論男女 不要拿弟弟妹妹開玩笑 不良的騎乘姿勢 不當車架高度 不足的護墊 都會影響 甚至提早斷送正常的功能 騎車是健身 是享受 千萬別讓弟妹活受罪
若拿車褲及車內褲相比 我會覺得車內褲更具彈性 它不僅可以搭配車褲(卸掉護墊) 甚至運動用壓縮褲 或休閒褲 尤其不用擔心屁股或下體處鼓鼓的 有礙觀瞻 見過有人把車褲穿得很緊很緊 然後前凸後腫的 當下對車褲的印象很差 很差
車內褲唯一缺點 就等於要穿兩件 有人會覺得麻煩 有人會覺得嫌熱 其實多慮 那大多是個人想法 根據我一年多使用車內褲來看 是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一般平價的車褲 我會把護墊拿掉 畢竟那也不是多好的護墊 車內褲護墊的等級還比較高 直到花大錢買了進口貨 等級更高檔 可以依騎行需求來交替使用
無論是車褲還是車內褲 皆要掌握 1.貼2.透3.實4.價位 以三件不同價位來做比較 A.一般白牌車內褲 價位約300 在露天購得(在淘寶網價格約30元人民幣) B.大陸品牌車內褲 價位約70~80元人民幣 約等台幣350~420元 淘寶網購得 (在台灣露天售價約700~900元) C.義大利品牌背帶短褲 價位為3500元 在進口貿易商購得
A款購入時 約78公斤 尺碼XL 使用一年半 B款購入時 約73公斤 尺碼L 使用約一年 C款購入時 約71公斤 尺碼L 使用一個月
1.貼 所謂的貼 就是要緊貼在屁屁上 但不會覺得繃 不會有束縛感 不會因為激烈踩踏而過度磨擦 不會因為寬鬆而導致布料夾肉 不會因上下車墊頻繁而位移
實際試乘經驗: A款在25公里後內感到不適 程度中上 下體有麻麻的感覺 用手觸摸下體部位時 只剩平常30%的觸感 (第一次感覺弟弟不是自己的一樣) 30公里後經過休息再騎的忍受度降低至15公里左右 50%胯下處會出現疼痛感
B款在30公里內略有感覺 程度小 可以忽略 下體輕微麻感 尚保有70%左右的觸感 30公里休息後再騎的忍受度可達20公里 約70公里後疲勞感漸增 達到中上等級 30%胯下處會有疼痛感
C款在30公里內感覺輕微 不會有麻感 能保有正常95%觸感 30公里休息後再騎 可持續延長30公里 也就是60公里後 才略有不適感 直到破百里 其不適感維持不會遽然上升 10%胯下會有疼痛感
從78公斤到71公斤 現在只要再穿XL的車內褲 就無法騎遠 大一碼在騎乘的感覺就差很多 車褲挑選必須要緊貼
2.透 就是要能透氣 騎行全身都會流汗 車褲墊也必須能排汗否則容易造成屁屁騷癢難耐 甚至出現汗疹等皮膚症狀
除了留意用料材質 最直接的就是用目視 A款
可以看見 才幾個透氣孔 重點在屁屁上的緩衝墊並無透氣孔 只要騎乘時間一長 屁屁就感覺騷癢不舒服
B款
這款的透氣孔明顯的多 加上GEL材質的緩衝墊 穿起來就算騎上百里 也不曾覺得騷癢
C款
這款為義大利製 在車墊上的排氣孔不多 但材質上吸濕排汗散熱的效果反而異常的好 不僅騎上百里不會有騷癢 穿起來的舒適度也大大優於B款
3.實 就是褲子用料是否紮實 尤其是護墊 用手去壓壓看 感覺指腹傳來的紮實感+回彈性 密度高的護墊在緩衝的表現就愈好 愈能減低屁屁的疲勞感
A款 可以看出來 手指有陷下去的跡象 其手感就像是較硬的海綿 但它是矽膠墊哦
B款 陷下去的幅度 較A款少一些 回彈性也比A款好 GEL是等級較高的矽膠墊 緩衝防護較佳
C款 用同樣的力道 C款只有些微下陷 回彈力最好 根據這一年多來的騎行經驗 C款義大利製最優>B款大陸品牌>A款白牌車褲(也是大陸製)
4.價位 A款 一件300元 只適合50公里以下騎行 B款 一件700~900元的車褲 適用於50~75公里騎行 C款 一件3500元義大利製的車褲 適用於100公里以上騎行 在舒適感無從量化且感受因人而異 以及耐用里程數無法等倍放大 哪個比較值得購買 見人見智 畢竟價差不小
沒有一件車褲能讓屁屁不痛的 它只能降低疼痛感 延長騎行里數 上述三款都騎過百里試驗(路線雷同) A款常因屁屁不舒服而停車休息 休息次數多 尤其接近百里 坐不住的感覺很強烈 大多都要忍耐才騎完全程 B款尚能達到每隔30公里休息 不會被迫休息 百里騎乘的不適感最多只有A款的70%左右 C款輕輕鬆鬆能上百里 大幅減少休息次數 充分享受騎行樂趣 即便有不適感也不會累積 最多約只有A款35%左右
雖然一分錢一分貨 找出自己的需求定位 不需要迷信專業品牌 有些進口車褲因設計不當 磨破皮讓人痛不欲生 買到這樣的車褲等於損失好幾千塊 其價值還低於A B款的大陸品牌 找到好的車褲 還是要親自穿過 試過百里才知道 抓住幾個重點挑選 多多比較 相信不會太差 物美價廉的貨品 同樣能有一定水準享受 端看自己的需求定位及荷包深淺
PS:這三款在使用過程中 不曾發生磨破皮的狀況 車褲護墊只能改善 加強疲勞的累積程度 若試了好幾款都沒太大改變 就要朝坐墊方向去考量
===================================== 2015-12-06 最近又買進一件車褲 卻發現其護墊升級了 它跟B款是一模一樣 不同的是B款是車內褲 要價70人民幣 但這款(簡稱D款)是背帶車褲 同樣是70人民幣 哇哈!! 好像賺到了......
看看這護墊紮不紮實 用手壓看看 紮實度居然...... 比B款好 再拿來與C款相比(義大利正品貨) 哇!!不會吧 這一款的紮實度與回彈力居然比C款還大 讓我心裡不由自主的興奮......(該不會又挖到寶了) 待我改日天況允許時來試騎百里看看 一件70元人民幣的車褲能發揮到多大的價值呢......(待續) ==================================== 2015-12-23 夜騎60公里 前30公里無疼痛感 無壓迫感 下體輕微麻感 可以忽略 後30公里有累積疲累感 但優於B款 略遜於C款 以同價格來說 完全KO B款 相較於C款 70元人民幣車褲CP值破表呢
不過 穿起來活動時 有點古怪 在走動或蹲下時 感覺護墊有往下縮的......"錯覺" 直覺是護墊不夠大 回家後用皮尺量 B款最大長35cm D款只有33cm 差了2cm 居然有這樣的感覺 不過這感覺可以忽略 畢竟在騎乘過程中 這2cm並沒有造成決定性的影響
結論是 D款的表現優於A、B款
========================================= 2016-01-18
天冷了 趁著年底折扣 上淘寶購入一件秋冬背帶車褲(E款) 同樣是義大利正品 與C款為同品牌 (nalini) 要價399人民幣(約台幣2065) 德國網站賣得更便宜 41.93歐元(約台幣1534) 但尺碼只有L以上 沒有M 故而轉向淘寶網購買 試騎70公里(路線相同) 這護墊真的...... 不怎麼樣 前30公里 尚稱舒適無感 小幅休息再騎 進入第40公里後胯下有感 且迅速累積被迫停車休息 其感受程度皆大於 B C D 三款 僅優於A款 表現中下 以這樣的價位 老實說 有點失望 或許這款車褲是基礎級 各方面用料沒太講究 保護性也不足 正考慮拆掉護墊 以後搭配車內褲使用 可是這是正品 不太想輕易修改 若直接搭配車內褲 變成雙護墊 不曉得會怎樣?!
看吧 買到一件正品 但護墊不甚滿意的車褲 雖然也不是多貴 可是就覺得無法物盡其用 沒有物超所值感覺 不過除了護墊外 穿著的舒適度 保暖度 身材線條等都非常好 就算在15度左右也不覺得燥熱(網站建議溫度6~12度) 只是無法長途騎乘變成唯一的弱項 將就用吧
=================================== 2016-02-12 除夕日 早晨約只10度 以B款車內褲+E款秋冬加絨背帶長車褲(nalini) 騎乘70公里 全程無疼痛感 連麻痺感幾乎沒有 爾後就這樣搭配吧
=================================== 2016-02-29新增 A款車內褲--護墊剖面 厚度約2.2cm 矽膠墊約0.6cm
D款車褲--護墊剖面 厚度約1.9cm 矽膠墊約0.6cm 以上述使用感受而言 D款完全KO A款 護墊密度是A款最軟 騎起來麻痺疼痛感最大 但卻最厚 可見厚度不見得保護性就好 密度紮實才是重點
比較一下這兩款 A款呈半月形斷面 海綿部份比較蓬鬆 不夠紮實 D款成長方形斷面 海綿部份比A款薄 但卻比較紮實 回彈力較佳
A款半月形 只有在中間最厚部份是0.6cm 然後隨之遞減 對於抗震效果當然也隨之遞減 加上海綿體的密度差別 難怪D款的保護性較A款優越
用手捏壓觸感 A款矽膠墊有點黏手 矽膠的回彈力較差 D款不會黏手 回彈力較佳 矽膠墊的品質是決定護墊保護力的關鍵 但這些不可能在買之前讓消費者看見內部結構 也不會做太詳細的比較 ============================================ 2016-03-20 今天要新增車內褲的另外一些細節 有人穿過低腰的車內褲嗎?! 我原本想汰舊換新 剛好碰巧在淘寶網看見半價折扣 於是買了另一家大陸知名品牌 到手後 我不禁皺起眉頭 我不曉得這樣的車內褲能不能穿 會不會防礙騎乘
拿原先的B款來比較 (同樣車內褲 同等級護墊 同價位 只是不同廠牌 面料不同) B款從後護墊到腰部鬆緊帶 長度約15cm
而新買的這款(F款)呢 卻只有.....9cm
試穿過 就像是低腰內褲一樣 有點穿不住的感覺 在商品的眾多評論 沒有人提及這一點 再者 兩廠牌面料大不同 B款穿著輕薄冰涼 吸溼排汗效果不錯 但這F款用手觸摸就覺得厚 也沒有冰涼的感覺 我真懷疑騎行時 能有好的表現 待日後有機會補上使用心得
今天的重點 是從德國網站購入的nalini背帶車褲(G款) 售價57.06歐元 約等於台幣2056元左右 相關細節日後再述 這裡先只看護墊的部份
這款護墊常使用在nalini各型號的車褲 不像C款 只使用在某個特定的型號上 用手觸壓 較C款偏軟 回彈力也較差 算是介於B款及C款中間 待日後騎行 再補上心得
================================================ 2016-04-03 今日試騎七十公里 路線相同 G款在30公里內 胯下壓迫感輕微 能保有正常80%觸感 30公里休息後再騎至45公里以後 壓迫感明顯增加 但未達到不適程度或被迫停車休息 其狀況與C款類似 但感覺的程度是比C款來得更具體 若以騎百里 預估會有20%疼痛感
F款則在近日連續使用在通勤上 雖然用料摸起來較厚 也沒有冰涼滑順感 但吸濕排熱的效果並沒有預期的差 與B款不相上下 低腰的設計在騎乘上 不會有太大的干擾 表現中等
現有三款nalini車褲護墊 既然是同一廠牌 就拿來比較比較 1.C款--serie4D 100 carbon護墊 它出現在2013年的夏季型錄上 是少數針對不同臀部區域所承受不同的力道而使用不同密度材料結合而成 當初就是看上它有較立體的結構 感覺防護性應該是較好 經過數次百里騎行 肯定這護墊的防護效果
2.G款--serie 2M 8/80 有關它的說明出現在2016夏季型錄
但這款並非新品 2014 2015 常可看見 serie 2.1M 或 serire 2.5 plus 在德國網站上也有說明 經實地騎行測試 還是C款的防護效果最棒 G款略遜一籌
3.E款--PTN 2 NATURALE 我還是把E款的護墊給拆了 因為它的表現真的不怎麼樣 爾後就搭配車內褲使用 在秋冬季節 多穿一件並不會太大差異
在德國網站上也沒有太多的說明 只有簡介這是nalini新開發的自然座墊 走向偏向舒適 定位於業餘 故產品規格被列為基礎級
所以 這就只是一層墊子而已 整個面的受力是一樣的 並沒有對臀部做精確的計量
這樣的護墊其保護力 真的不如大陸制的護墊 以後會避免挑選nalini 基礎級的車褲 因為它無法滿足中度以上騎乘需求 當然玩票性質的人 又不想買大陸貨 是可以考慮的
而舶來品價格不低 曾有人說 不會買價格低於千元的車褲 以價格來區分 或許可以篩出80~90%的品質層級 但卻無法篩出這款 因為這款要價2000元左右
當然也無法挖掘到C/P值超高的大陸貨 因為它們的售價 讓人懷疑品質層級 車褲這種東西 買了 用了 才完全知道適不適合
等到E款使用差不多 我會知道如何購買秋冬長車褲 該鎖定哪種護墊 不過這將是幾年後的事
結論: 不同程度的騎行 會需要不同程度的車褲 初級騎行 每月騎行一次左右 每次30公里以內者 A款白牌車褲最經濟實惠 想要有品牌的 那麼nalini基礎級或同等級的產品 蠻合適的
中級騎行 每月騎行四~五次 每次30~70公里者 B D F等大陸知名廠牌 最經濟實惠 要品牌的話 與G款同等級車褲 是不錯選擇
上級騎行 每週至少兩次以上 每次短則70以上 長則百里以上 類似C款同等級 才能符合需求
※以上是個人購買經驗 不代表產品好壞 只代表個人主觀使用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