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MCO RACING BREMBO 特仕版 X 小羽
在七月初的光陽與川崎新機種聯合發表會上,編輯部就眼尖的發現,
RACING BREMBO(簡稱RCB)的蹤跡,光陽也預告搭配世界頂級制動專家BREMBO煞車的RCB會在暑假上市。
這讓小編相當興奮,差不多是下面這位的程度了
今天就讓小羽帶著各位來深度了解 RACING BREMBO特仕版的魅力所在吧
外觀配件
RACING BREMBO特仕版(RCB)和舊款在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新配色,
RCB此次總共有三個配色,亮紅、閃亮藍(霧)及平光黑。
在閃亮藍配色上更採用了雙色(Two-tone)的搭配,同時取消車頭Motocam安裝位置。
進氣口旁側條上更多了K.C.C(KYMCO Chanllenge Championship)的專屬飾版,象徵此車的運動氣息。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採用世界頂尖煞車系統製造商BREMBO生產的異徑對向四活塞卡鉗,
有別於一般以轉接座方式的改裝,這次KYMCO重新設計前叉外管,以配合BREMBO卡鉗鎖點,直上的固定性及強度遠比轉接座來的優異。
而且此卡鉗也非一般市面上常見的對四單插銷版本。
雙插銷設計,異徑活塞分別為30/34mm,來令片型號為405FF,面積為21.1cm^2。
KYMCO特別強調BREMBO卡鉗除了能提升煞車性能外,對於相同條件下,所需對應每個減速度的手桿力量範圍較大,更容易控制煞車力道。
同時,為了搭配BREMBO卡鉗所帶來制動力道,KYMCO也將前煞車碟盤由固定碟更換為浮動碟;浮動碟盤的好處是在強大的煞車力道下,將卡鉗與碟盤應力程度降低,而且避免因高溫而帶來的金屬變形,用以減少對於制動力的影響。
重點是......RCB的煞車手感超級Q啊~~~
沒有一般改裝品手感過硬的通病喔~這點真的要給KYMCO的工程師拍拍手。
BREMBO特仕版獨有的雙色前面板,消光黑與消光藍的搭配,低調中卻又不失其運動感。
雙鷹眼大燈和現行RACING一樣,都是HS1 35W規格。
後照鏡也採用和G6相同的零件
液晶儀表仍舊一目了然啊~
USB充電座也由龍頭中央MotoCam USB位置移到鎖頭上方,原有位置的USB插槽還是存在,不過沒有任何作用。
USB充電座移到此處對於使用者來說的確較為便利,手機充電線也不需要拉那麼長囉。
車側的RACING Logo貼紙採立體一體式設計。
雖然置物箱非平整式設計,但是.....
還是塞得進小羽啦~
高輝度的LED尾燈組辨識度佳,階梯式造型讓人一眼就能認出。
細部拆解
當然,一如往常的到大魔王的私人車庫進行拆解~
驗明正身 BREMBO雙插銷卡鉗版本,這顆卡鉗等級也較一般常見的對四單插銷的來得高。
防盜星字螺絲,得用特殊版手才能將螺絲卸下。
脫光光的時間到了~可以明顯看出異徑活塞的大小
雙插銷及護板
螺絲孔距為66.6mm,原廠的好處就是不需要轉接座啊~
傳動系統
傳動系統維持與舊RACING相同
普利盤面直徑為114.8mm
盤面角度為15度
普利珠高度約為13.9mm
直徑約為17.9mm
重量12.15g/顆
六顆總重為72.62g
普利盤套筒長度為51.8mm
直徑為24mm
碗公則由KN7系統更換為GY6系統
離合器為三片式
RCB碗公直徑為125mm,與KN7的130mm尺寸著重尾速的設定來看,RCB換回俗稱「小組」的GY6碗公離合器組,則是著眼加速及再加速域的表現。
傳動皮帶為Mitsuboshi生產
皮帶寬度為19.4mm
總長為79.6mm
過濾系統
傳動外蓋過濾海綿為杯狀式設計,用三顆螺絲固定
過濾海綿固定外蓋很像黑色塑膠籃
空濾為紙芯式設計
空濾總成
供油系統
節流閥及噴油嘴系統
KYMCO自豪的VACS可變進氣系統節流閥開關位置
可由空濾進氣岐管口看見成水平狀的節流閥
噴油嘴為雙孔設計
其他
電瓶規格為GTX9,原廠為免加水電瓶
機油交換量貼紙在散熱風扇護蓋上方,全容量為0.9L,單次交換量為0.8L。
機油尺,記得更換機油後要讓車子運轉三分鐘後再檢測油面高度是否足夠喔。
動態試乘
RACING BRMBO 特仕版並非只是給了顆BREMBOd卡鉗這麼簡單,懸吊及車架如果沒有對應,那也淪為一般程度的改裝罷了。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KYMCO究竟在RCB上下了啥功夫?
前後懸吊強化 貼地性大為增加
一上路,就能明顯的感受到RCB的路感變得清晰許多,從車手把傳達的路面訊息變得更為清楚。
前叉的作動相當俐落,回彈的速度與舊款相較快上許多,這路感有貼近改裝避震器的感受,這在舊款的RACING上是感受不到的,編輯部都覺得RCB的操控更為俐落,難道KYMCO除了把頂級煞車給了RCB外,也追加了其他更動嗎?
和光陽詢問後的結果,原來RCB在前懸吊系統的壓縮側增加一組雙向閥門,讓低速衰減力增加,提升支撐力道。同時降低避震預壓及彈簧K值,伸側的衰減力降低15%,這樣的結果就是避震回彈速度增快,除了能吸收來自路面的衝擊外,更提升了輪胎的貼地性。
後避震也同樣升級,除了五段彈簧預載可調外,在減震筒的阻尼上,壓側衰減力提升30%;伸側衰減力下降40%,讓騎乘感受更加舒適。同時在筒身灌入高壓氮氣,提升作動油安定性,讓衰減力更為穩定。
後避震角度為72度。
那如果舊款RACING車主想升級RCB的煞車套件可行嗎?
答案是肯定的,該編已經幫各位RACING車主查到啦~
要升級RCB煞車套件除BREMBO卡鉗外,需更換整組前叉及三角台,
零件號碼如下:
右前叉組總成(晶鑽銀) 51400-LFB6-S60-HUA $1810
左前叉組總成(晶鑽銀) 5150A-LFB6-S60-HUA $1810
轉向桿 53200-LFB6-700 $1470
前煞車卡鉗組(淺金黃) 45200-LFB6-S60-JTA $4550
煞車摩擦版組 45205-LFB6-306 $1050
總計:10,690
只要花上一萬初的費用就能升級BREMBO卡鉗還有阻尼感更佳的前懸吊組,與目前坊間改裝品相較,一般普通單插銷對四卡鉗費用就接近5500元上下,RCB搭載的雙插銷對四卡鉗含煞車來令片也才5600元,更不要說阻尼升級過的前叉組。重點是無須轉接座直上的卡鉗爽度就是一百分啊~。
強化車架 提升剛性
為了因應BREMBO煞車的制動力,RCB除了在懸吊上加強外,車架的強化是勢在必行。由官方提供的資料看來,車首龍骨下方多了兩道補強;車架正下方及主、副車架連接處也都強化,目的就是強化車架縱向剛性,提供大制動力下之支撐性與安定性。
實際上路後,編輯部發現RCB新車架在側向及扭轉剛性上強化,對於連續過彎車身操控、穩定性皆有大幅度的提升。
過彎的穩定度雖然提高了,但是傾角的限制依舊,路上行車還是不要過於得意,以免樂極生悲啊~
只是趟輕鬆的試乘,輪胎升溫速度之快超乎編輯部的意料。
「煞的住,也得停的住」為了匹配BREMBO煞車,RCB選用KENDA K702運動胎做搭配,K702的評價不差,就抓地力來說已屬上乘。
以當天29度的大氣溫度,騎乘時間約15分來說,K702胎肩已有輕微起屑的狀況,顯示熱胎速度相當快。
130/70-12的後輪則是完全吃滿,RCB原廠配胎已將其性能導向為優先考量,與其運動性能更加匹配。
原廠提供的K702資料,可以看出採用半熱熔膠料的K702抓地力比一般道路胎提升30%,而且高強度的胎邊結構,提供良好支撐,讓車輛在側傾時輪胎能提供穩定支撐,增加過彎的抓地力及提升過彎極限。
馬力測試
按照小老婆的慣例,RCB免不了也得面對殘酷的馬力機台,透過馬力機來看看最真實的動力數據。
1. RCB馬力圖
由數據可以看出RCB最大馬力有11.12hp
2.RCB加速圖
RCB加速由0-50Km/h只要4.1秒,這數據比最近正夯的電動機車快上許多。
3.RCB原廠ECU與改裝ECU馬力比較圖
RCB原廠ECU的Mapping調整已趨近成熟。以原廠規格來比較,改裝ECU都不見得能佔到太大便宜。
總結
不得不稱讚BREMBO煞車的手感及精準度!
很久沒有在國產速可達身上找到這種強大的煞車快感,只有當年的G-MAX 220給我這樣的感受,同樣的也都選擇了BREMBO作為合作對象,只是RCB的制動感又更為精準些。
RACING 150經過了這兩年的進化,到現在RACING BREMBO 特仕版應該可說是最終完成型態。
與世界頂尖制動公司合作的煞車系統,再次進化的強化車架,到因應賽道而量身訂製的前後懸吊,
由當年青澀的「彎道情人」如今已升級成為「彎道殺手」!這一切都吐露出KYMCO想攻下150級距市場的野望。
面對競爭對手的強大攻勢,Racing Brembo以更高檔的配備與79800的驚人價格,能否成功地攻城掠地,其實小編是樂觀以待。加上KCC賽事的加持,應該能在喜好速度及操控的年輕族群中更為加深印象。
最後最後,今天熱炒攤不打烊,還想吃海鮮的自己知道該怎麼做啦........
本文最後由 編輯部女孩 於 2018-1-30 13:5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