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最後由 anysubway 於 2015-7-30 21:06 編輯
引擎本體是同一個無誤
所以所謂的差異
應該來自前後懸吊的配置 跟 車架的設定
動力調性相似
懸吊、煞車…一個強一個弱
誠意何在?
不言可喻
回覆:
說真的,個人對於車子(就只是車子,把廠加進來,那看法就不大一樣了)
個人對於車子
並沒有太多的偏執跟成見
ES才剛要踩進來
前身OZ來個polini
ES本尊來個35mm前叉跟LED燈具
還沒說到煞車的部份
反觀台葉
用心組車的部份
還是要給予肯定(台葉的車子,走線、組裝…真的有比較優)
但是
動力、車體、懸吊……一以貫之
換換貼紙
又要推上來賣
難道就因為組裝用心
大家就要養你們
包你們吃燒吃冷嗎
新一代的勁戰
導入了雙碟跟輕量車架
加上售價的部份
是值得嘉許的
只不過
雙碟跟輕量化這種東西
坊間能作的比比皆是
有什麼好說嘴的?
最後還是想強調
現在是2015年
車子動力的比較
還在用幾個車位來算的
真的沒有幾家
回覆2:
真的厚?
說起來看走線(電系、煞車、油線…)
真的覺得台葉走的比較好
車殼的話
就我目前的smax來說
倒是算及格的
至於勁戰
不知道是舍弟胡搞
還是原來就不怎麼樣
弟弟的勁戰車殼紮實度
真的不如家裡1995的阿帝拉 跟 2000的par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