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日本逐漸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破敗中走出,人民生活總算步入正軌,而隨著社會經濟漸趨穩定、國民所得提升,1955年日本通產省(現在的經濟產業省),率先提出打造四輪「國民車」構想,透過規定車身尺碼(長寬高分別為3,000mmx1,300mmx2,000mm)、內燃機排氣量在360c.c以下限制,致使各大車廠相繼投入開發輕型自動車(也就是所謂的K Car),這也成為Subaru進軍四輪市場的重要契機。
雖然在1955年日本當局制訂輕型自動車條款之前,也有像是Toyota推出Crown這類三廂房車應市,不過新車售價約等於一般民眾數年的年薪總和,對普羅百姓仍然高不可攀,一方面部分小型車廠也因為技術力不足,僅推出原型車,並未正式對外販售。有鑑於這塊輕型乘用車市場頗具發展潛力,於是Subaru內部團隊勾勒出一款可提供四名乘客乘坐、並可在巴士幹道走行的四輪車款,且車重僅350kg,而透過搭載360c.c.內燃引擎,將具備至少60km極速表現,這就是Subaru首款量產乘用車、Subaru 360的最初設計雛形。
新車委由時任Subaru工程師的百瀨晉六主導車輛開發工作,在車身造型方面很明顯的取經自VW Beetle金龜車的造型輪廓,一方面導入單體式車艙與具有弧度鈑件結構,強化車身剛性。另一方面為了解決當時汽車鋼板普遍過於厚重缺點,在非必要的車身部位,導入較薄組件,結合玻璃纖維車頂,藉以達成輕量化目的,車重也成功控制在385kg。再者,固定於B柱門軸、向前開啟車門方式,則便於後座乘客下車,成為當時車壇不多見特殊設計。
在機械架構上,內部團隊也曾針對要採前置前驅FF或後置後驅RR配置進行討論,不過最後礙於當時前軸萬向接頭耐用度上的疑慮,決定採用RR的設計。而在動力心臟方面則是賦予一具代號EK31、排氣量356c.c.二行程空冷直列雙缸汽油引擎,搭配三速手排變速箱,具備16hp/3.2kgm最大輸出,極速90km/h。並於1958年3月正式發表。
Subaru 360發表之際,旋即獲得各界非常多的好評,甚至松下電器創辦人松下幸之助也成為消費者之一,當年最終銷出385輛,對輕型車級距而言是十分亮眼的數字,到了1961年更來到年銷1.6萬輛的里程碑,也因為Subaru在輕型車創下熱銷佳績,Mitsubishi與Daihatsu也先後在1960年代推出Minica、Fellow等360c.c車款應戰,但始終無法複製Subaru 360的成功,以及撼動其市場地位。
Subaru 360除了掀背版本外,還衍伸出敞篷車、旅行車型等,供不同消費客層選購。而在1960年10月原廠推出身形放大、排氣量423c.c的Subaru 450,可視為Subaru 360的豪華版本,然而並未獲得太大市場迴響。
到了1968年,原廠為呼應強悍市場對手Honda N360,推出Young S與Young SS兩款性能版本,後者搭載經過重新調校設計的EK32雙化油引擎,排氣量雖維持不變,最大輸出提升至36hp水準。然而由於世代已久,缺乏市場新鮮度,最終輕型自動車銷售寶座順利由Honda N360拿下。Subaru 360並於1970年5月正式停產,由Subaru R-2後繼車種接班。
回顧銷售13個年頭的Subaru 360可說是戰後日本國民車代表作,更曾創下乘用車市場約25%市佔率,其在日本車壇的地位就如同VW Beetle一般,不僅是對當地汽車工業打下良好基礎,也無形帶來許多工作機會,刺激當時日本經濟發展,正因為如此,2016年在日本機械協會認定下,也獲得「機械遺產」殊榮,永為車壇所緬懷!
本文最後由 joey2348 於 2021-5-29 13:18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