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分享] 內傾 / 同傾 / 外傾~路線與輪胎抓地力的關係~~已修正

個人感覺
外傾比較適合中低速......
多次高速外傾感到離心力過大....有噴掉的疑慮.....
高速還是要內傾或同傾比較好......
目前是以同傾為主 內傾有點恐怖
(以上皆同條路的騎乘感覺 雙線道T字路口)
多點.多看.多爬文
要捅就捅吧 反正我就是閒 更何況不長眼的人多的是

要享受過程
心靜則眼澄明
一個人的燦爛 兩個人的璀璨
這圖錯得很離譜
其實也不是抵銷慣性的問題

簡單講....
車子在轉彎時很像圓週運動,中間不動龍頭的狀況下
此時向心力全由磨擦力提供(這行不重要)
向心力與地面給的正向力合成方向必過重心(地面接觸點與重心之連線)
可以知道那個角度(重心與法線夾角)tanθ=V^2/gR
V:切線速度  R:半徑
內傾跟同傾相比的話就是θ變大
相同的路徑(R)的狀況下理論上是可以用更快的速度過彎

這也是為什麼常常有人問說底盤低過彎磨東磨西
會建議改成同傾或內傾的方式過彎
因為這樣的話相同R相同V的狀況之下
內傾的車子可以不用這麼傾斜即可做出相同的θ

有錯提醒我,我自己會刪掉,突然有一種知識+的感覺~[分享] 內傾 / 同傾 / 外傾~路線與輪胎抓地力的關係~~已修正8835

[ 本文最後由 sword0000 於 2009-6-1 19:43 編輯 ]
原文由 kuo53067 於 2009-6-1 15:50 發表

原圖根本就是沒有參考價值的圖 完全是有問題的

地心引力不管你人在車的哪裡都是一樣的

所以整個圖參考價值可以說等於零

而內傾或側掛會讓整台車的質量重心偏向彎內抵銷離心力 就這麼簡單而已

不專業分享不代表不用對言論負責

隨便亂分享是會帶給大家錯誤觀念的!

如果隨便加一句僅供參考就好了那要版面上充斥著大量錯誤的謬論嗎?


地心引力不管你人在車的哪裡都是一樣的←其實隨著地球半徑的改變,萬有引力是會有些許的差異;不過以我們在台灣騎機車的尺度來看,它改變的量值實在很小,所以可視為不變。

在過彎的途中,根據高中的物理觀念,每一小段位移可設為等速率圓周運動;而彎中作等速率圓周運動的物體會有切線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就法線加速度而言實際上作用為向心力,然而為了計算或思考方便使用向心力的假想力是為離心力,而離心力與地球萬有引力的向量合即為過彎途中,車身傾角至於輪胎與地面的正向力,這正向力也決定了輪胎與地面靜摩擦力之大小。就角度與離心力而言假設在一平地上做出內、外、同傾的動作,內傾所造成的向量合其角度(與地面的夾角)較大,因此提供了較充足的摩擦力,達到彎中穩定的目的。

因此在下認為他的圖並非全然無參考價值,只是其中有部分錯誤;況且要分析真實的受力狀況實在是很複雜,所以圖示也只不過簡化後的東西罷了。

不過既然樓主有心整理出這樣的一篇文章,作為樓下的鄰居也不應該幾句話就嚴厲反駁,讓大家可以來細細討論這其中的誤會>_^~a

[ 本文最後由 akira778 於 2009-6-1 21:43 編輯 ]
參與人數 1經驗值 +1 紅利點數 +1 收起 理由
mspeed + 1 + 1 一字千金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經驗值 +1 紅利點數 +1

原文由 akira778 於 2009-6-1 21:40 發表

因此在下認為他的圖並非全然無參考價值,只是其中有部分錯誤;況且要分析真實的受力狀況實在是很複雜,所以圖示也只不過簡化後的東西罷了。

不過既然樓主有心整理出這樣的一篇文章,作為樓下的鄰居也不應該幾句話就嚴厲反駁,讓我們可以來細細討論這其中的誤會>_^~a

請akira778大大撥個時間,

幫忙在下修正圖文的內容~~~非常感恩

[分享] 內傾 / 同傾 / 外傾~路線與輪胎抓地力的關係~~已修正5412 [分享] 內傾 / 同傾 / 外傾~路線與輪胎抓地力的關係~~已修正1870 [分享] 內傾 / 同傾 / 外傾~路線與輪胎抓地力的關係~~已修正8147

[ 本文最後由 mspeed 於 2009-6-1 22:01 編輯 ]
A=外傾

B=內傾

C=微內傾(沒仔細看會以為是同傾)

detail.jpg (177.95 KB, 下載次數: 584)

[分享] 內傾 / 同傾 / 外傾~路線與輪胎抓地力的關係~~已修正2597


The Agni Motor gives up to 93% efficiency, and it maintains high efficiency over a wide range of loads and speeds.
很好了啦,版主很有心的說,而且有發現問題也是希望各位能夠用討論的心情,勿用強烈的指責字眼來說,大家可以來討論...
堅持  就是勝利
我只會內傾..中低速也只用同傾..外傾感覺不太適合仿賽用(可能小弟不會也不敢)..但是小弟不磨膝..不卡普
但願生活爽爽過~
希望爽爽過生活~
原文由 akira778 於 2009-6-1 21:40 發表


地心引力不管你人在車的哪裡都是一樣的←其實隨著地球半徑的改變,萬有引力是會有些許的差異;不過以我們在台灣騎機車的尺度來看,它改變的量值實在很小,所以可視為不變。

在過彎的途中,根據高中的物理觀念,每一小段位移可設為等速率圓周運動;而彎中作等速率圓周運動的物體會有切線加速度與法線加速度,就法線加速度而言實際上作用為向心力,然而為了計算或思考方便使用向心力的假想力是為離心力,而離心力與地球萬有引力的向量合即為過彎途中,車身傾角至於輪胎與地面的正向力,這正向力也決定了輪胎與地面靜摩擦力之大小。就角度與離心力而言假設在一平地上做出內、外、同傾的動作,內傾所造成的向量合其角度(與地面的夾角)較大,因此提供了較充足的摩擦力,達到彎中穩定的目的。

因此在下認為他的圖並非全然無參考價值,只是其中有部分錯誤;況且要分析真實的受力狀況實在是很複雜,所以圖示也只不過簡化後的東西罷了。

不過既然樓主有心整理出這樣的一篇文章,作為樓下的鄰居也不應該幾句話就嚴厲反駁,讓大家可以來細細討論這其中的誤會>_^~a

地心引力隨地球半徑不同改變這我知道

我說得是人跟車的相對位置,不是車子跟地球的相對位置。人在車的哪裡根本不會改變地心引力大小

另外內傾造成與地面夾角較大這句話其實應該用sword0000這位版友說得重心與法線夾角也就是θ變大

此圖並非有部份錯誤而已,內文完全以地心引力線這個不知所謂的東西為主軸來強調外傾比較好

而偏偏這個東西完全是錯誤的那考價值在哪?

指出問題點之後又不負責任的丟出"非專業分享~~僅供參考" 開版者討論的誠意在哪?
原文由 kuo53067 於 2009-6-2 00:05 發表
而偏偏這個東西完全是錯誤的那考價值在哪?
指出問題點之後又不負責任的丟出"非專業分享~~僅供參考" 開版者討論的誠意在哪?


我可以簡單的回一句

不爽不要看 嗎?


一篇轉貼文看到最後像戰文,都不知道該說啥了
如果你真的很熱心  那要不要去告訴原作你的想法?
真怕看到很噁心的YT置入文章
沒人訂閱沒人看就下去 別來噁心人
另外還有一些東西讓大家討論一下

摩擦力 ≠ 抓地力,這裡面要討論的東西太多了,

過彎不是只靠著輪胎的摩擦力而已,還有輪胎的形變回復力等等許多複雜的東西。

期待有強者來做更深入的解說。



而騎乘上很大的一個重點是"不要給予輪胎太多的負荷"也就是不要帶給輪胎不必要得磨損或超出其極限,

所以同樣速度下應該盡可能的減低輪胎的負荷而非盡力的把它操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