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友版看到關於電瓶的使用與保養的好文章 雖然是汽車電瓶 不過還是有觀念上的釐清
轉貼於東吳 jonda大
◆新電瓶的使用:
一個新電瓶「首次充放電」使用之後,就關係著它終身的壽命長短與效率的高低。
近來雖有各式各樣的新電瓶,雖然處理方法不盡相同,但是應該要注意的地方大多
是大同小異的。
-----------
1.確定使用的電瓶的形式:
現代一般汽機車多使用12v 的電瓶作為基本電源,部分車輛雖有使用24v的系統,
但其實也是兩顆規格,形式,容量相仿的電瓶串聯而成的電源來源系統。每種12v的
電瓶電壓均相同,唯獨電容量則完全不同。
現今使用的有3AH ~ 8AH 的機車用電瓶,汽車的有24AH ~ 150AH 等等十數種型式,
皆為12v的電壓,因此必須要確定該車所使用的電瓶為何種電容量。
(我想,書本上寫的意思應該是指電瓶的大小要選擇適用於愛車身上的規格
電瓶雖然通用,但是「好不好固定」在車上等改裝非原廠電瓶的問題要注意到。)
2.判定電瓶的類別:
現今製造廠所出售的電瓶,大約可分成幾類:
1)充滿電未加電水的新電瓶:一般稱為「乾充電式電瓶」,又稱為「即用式電瓶」
。這種電瓶應該要注意其儲存期限不可超過三年,電瓶的通氣孔應絕對密封
以防止潮氣進入而導致失效。
。再者,再開始使用之前,必須要先加入比重為1.260的電水,等到電水滲透整個
極板一個小時之後即可使用。
。由於幾乎沒有自放電作用,所以可以作比較長時間的儲存(但還是不能超過
三個月)
。現今車用電瓶,大多都採用這類型的電瓶。
2.) 未充電也沒加注電水的新電瓶: 一般稱為濕式充電式電瓶。
。必須存放在乾燥陰涼的處所。
。新電瓶若數日之內尚不使用,應立即充電,並且保持每兩個月作維持充電。
以維持電瓶的壽命。
3.) 未充電 未加電水的濕式新電瓶:
。此類的電瓶之木隔板是濕的,購買時如果發現有碎裂or彎折時,則不要購買。
(可由加水孔處檢視內隔板狀況。)
。使用時加入電水,等待12小時之後才可以開始用小電流充電 48小時,
直至電水的比重不再增加達10小時,才可以開始啟用。
。此類電瓶的「首次充電」相當重要,必須要絕對完全充電,否則其壽命將受
到很大的影響。
4.)未充電 未加注電水的乾式新式電瓶:
。電瓶內部是乾的,適合作長久的保存。
。加電水,充電方法等 與上述第三種電瓶相同。
3. 經常保持充滿電的狀態:
。電瓶一經使用之後,均應該「常常保持在充滿電的狀態」,並調整電解液的比重
在1.260左右。
。電瓶不使用而擱置時,夏天需要至少兩星期充電一次,冬天則每個月以正常充電
率充滿電一次,以保持電瓶的壽命。
----------------
4.電瓶充電法:
1.)慢速充電法 :
慢速充電又稱為串聯充電,為一般的電瓶採用的充電方式。通常以
電瓶的安培/小時(電容量)的「 1/10 安培」的電流量來充電。
比如七號電瓶是6AH, 那麼充電電流則以「0.6A 以下」
為最佳的充電方式,可延長電瓶的使用壽命。
2.)快速充電法:
。快速充電乃是為了因應電瓶的「迫切需要」,利用快速充電機
或短時間內可提供較高電流的充電機具來供給電瓶電源,
以便在短時間內以大電流量充至電瓶。
快速充電時,電瓶可以不必拆卸下來。充電時亦可輔助啟動引擎(大多屬於汽車沒電的場合)
。快速充電一般泛指對一顆電瓶充電,其使用的充電電流雖大,但是也應該
以該「電瓶容量的1/2」為最高底限,同時要注意電解液的溫度不可超過55度c
以免損壞電瓶。
(當你摸起來覺得有一點點燙手時,大概就已經五、六十度c了)
。一般老舊的電瓶應盡量避免作快速充電,否則極板上面的活性物質會迅速脫落
,而可能大幅縮短了電瓶的壽命。
。在快速充電的之前(若不發動引擎的話),應當先拆除電瓶的搭鐵線,
以免充電的高電流造成其它較精密的電子儀器,電器等不良的影響。
------------------------
5.充電完成的判定:
1.電瓶充電完成時,電解液比重可達到1.260~1.280,且有一小時以上比重不再上升。
(使用比重計可測得,但一般使用者大多沒有比重計,所以參考第二項即可)
2.充滿電的12v電瓶,其端電壓達「12.8v~13v」,且有一小時以上端電壓不再增高。
3.電瓶溫度已經達到45度c以上,且有大量的氣泡冒出。(加水式的電瓶)
(電瓶摸起來溫溫熱熱的)4.充電量已經達到電瓶放電量(容量)的1.5倍以上 (充電量=充電電流x充電時間)
比如充電電流 0.6A ...充15個小時 ....... 0.6A * 15Hr = 9AH
3A 充 3個小時 ....... 3.0A * 3hr = 9AH
而以七號電瓶的 6AH .... 9/6= 1.5 (倍)
(換句話說 若以快充的電流充電, 再怎麼樣充也不要超過3小時,
不然電瓶的壽命很容易耗損減低。)
本文最後由 zankuro 於 2017-9-30 08:2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