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2376
你有沒有那種,比你還懂你自己的朋友. 當他覺得某些東西適合你的時候,你會經歷五階段
否認跟憤怒:用不到、多餘,沒事找事嗎?
討價還價:花錢花時間、重新調整很多東西,歸零重來?

沮喪、接受:可惡~他說的是對的.  買


身為一個DRG BT(七期)車主,當時(2024)知道三陽要出DRG2.0,看了發佈會,心無波瀾.當時打死我也不相信,會再搞一台DRG,但命中注定,幾個月後還是變成DRG2.0的車主.
DRG 2.0也騎一陣子,趁下雨天,趕快再來發個文.


江湖規矩-先講結論:


DRG一代跟二代,名稱幾乎相同、內容大大不同.



DRG BT VS DRG 2.0(都是比較級)

引擎特性
DRG BT(七期):起步輕快,6000轉左右會有共振區間,超過7300轉才是舒服巡航的轉速.
DRG 2.0:起步相對溫和,但6000轉的共振消失,7800轉後才是正要發力的時候. 壓縮比12 更適合高轉
雖然是同顆引擎,但兩台輸出曲線蠻不同的,動力調整的時候,要記得對症下藥喔.




傳動配置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2255
DRGBT 原廠珠17克+離合器、碗公 (大組)---後續已自行調整為:14.5克+1mm墊片
DRG 2.0 原廠珠14.5克+小組離合器碗公(GY6)---後續已自行調整為:12克+1mm墊片+10%大彈簧
目前DRG2.0還是調不出一代那個低轉的衝勁.(就算二代傳動理論上比一代輕一些),但80km/h後DRG2.0就算是全原廠不調都完勝DRG BT.
我想除了壓縮比不同之外,那個可變進氣(hiper-SVIS)功不可沒.雖然跟HONDA的VTEC完全不像.
但收油降轉時聽到電磁閥彈回來"喀"的一聲,會感覺好像有人做了甚麼,有點爽.
兩台交換騎起來,感覺傳動特性不能說是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無關聯.




車身動態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1965
DRG BT(七期):
健身器材無誤,緊實、平衡的配重,重心轉移十分靈巧,體感上會感覺車身比軸距小一號,很乾脆但又不隨便.
過彎時感覺車身小一號,但直線(加減速)時又感覺車身大一號,相當穩定好控.
DRG 2.0:一樣緊實,但重心轉移就相對慢了點(只能上鍛框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穩重的直線動態.
相比一代的前叉,二代前叉相對軟了一點,可以稍微調整,減少直線太穩定後續帶來的重煞點頭.

體感上DRG 2.0碎震更少,有往跑旅方向前進的趨勢(MMBRG?DDBCU?).
(但不管是DRG BT或是DRG2.0,以我的體重來說,後避震都是硬到cowbea.)
DRG2.0車頭不只視覺上胖了,體感上也胖了,車頭指向性依舊清晰,只需稍加用力既可。


日常使用:
油耗:
我的騎法沒資格談油耗,我也不在乎,但兩台應該是差不多.(家裡還有很多吃油怪獸,DRG比起來就是環保小尖兵)


車廂空間: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1491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9876

習慣了DRG BT精緻的車廂,看到看到DRG2.0的車廂,覺得哇 好大.然後轉頭看看NEX的車廂.....恩 別比 別比...
DRG2.0,車廂號稱比一代大4公升,看起來也確實大了一點.
但為什麼我的安全帽,放DRG2.0要比放DRG BT壓的還要大力呢?
因為...DRG2.0車廂變長......但也變矮了.
不管是一代還是二代,車廂都是"有,但不多"的存在.


騎乘姿勢:
DRG BT跟DRG 2.0騎乘三角不同,一代比較戰鬥一點,山路上感覺車手距離比較接近,發力相對輕鬆。
而DRG2.0的車手感覺變遠、變寬.巡航、直線相對輕鬆.
坐姿上,有很有趣的一點,雖然DRG2.0坐高降低1公分.
騎乘三角改變,一代會慣性的往前坐,而二代則是會想往後坐,加上二代雖然坐高低了,但坐墊寬了.
但以我的體型,DRG2.0停紅燈反而比DRG BT更需要踮腳



其他日常差異: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3773
1.充電口: DRG BT:通用圓形Type-A口、DRG2.0特規長方形但還是Type-A口.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7017
2.前置物箱: DRG2.0大很多,從DRG BT 一條抹布+一支手機變成一條抹布+兩支手機+一瓶水,好評.
3.開坐墊: DRG BT:獨立開關 DRG2.0 整合開關. (這是習慣問題,不好不壞)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8697
4.車手按鍵位置不同,左手方向燈喇叭開關位置不同,右手發動位置不同.(雖然很cowbea但...也是習慣問題)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2458
5.車身線條: DRG2.0線條超多,喜歡自己洗車的朋友要有多花2倍時間處理犄角旮旯的心理準備.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2288
6.熱車時間: DRG2.0 水路有改,熱車時間短將近40%,好評.


DRG BT 、DRG2.0通用推薦改裝項目:
煞車拉桿:
一代二代是一樣的,這個謎一般的拉桿間距,誰用誰知道,不改對不起手指.
白鐵中柱芯:
一代二代也是一樣的,有空就換掉,卡住是遲早的事. DRG 2.0中柱芯黃油明顯塗的比DRG BT多很多,很像黃油不要錢似的.
快速油門座:
一代二代還是一樣的,轉90度跟轉60度的差別,用過就回不去了,可以找隱藏式的不用掛盒子.


DRG2.0獨立改裝項目: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1307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3478
彈簧坐墊支架:
DRG2.0 車廂(馬桶)絞鍊鎖點跟DRG BT不一樣,可以改FIGHTER6、JET、FNX用的原廠彈簧支架.
注意:原廠有FZK、HJA、F95等幾種料號. DRG2.0坐墊小,選用FZK即可. (HJA的彈力太大 會打臉. 不要問我怎知道的.)



補充1:
aRacer電腦怠速熄火跟原廠怠速熄火差異
原廠跟aRacer都是水溫73度以上做動.(我都是用怠速熄火開啟時間判斷熱車進度)
原廠怠速熄火:停止後燈號閃3秒做動,補油取消,再隔三秒後會開始再閃,不補油還是會熄火.(就是你等轉彎的時候可能會遇到N次怠速熄火做動)
aRacer怠速熄火:停止後燈號閃3秒做動,補油取消.車速未達6km/h 不會再做動.(aRacer的設定人性多了)


補充2
DRG2.0大燈角度調整
原廠大燈免拆螺絲,一根十字起子就可以調整.
鬍鬚下面 有兩個洞,插下去 順時鐘調低 逆時鐘調高. 轉就對了.
(記得切線是左低右高 不要打瞎對面)







總結

有DRG BT 換DRG 2.0有感嗎?

答案是:有的,他們確實不一樣.





本文章最後由 casio301314 於 2025-4-1 15:09 編輯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25-4-2 14:44
讚: 5
  發表於 2025-4-1 17:41
讚: 5
  發表於 2025-3-31 19:22
參與人數 15紅利點數 +80 收起 理由
sfhuictk + 5 感謝分享
grace321 + 5 同為drg2車主 這些心得很有幫助.
artabula + 5 感謝分享
小白的小小窩 + 5 不加分不行
Jaunty + 5 不加分不行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80

收藏
收藏1
興趣使然的汽機車愛好者

網友回覆52

跳到指定樓層
感謝分享~~

原先要去下定龍一,結果後來買了別款車,現在看到龍二真的可惜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4630沒有多餘的扣打買第二台車
非常詳細的「兩代比較文」.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8664

果然, 還是「晚買(2.0版)享改良/升級」
(雖然 2.0版,有些反而缺點明顯)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6989

所謂「人工換檔」, 就是需要人工操作離合器.
每坐上檔車/乘用車手排駕駛、發動引擎、起步,
就是「休閒活動」的開始.
就算通勤/通學也如此.
塞車? ? 只不過像電玩卡關而已.
「休閒活動」之一環
4#
kase 2025-3-31 16:34 只看這個作者
感謝樓主這麼精闢的解析與比較
雲霞爭變,風雨橫天,絕逸清坐,一榻滄然
5#
erichung 2025-3-31 18:00 發文來自手機 只看這個作者
感謝詳細的解說與心得分享
感謝分享................
感謝 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 資訊分享
感謝分享~~~DRG BT VS DRG 2.0 使用差異與心得9914
9#
omen 2025-3-31 22:40 只看這個作者
這樣兩代比較下來
結論是.....等第三代

還不如換其他選擇
參與人數 1紅利點數 +5 收起 理由
艾立 + 5 三代+1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5

10#
mfo-546 2025-3-31 23:05 發文來自手機 只看這個作者
感謝樓主的用力操駕和用心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