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快速看:
・M3 iPad Air 升級晶片效能之餘,還帶來具備 ESC 按鈕的 14 鍵功能鍵列升級的新款巧控鍵盤。
・iPad(A16)意外升級 - 意外的點在居然成為 2025 年 Apple 平板仍未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的存在。
・M3 iPad Air 與 iPad(A16)也跟隨 iPad mini(A17 Pro)改為純 eSIM。
・兩台新機都偏向於加量不加價的概念,目前都尚未公布台灣的上市時間。
iPad Air 升級 M3 不加價,進一步加強 CP 值表現
這... 到底該說是有預警還是無預警呢。
在蘋果 CEO Tim Cook 的預告後,許多人(包括小編)第一時間猜測所謂的「Air」更新,應該是指相對來講相隔比較久沒更新的 MacBook Air 系列。實在很難去猜到,這次會輪到先前去年年中才跟著 M4 iPad Pro 一起推出的 M2 iPad Air 系列。而總之,更新到了 M3 SoC 的 iPad Air 就這樣登場了!
這次的更新主軸環繞在 M3 晶片的升級 - 而且是加強效能不加價的概念,保持在與前代相同的 NT$19,900(11 吋)與 NT$26,900),且依然有 5G 行動網路的版本(NT$24,900 起)。(補充:今天推出的兩款 iPad 皆採用純 eSIM 的規格)
雖然 M3 iPad Air 的新聞稿與網頁只有拿 M1 世代的進行比較,提到有 2 倍的速度提升還有更快 60% 的神經網路引擎處理效能。強調更強大的 Apple Intelligence 效能支援。不過很顯然對應 M3 世代的動態快取、網格著色和硬體加速光線追蹤等功能,也會是這次升級相較於前幾代 Air 的差異之處。
除此之外,Apple 還更新了搭配的巧控鍵盤。與 M4 iPad 所採用的巧控鍵盤升級方向相同,都是新增支援 ESC 按鈕的 14 鍵功能鍵列。
而從產品圖看來,鍵盤與觸控板表面的材質,應該是沒有升級到與 Pro 同級的鋁金屬材質。依然是手感相對柔和的矽膠材質。並且依然具備有可另外透過鍵盤轉軸充電的 USB-C 充電埠配置。建議售價為 NT$9,490(11 吋)起。
比較有趣的是,從官網的相容性列表看來,這次與 M3 iPad Air 同時推出的新版巧控鍵盤,也能向下支援至先前的 M2 甚至是 iPad Air(第 5 代)以及 iPad Air(第 4 代)機型。這應該也代表著 M3 iPad Air 背殼的接點還有磁吸固定的位置都沒有改變。
M3 iPad Air 依然擁有四色以及 11 吋與 13 吋可選購。其餘包括 12MP 支援人物居中的橫置視訊相機、Liquid Retina 顯⽰器、指紋辨識、Wi-Fi 6E 以及 Apple Pencil Pro 的支援也依然保持不變。
是說,原本還以為尺寸完全相同的 M2 與 M3 前後代,應該連重量也都相同。但 11 吋款的相較於 M2 版本,M3 輕了 2g(462g vs 460g);13 吋的版本也輕了 1g。
所以也算是有變得更「Air」一些囉。
意外彩蛋 iPad(A16)仍與 Apple Intelligence 保持距離
今晚更新的「意外」彩蛋,大概就是默默跟在新聞稿尾聲的最入門款 iPad 的更新部份。
意外的是,它居然沒有真的跟謠傳的那樣升級到了與 iPad mini 同級的 A17 Pro 處理器。不過螢幕尺寸倒是從 10.9 吋的 Liquid Retina 升級到了 11 吋 - 至少官網上的規格是這樣,而就鍵盤配件也能向前代 iPad 10 相容以及尺寸重量完全相同看來,應該是螢幕的黑框在 iPad(A16)上有進一步的縮減。
相對於大改款為全螢幕設計的 2022 年版本。這次蘋果更新的主軸落在了 128GB 儲存空間起跳(最高有提供 512GB 選項)以及從 A14 仿生升級到「效能飛躍提升」的 A16 仿生晶片。
只是對照了一下,核心數沒想到相較於 iPhone 15 系列的 6 核心 CPU / 5 核心 GPU 的版本有所降級,A16 晶片到了 iPad 上則為 5 核心 CPU 與 4 核心 GPU。不過也許是因為如此,蘋果將 iPad(A16)的價格,保持在了去年降價後的 NT$11,900 起的價位,算是真的相當親民。
只是由於目前支援蘋果 AI 體驗的晶片是 A17 Pro 起跳的關係,所以這代表著 iPad(A16)即使保持著 16 核心的神經網路引擎的硬體配置,卻很意外的在 2025 年的更新中,並沒能透過升級支援到 Apple Intelligence 的各式智慧使用體驗與功能。
除此之外,包括 Touch ID 指紋辨識、Liquid Retina 顯示器、12MP 人物居中視訊相機、USB-C、Wi-Fi 6 與巧控鍵盤雙面夾以及第一代 Apple Pencil 的支援都還是保持不變。
結語:Apple Intelligence 世代的意外遺珠之憾
其實從 iPad(A16)的更新來看。個人反而會去看上週開賣的 iPhone 16e。感覺它之所以會被叫做「16」系列以及價位看起來相對「沒這麼 SE」的原因。大概是在入門機型能升級到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的 A18 SoC 以及 8GB RAM,真的對蘋果而言是真的相當有價值(成本)的事...
反過來講,假若 iPad 11 要「現在」就升級到 A17 Pro 甚至是 A18 來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的話,大概也逃不了價位破 2 萬了吧?這點對於更偏向於教育用途的入門款 iPad 來說,將會造成相當大的入手門檻。我想也是因為這樣,入門款 iPad 才會保持在這樣的價位與規格區間囉。
至於說到 M3 iPad Air 的更新。個人比較訝異的是,在 M4 iPad Pro 推出的那時候,原本都以為 iPad 系列的更新週期未來都將會拉長。殊不知這不到一年就迎來 iPad Air 升級。
要筆者猜測的話,大概是明明就叫做 Air 卻在輕薄度方面無法與 Pro 系列拉出差異性的這點。這次時隔超短的 SoC 不加價升級,大概就是希望能進一步加強 iPad Air 的超值程度吧?
此外,個人會比較猜測,相對來講比較像是例行升級的 M3 iPad Air 與 iPad(A16)應該不至於會需要動用到 Tim Cook 來預告(吧)。所以本週應該還是會有 M4 MacBook Air,跟著「There's something in the air」瀰漫著「Air」氛圍的預告一起發表吧?(希望是這樣啦!)
--
圖片/引用來源:Apple
本文最後由 rOsS.W 於 2025-3-5 09:4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