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4年、我的CV3也已滿兩年、剛好整台車的騎乘調性也調適完成。 自然該發一篇文、以第一批車主的自身使用心得、讓想試這台車的車主, 了解這台車及後續車款的發展可能性、用來參考。
現在網上流行速食文化、很多人只想短時間去看結論、而不想理解問題發生的源點及修正過程, 所以我就先把簡單結論寫出來、想了解細項的解法及過程、再慢慢往下看、節省諸位看倌的時間。
分隔線 ----------------------------------------------------------------------------
1. Keyless 系統 KYMCO用的 Keyless 系統晶片、與 SYM 的晶片、是國內的同一個廠商開發的、 只是頻段兩家用的不同。 再加上不是瓦斯爐開關設計、是獨立按鍵、故障率會下降。方便操作。
2. 雙缸引擎 CV3 用的是與 AK550 同一顆引擎,這顆有工研院協同的技術、 再加上以往曾與歐洲廠商合作代工的經驗 (某些耗材可沿用) 、讓這顆引擎運作蠻順暢的。 動力輸出也符合車重及需求。妥善率還算不錯。 馬力輸出也符合它對車重的搭配、不會有力不從心的問題。 不過 KYMCO 水冷系統常有的通病、 < 機械油封 > 的問題依然存在。 還好保固出完總成後、目前一切正常。
3. 油耗符合環保節能標章
4. 如果規劃三箱的配置、讓後座在乘車過程中、有背靠支撐、 即使小睡片刻、也不用擔心掉下去、後座對乘坐體感非常滿意。
CV3 我個人認為的缺點是: CV3 這台車、在台灣定位很尷尬、目前總銷量、大概就是400台出頭、不會再高了、為什麼?
1. 因為CV3的騎乘方式、還是與一般兩輪機車的騎乘感有差異、車主好惡會很兩端化、屬小眾市場。
2. CV3很吃騎乘者的體型,身高、腿長、女性騎乘者、年長的騎乘者、要找到對位的騎乘車主、難! 入手前一定要去試乘。
3. 車重是一大問題、車重又沒標配側架,在停車時、尤其是上坡駐車時、如果立中柱、車體重心會往後、 要下中柱會很麻煩、很容易倒車。
4. CV3 KALS前懸吊系統、會調整的技師不多、如果不是熟悉技術的技師、很難調到好騎的車況。 還好我碰到的技師是年度技術評比冠軍、很多調教都是與他研究/測試、才能找到問題。
5. 儀表日間反光嚴重、一部分還是車手把飾蓋反光造成、陽光大時嚴重影響辨識度、 Noodoe系統有開放客制化儀表錶面圖案、雖然可由手機上傳、 但是不是所有錶面的顯示選項、都有開放設計。 所以無法把基本錶面改成白底、來降低反光程度。
再加上KYMCO目前看起來好像已經放棄開發維護Noodoe系統、在最近的手機端軟體更新時、 已經把開放客制化的功能大量限縮。 看起來是無心再投入資源。 那何不直接乾脆開放Apple Carplay及Android Auto功能、也不用在半吊子懸在那裏。
6. 新車PDI (Pre Delivery. Inspection)出廠前檢查及零件PQI品質不及格,在文下會另外說明。
CV3 我個人認為的優點是: 1. KALS系統在路口停等時、讓駕駛者可以空出手休息、不用用雙手/雙腿支撐整個車重、實在是好物。 尤其是市區走走停停時、操控車身對身心的壓力、可以有效緩解。
2. 輪軸鎖定系統在駐車及停車、原地迴轉時、可以如汽車考照時一樣、輕鬆的路邊停車、倒車入庫、 以及曲巷調頭、讓騎乘大型重機、不再是難事。
3. 定速系統在現在台灣的騎乘環境、區間測速及快速道路長途騎乘,都突顯它的便利性、 而不用在一直對儀表上的時速數字、產生分心或焦慮。 電子節流閥再搭配Power/Rain模式、在不同氣候及路況、都有其適用性。 目前市區通勤大多使用雨天模式、油門不會太神經質、還可兼顧省油性。 油耗目前驗證、符合環保節能標章的標示、還算省油。
4. 加熱手把在台灣的冬季、由於氣候異常、所以使用頻率越來越高。
5. 濕式離合再加上PTM皮帶終傳驅動,讓這台車不會像鍊條傳動一般、要保養的部分其實不多、 只要換機油、空濾、油濾。 傳動皮帶兩萬公里才需更換。照哩程數保養即可。 終傳皮帶又不像鍊條傳動、聲音大且要常清洗保養,養車照顧算省心的。
6. 三輪的騎乘重心,在過彎時、身體僅需稍微同傾、不用大角度即可輕鬆過彎。 不需要像山道猴子般、要用誇張的整脊復健角度、彎曲的身軀來過彎, 也不會用到吃滿胎邊的側傾角度,算輕鬆有樂趣的騎乘感。
CV3以我個人的想法、它的適用性偏向於 - 點對點的移動。
- 市區通勤的便利性。
- 長途休閒騎乘的快意輕鬆。
也由於車型的外觀特性及市場銷量、騎在路上的回頭率極高、也常在路口停等時,被攔下來問車會不會倒?
這台車也不是所謂的武車、想要山路快速過彎的彎道征服感,就別選它了。 一堆檔車可以選。
不過如果想長途出遊、那它的特性就會凸顯出來。 後座絕對願意同行出遊。
如果調校好、它會是一台很好騎的機車,這一點也是要歸功於 KALS 系統。不過前提真的是要調校好!
當初預購入手價、是跟AK550一樣的價格、同價格多一輪, 而且KALS轉向系統的輪軸鎖定部件、是歐規版所沒有的, 覺得這價格可玩新技術、是OK的。
但是如果是現在的建議售價,就不建議了、 因為高階的質感、個人認為它是不符合的、沒有達標。
如果想入手、但是車主位置的縣市、沒有認識較優的KYMCO大型重機經銷商。 那我個人會建議勸退、因為如果車主本身比較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 騎乘經驗會有點辛苦。也有可能因為零件問題要常回經銷商。 當然出保固是自身權益、只是常跑經銷商、畢竟還是一種負擔。
分隔線 ----------------------------------------------------------------------------
CV3 首批車主心得總結
新車PDI (Pre Delivery. Inspection),出廠前檢查: 不及格 (交車當天、加溫手把即已為故障現況)
保固(Warranty)、已出保更換或處理項目:
1. 加溫手把 – 更換3次
2. 輪軸鎖定油壓桿閥 (會導致輪軸鎖定無法完全釋放) – 2次
3. 防傾斜鎖定油壓閥 (未自動鬆脫時、會影響傾角操作) – 1次
4. 水冷系統油水分離機械油封總成 (KYMCO水冷系統的通病) – 1次
5. 後輪輪速感應訊號線 (會導致ABS失效) – 1次
6. 胎壓監測控制器總成 – (召回) 1次
7. 龍頭手把車軸結構件更換設變新規品 – (召回) 1次
8. 前輪鎖定機構結構件支架更換設變新規品 – (召回) 1次
9. 車手連結前懸吊轉向結構拉桿 (造成慢速死亡搖擺的主因) – 1次
10. 儀錶板總成 (漏電、造成電瓶快速掉電的原因) – 1次
11. 左前輪輪速感應訊號線組 (因無法偵測車速、導致ABS及輪軸鎖定失效) - 1
12. 坐墊開啟按鍵開關 (坐墊開關不動作) – 1
分隔線 ----------------------------------------------------------------------------
零件PQI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improvement 性能和品質改進)
這一點、就真的無法給出好分數、新一代車款、零件的品質及可靠度、 比超過16年以上的老車款 (ND 180i) 還差。 先說明我的使用環境、日間通勤及返家都有車庫、下雨天基本不騎。
1. 新車儀錶板漏電、三天沒騎會掉電至12V以下、花了三個星期測試、連黃霸電池都出保換一顆新的, 最後才查到是儀表線組漏電。
2. 加熱手把含設變、共出保三次、零件供應商應該要檢討。
3. 交車一年、方向燈開關底板塗裝磨損掉漆。
這個問題蠻有趣的、底板用鋅合金加噴塗漆沒問題, 但是因為與塑膠殼件的摩擦而掉漆、這其實是可以避免的。 只要生產的衛星零件供應商、在組合前先將塑膠殼件的毛邊、 過一下打磨機就可解決,而且這個開關組就算與AK550系列、 有一定的共用量、也不會像與一般買菜車的數量那麼大。 也或許是設計時未考量組裝間隙、導致干涉摩擦。 偏偏這還是使用量極高的方向燈開關。 連這種小細節都沒留意、談何高階質感可言?
4. 前輪輪速感應訊號線組、線組壓接接頭及導線竟然鬆脫? 接頭壓接線端的拉扯測試顯然是不合格。零件供應商應該要檢討。
5. 剎車油磅液面顯示窗產生氣泡、左右皆是,氣泡還是硬化、無法去除,從沒見過這種現象, 這個油磅還是KYMCO其他車型的共用件、無法理解。
6. 左右剎車拉桿不到一年就出現氧化、不知是塗裝膜厚不足? 還是未考量鹽霧的可靠度驗證而放寬規格?
7. 金屬件的噴漆塗裝、未滿一年、很多部件皆有氧化生鏽的現象。 某些生鏽的部品、像是在車頭內部的繼電器支架、基本雨水噴不到的地方、都會生鏽。 烤漆噴塗前的處理看起來沒做好。 10幾年老車的生鏽速度都沒那麼誇張。這還出現在KYMCO的高價車型上,好生無奈。
8.儀錶板的光敏感應器窗口、秋冬竟然會結霧?這實屬不應該。 代表儀表設計、在關鍵部位的氣密性沒做好。 也許有人會說、不過是結霧、天氣好的時候自然會消除。 這個光敏感應器、是感應光線亮暗來自動調節儀表亮度的,如果結霧實會影響動作。 這可是在台灣這種亞熱帶氣候就會發生的話、 那這台車的主力市場是放在歐洲、那裏的雪地氣候不就影響更大?
9. 塑膠殼件縮模間隙 一個數十年口碑的車廠、在以往的設計演進歷史、射出成形的開模技術, 理應有大幅的進步。現代的建模軟體演算、在結合3D列印技術的成熟下, 射出成形的開模及縮模間隙、透過軟體模擬試算、理應比以前控制得更好。
可惜的是在CV3上、竟然出現各種的殼件縮模間隙, 甚至於後輪與馬桶之間的下殼件、也出現大間隙、讓泥水噴濺入車身內。 這真的不應該出現在這種高價車款上、令人完全無法理解及失望。
分隔線 ----------------------------------------------------------------------------
接下來就是說明我自己對車子的調性調整、及選配件的歷程。
外觀風格改裝
1. 風鏡燻黑犀牛皮處理 燻黑犀牛皮貼膜處理、讓大面積風鏡可過濾陽光及方便清潔、 不易留刮痕。
2. 大燈組犀牛皮黃化處理 大燈組犀牛皮黃化處理、讓夜間大燈光穿透性更好, 對應陰暗氣候、及減緩大燈殼快速老化。
3. 造型鼻翼紅化貼膜處理 這部分單純是對應官宣影片試裝車的造型。
4. 部分殼件迷彩包膜處理 構想於某部動畫裡的淺色迷彩、跟消光銀蠻搭的。 後來與廠商討論後、將一般深色迷彩的顏色調淡、比較低調。
5. 原廠精品腳踏墊 單純好整理、及踩踏部分有稍微墊高、較不帶泥沙。
6. 駐車剎車拉桿反光貼 駐車剎車拉桿貼上反光貼、避免忘鬆開駐車剎車。
加裝選配件
1. MOTOBATT 黃霸電瓶 因為CV3 電系配備多、所以電力供給會很重要、換掉原廠鉛酸電瓶比較安心。 有人會問為何不選鋰電池? 個人認為目前台灣的機車鋰電池的安規防爆規格、我認為還不足以讓我放心,單純個人安全考量。
2. Real Energy i7整流器 有了好電瓶、也需要好的整流器來穩定輸出及回充。 這一家的產品有大CC數的規格可選、再加上有從輸出端到電門錶頭/ECU間、接出即時顯示電壓表, 可以比較發電機經整流器的初段輸出、跟儀表顯示的差異, 就可以確認電系輸出的耗電差異。還可以即時調整整流輸出電壓。 不過這一家的產品、品質還算不錯,但是個人認為C/P值不高。 我算首發預購就訂了、但是產品內未附操作說明、詢問原廠業務也語焉不詳、 自家產品能調整的檔位及電壓分佈帶也搞不清楚,官網也說的不太明白, 最後檔位還是自己要測試出來。所以看官自行判斷。
3. 把手護弓 這個護弓有稍微突出、在兩次原地倒車時、都救到了車身殼件, 原地倒後、都只有傷到後視鏡、C/P值頗高。
4. 行車紀錄器 我是選寶麗萊的MS279WG、前後雙鏡頭。錄像效果算清晰的、 不過記憶卡會挑品牌、可至官方FB詢問可相容適用的記憶卡品牌。
5. 霧燈 裝在鼻翼下端、以備氣候或路況不佳時使用、低調隱藏。
6. 後輪土除 當初為了解決CV3後輪原廠土除過短、泥水噴濺的問題, 買了這一個號稱合用於CV3後輪的土除, 但其實它是 For AK550 用的、安裝在CV3上、會磨到原廠土除。 而且這家產品的鐵架、和接觸的孔洞及開口處沒有封好。 安裝的那天是雨天、第二天騎乘時、鏽水噴的到處都是。 後來還是自己將鐵架送去粉體塗裝、 再自己將所有縫隙用矽利康封住。才解決問題。 粉體塗裝的錢、比買整組改裝土除還貴,極度不推此家產品。
7. 駐車側柱加裝 在某次上山斜坡駐車、由於此車無駐車側柱, 在立中柱後停車、此時重心壓在後輪, 離開時、由於車身過重、導致前推車身中柱離地時, 前段重心移動偏移而倒車,就加裝駐車側柱。 可流用AK550原廠部件、直上不需修改。
8. 加裝USB充電座 原廠的點菸器充電座、原設計是在馬桶內、 如用於車手把的手機架、很難把線拉出來。 店長的巧思、沿用KYMCO其他車型的USB充電座, 改加裝在車手正中飾蓋下。
結果這個改裝巧思、竟然出現變成在2024 歐洲版CV3的標準配備。 我也是笑了。
9. 原廠坐墊因為削薄設計、來降低離地的高度,馬桶的防水膠條又僅設計成細薄的膠條、 導致坐墊在騎乘時、因為支撐性不足、會因為壓迫而有明顯的逼逼剝剝的異音。 只好自行修正改為汽車等級的防水膠條、中空部分加套矽膠管, 增加支撐力、這個問題才得以修正。
10. 尾箱 + 側箱、三箱配置 當初購車前就已評估過會上三個箱,來增加承載空間。 也歷經三個版本的演進、從單尾箱到SHAD塑膠側箱, 再到途者的鋁側箱。 目前的承載容量、尾箱50L、每個單邊側箱是35L, 共計120L。長途出遊或是賣場購物、輕鬆應對。
11. 異種結合手機架 我自認我有一點強迫症、很多事物都喜歡置中,手機架也是。 試了很多種安裝方式、最後用異種部件結合,完成置中最終版。 除了現有的手機架、也預留未來 Carplay車機的安裝位置。
12. 全台第一支-MSP客製 CV3專用電控後避震器 由於三箱上車、原廠後避震器無法調整預載、導致常常觸底。 最終考量一次解決問題、不想在各種使用需求時、 還要彎身去調伸/壓值,就決定客製專用電控後避震器。
跟廠商及店長花了近一年、討論長度/預載/彈簧硬度/彈簧圈數及測試。 最終成就全台第一支(應該也是全球第一支)客製 CV3專用電控後避震器。
可於停車時、使用手機App即可立即設定調整。 也可以App內預設幾組不同設定、來因應各種不同的騎乘場景。
這算是這台車上最有感的改裝部品、雖然價格不斐、但是值得。
13. 剎車來令片及後碟盤 原廠的來令片的制動性稍嫌不足、在加上後碟盤因負重的關係、 吃溝嚴重、就決定提前更換改裝用剎車來令及後碟盤。 前後輪制動力有明顯提升。算小資改法。
14. 前後輪胎更換 原廠的輪胎還算耐磨、原本的前輪以為7000~8000就需更換, 但出乎意料的超過11000公里、預期可以撐到12000~13000公里。
可能是因為前半車身的重量、是由兩個前輪平均分擔荷重, 所以並沒有、大型重機的輪胎損耗很快的迷思。
但因為後輪因負重吃胎的問題、且希望前輪過彎的路感能處理的更好。 就決定提前更換、且將前輪的胎寬、由原來的110變更成120。
品牌跟店長研究討論後、決定使用歐洲象牌的輪胎,
前輪用ROADTEC系列
後輪用FEELFREE系列來搭配。
兩種都是偏硬的胎質設定、目前順騎中。 前輪胎寬變更後、超過90度以上的大彎、同傾角度變更小。 前輪胎邊的出廠胎毛都沒磨到、過彎幾乎不太需要壓車就可過彎。
15. 束角調校及車頭直行指向性修正 由於原廠在設計KALS轉向系統時、在調整的部分並沒有預留。 導致此系統在車頭垂直指向性的部分、無法有效調整。 在研究後決定自己的車子自己調整。
就訂了一組原廠的束角調整桿、及雷射測距儀。
目前束角、車頭直行指向性及車手把水平角度、都調得差不多了。 雖然麻煩了一點、但自己能搞定、也就不用常回店裡麻煩店長。
不過KALS轉向系統如果要真正解決問題、 還是要如我另一篇文章裡所提到的, 要修改連接車手把固定座到轉向系統的那支轉向連桿 (5370A-AGJ5-E00)、 由固定長度改成可調整長度、才有機會解決問題。
分隔線 ----------------------------------------------------------------------------
最後、在2023的米蘭車展、KYMCO有展出一台 CV-L6的概念車、有點像CV3的兩輪版, 其中有幾個點、值得關注。
1. 全彩液晶儀表已有白底的設計、可以有效解決白天反光、影響錶面資訊判讀問題。 CV3如果能導入、那是最好、畢竟只要底色及字反向換掉顏色即可上線、問題不難。
2. 三箱設計的支架、已改由後/側箱/支架專業廠商開發 (GIVI) 、不再閉門造車、 可解決專利及支架強度、固定孔位、角度美觀等問題、便於上市後的車主選配。 3. 鑒於自己CV3的經驗、如果CV-L6想要上鋁質三箱、 後懸吊如果僅規劃同AK550一樣的預載不可調、單一的避震懸吊、 搭配多連桿設計、會有點風險。
因為後懸吊會面臨幾個騎乘場景、 a. 後座空載未上三箱 / 後座載人未上三箱 b. 後座空載上空三箱 / 後座載人上空三箱 c. 後座空載三箱滿載 / 後座載人三箱滿載
這其中預載的前後值、有可能會增加差到60kg~80kg、載重空間增加到100~120L、 想要靠預載不可調的單震及多連桿、很難克服。
不然我不會花近一年的時間、與廠商討論預載/彈簧硬度/彈簧圈數及測試、 來訂製客制化電子後懸吊。
分隔線 ----------------------------------------------------------------------------
品牌的路難走、新技術的研發固然重要、但是: - 零件規格的訂定及新規修正、
- 零件規格的可靠度驗證
- 導入量產後的產線良率、
- 零件供應商上的供貨品質
- 售後服務的體系建立及服務品質評估
這些都是重點
如果只是倚仗品牌建立時間久、 - 設計單位面對市場新技術、不能改變思維、而還停留在閉門造車。
- 模具開發及成形、僅針對外觀、而忽略較不外顯的部分。
未善加利用3D建模的數據驗證–控制射出成型的縮模誤差。
- 生產單位還停留在固有流程、為製造而製造。
- 一味檢討 Cost Down 、而放寬零件可靠度規格、及可靠度驗證。
- 新技術調校無法量化或簡化、沒有導入可靠的校準技術及儀器設備。
那高階車款想走的穩、消費者是不會買單的。
最起碼 CV3 在我個人的觀感、它只能算高價車種、 原廠並沒有做出來相對高階的質感,只能算技術創新。
單靠外型改變的機海策略、或是低價的搶市策略、抑或是僅放眼銷售數量的榜位爭奪、都只是假象。
談了這麼多、現在車子也自己修正調校好了、騎乘調性也按照自己的需求及改裝配置調好了。 算是騎乘沒有壓力的好車。我會繼續與它共享未來的騎乘時光。
如果有在路上看到我及我的地獄貓號、歡迎打招呼! ^^
以上、感謝閱讀!
本文最後由 charschou 於 2024-7-22 10:03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