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覽汽車發展史,自1886年全世界第一輛內燃動力車誕生以來(由Mercedes-Benz創辦人Carl Benz發明、註冊專利),在這幾百年浩浩湯湯歷史洪流,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汽車科技發展也一日千里,除了外觀造型隨著時代潮流有所改變,車用配備也與時俱進,近年市售新車也普遍導入數位儀錶,取代傳統類比儀錶。本篇就來談談那些年造型跳脫傳統造型,風格獨具的儀錶設計。
在正式進入正題前,小編還是想先分享有關儀錶發展簡單歷史。19世紀末期內燃動力四輪車雖然為人類開了康莊大道,有效提升世人在道路上移動的效率,不過當時由於尚未發明速度錶,因此超速事件層出不窮,世界上首張罰單於1896年1月28日在英國肯特郡帕德克伍德開出,但是這也不能全怪駕駛人,因為完全沒有遵循依據,如此也顯現出速度錶裝載在內燃動力機具上的重要性。不久後的1901年,第一輛配有速度錶的四輪作品Oldsmobile Curved Dash Runabout正式登場。
到了約1910年代,速度錶已經普遍成為市售車款標準配備,而這種類比式儀錶也一直延續一甲子之久,首部配有軟質襯墊中控台儀錶車款,則是1948年問世的美國Tucker 48後置後驅、尺碼達5.5米之豪華房車。時隔約莫30年,首輛配有電子數位儀錶車款才出現於1976年Aston Martin Lagonda身上。此次本站直接篩選出過去造型相當有趣、且相當富有設計特色的儀錶造型,有興趣就跟小編一起看下去啦!
1970 Citroen GSA
Citroen GS車系是這間法蘭西車廠在1970年所推出的四門五人座家庭房車,當時以低伸車鼻、雙廂車體以及僅0.318風阻係數值聞名於世,在機械設計上也引領當時車壇,諸如獨立式液壓四輪碟煞、車身水平調整液壓懸吊甚至轉子引擎等技術都運用在此車身上,1971年便以一流行路舒適性、安全性以及空氣動力性能榮獲當年歐洲年度風雲車桂冠,並於1979年迎來中期改良版本Citroen GSA。
法國人對美學的強項也體現在內裝設計上,Citroen GSA除了配有單輻造型方向盤,方向機柱右側的雨刷開關、警示燈更採獨特的按鍵式設計,左側則設置一組柱狀、可控制燈光、雨刷速度、方向燈等圓形旋鈕。儀錶設計有獨到想法,像是以GS車輛剪影為背景,並透過車輛零組件所在位置劃設警示燈號,圖像化概念亦讓人淺顯易懂,至於下方兩側方型顯示區塊宛如體重計一般,隨著時速與轉速改變,內部數字刻度將會移動至相對應位置,堪稱一絕。
1971 Maserati Boomerang Concept
於1971年義大利杜靈車展發表、有著未來神艦稱號的Maserati Boomerang中置概念跑車,低伸且楔型外觀輪廓宛如同鄉且同時期問世的Lamborghini Countach,其造型出自義大利喬治亞羅設計師所勾勒設計,像極一艘太空飛行器。採用與同門Bora相同的機械架構,在搭載4.7升V8引擎310hp最大出力,極速來到300km/h。
創新元素同樣延伸至車室內,Boomerang並無儀錶專屬讀取介面,而是將整個類比式圓形儀錶「搬進」方向盤內,提供電瓶電壓、油溫、水溫、油量等,燈光、除霧功能則以按鈕或撥桿方式操作,相當「反骨」,該廠聲稱方向盤轉動時中央儀錶不會移動,能提供駕駛清晰顯示資訊,搭配全景天窗、相當通透的左右車窗,確實有種穿越到未來時空的感覺。
1976 Aston Martin Lagonda
於1974年倫敦車展首發的Aston Martin Lagonda,為該廠當時最豪華的四門房車,整車外觀造型相當方正陽剛車頭並配有啟閉式頭燈。動力搭載5.3升V8動力單元,具備284PS/41.6kgm輸出表現。內裝鋪陳風格與外觀相呼應,同樣以水平與垂直元素點綴,不過在細部設計上以皮革、木紋飾板等營造豪華氣息。
Lagonda中控台設計相當特殊,以LCD液晶儀錶以及配置於雙輻方向盤兩側的控制按鈕(囊括燈光、擋風玻璃除霧功能)所構成,在中控台總成部分並施以胡桃木飾板、皮革闡述豪華感。這款豪華轎車也是全球首部搭載LCD液晶數位儀錶的量產市售作品。螢光綠的三組顯示介面依序提供速度、檔位/油溫/水溫以及轉速資訊,後期版本則提供更大面積紅色數位儀錶顯示介面,帶來機油壓力、油溫、水溫、車輛內外溫度、電池伏特值、旅程電腦、時速、轉速等更豐富車輛相關資訊,供車主參考。
1982 Lancia Orca Concept
Lancia Orca算是品牌與義大利喬治亞羅設計公司(ITALDESIGN)共同攜手合作開發的實驗性作品。主要聚焦在車輛空氣力學上的優化以及內裝居住性研究上,其揉合大面積車窗玻璃以及低斜的A柱,擁有相當流線車身造型,可繳出Cd=0.245風阻係數值。動力與傳動系統則是沿用Lancia Delta 4x4 Turbo這款高性能掀背鋼砲而來(1.6升渦輪汽油動力)。
不過最讓人吸睛的部分算是車艙鋪陳,除了取消傳統方向機柱兩側燈光、雨刷控制撥桿,改採按鈕式按鍵散佈於方向盤上(該廠聲稱控制旋鈕並不會隨著方向盤旋轉同步轉動),液晶儀錶導入全彩設計,其中轉速與時速資訊更以特殊的曲線為呈現方式。螢幕左側為車輛警示系統畫面,右側為音響控制介面,概念上相當新穎。
1983 Chevrolet Corvette C4
有美國精神號稱呼的Chevrolet Corvette,在1983年迎來全新第四代車型(C4),除了揮別前代車型的非承載式車身(Body-on-frame),改採Unibody一體式車身架構,不僅剛性提升且也換上更富時代感的流線車體造型。性能旗艦ZR1版本更達成連續24小時行駛8,046km(5,000 miles)、以282km/h最高時速刷新紀錄。
進入1980年代也是液晶儀錶逐漸風行年代,身兼當家旗艦跑車,內裝當然得用心鋪陳,液晶儀錶可說就是高科技的象徵,這套儀錶不僅具備全彩顯示介面,還將顯示區域區分三大區塊,左側為時速錶,可切換單位可在英哩及公里間切換,並以條狀設計顯示當下速度。中央區塊提供機油溫度、水溫、油量、瞬間油耗、旅程電腦等資訊。右方顯示引擎轉速。雖然以現在眼光來看頗為老氣、呆板,但是當時如此配置可說相當前衛呢。
1983 Nissan Z31 300ZX
Nissan Fairlady Z車系堪稱開拓平價跑車市場先河之一,前兩代版本在北美地區大受歡迎後,於1983年發表廠內代號Z31的第三代Fairlady Z。由於外觀採用富空氣力學的楔型設計,使得風阻係數Cd值降低至0.30表現。在換上全新開發的VG系列2.0升V6/3.0升V6渦輪汽油引擎以及電子懸吊,無論是動態操控與加速表現都較前身280ZX更為優異。
第三代Fairlady也首度將那時相當風行的液晶儀錶納入選用配備。整體設計相當清晰易於辨識,左側與右側分別為油量、及水溫/油壓/電壓相關資訊,儀錶中央上方及下方分別顯示時速、轉速,甚至還有造型吸睛的引擎引擎扭力輸出曲線圖。最上方則為車輛警示燈號。
1986 Oldsmobile Incas Concept
這款五門掀背車又是輛義大利喬治亞羅設計公司(ITALDESIGN)主導的實驗性概念作品,整體外觀輪廓與1980年誕生的Lancia Medusa有幾分神似,同樣具備掀背且大面積流線車體,搭配類似全景玻璃天窗設計以及鷗翼後門開啟方式,迎來強烈運動形象。
內裝儀錶板設計相當大膽,左右兩側控制桿靈感明顯源自航空器,上方密密麻麻佈滿各種燈號、檔位的切換按鈕,看起來確實很前衛,但是實際使用上順不順手就是另一回事了。後方儀錶板提供豐富車況資訊,車輛時速、引擎轉速、油壓、電瓶電壓、油量等都以數字或橫條圖方式呈現,要在數秒內一次讀完全部車輛訊息,真的難如登天。
1989 Vector W8
有著美國超跑開山祖師爺稱號的Vector W8,雖然1970年代末就以「Vector W2」概念車身分亮相,但礙於資金籌措遲至1989年才正式發表步入市售量產階段。整體外觀造型輪廓頗神似Alfa Romeo Carabo概念車以及Lamborghini Countach等歐系跑車。搭載6.0升V8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及三速自排,有著傲人的0~96km/h加速3.9秒、625PS/89.8kgm性能輸出表現。
內裝設計也跳脫當時跑車普遍的類比式儀錶顯示方式。靈感取自戰鬥機,液晶數位儀錶位於內建安全氣囊方向盤之後方,除了提供檔位資訊外,透過駕駛座左側的1~4數字按鈕,可在四個子選單畫面中切換,提供油溫、油壓、水溫、引擎轉速、油量、變速箱油溫等資訊,螢幕兩側則散落燈光、速度巡航等按鍵,令人看得有些眼花繚亂。
看完以上這幾款新奇的中控儀錶設計,哪款作品最令你印象深刻呢?歡迎在下方一起留言分享想法囉!
本文最後由 joey2348 於 2023-9-16 14:26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