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中旬因為急需一雙車靴下賽道,但當時掏不出買全新品的預算,只好緊急跟車友收一雙有點年紀的 DAINESE TR-COURSE OUT 來擋著先,便宜歸便宜,但是狀況本來就不好,經過一年多的使用劣化的部分是更加淒慘,例如右腳大拇指處的護塊早已粉碎,塑膠護具可以一塊塊的撥下來...
而左前腳掌外側部分也有大面積的破損,根據前物主描述,這是他以前騎 TMAX 的時候磨出來的傷,而之前也看過專門修復部品的粉絲專頁分享過大羊騎士側掛時容易磨到這塊,歡迎板友分享一下自身經驗 XD。
鞋底脫落更是不在話下,加上之前因為急用的緣故曾經使用自購的強力膠等亂黏一通,底板與鞋底早已無修復價值。
除此之外,某次下賽道意外 low side 轉倒時發現,TR-COURSE OUT 車靴筒身上端的外側部分因採用織品製成,而且沒有增設護具,在騎士被車子壓住滑出時沒辦法有效保護騎士。
最重要的是...當初因為這雙靴子只賣我一千塊,在預算不足又有急用的狀況,只好矇著眼睛買下這雙其實並不合腳的車靴,26.5cm 的腳穿 29cm 的車靴不只不舒服、不好操作,安全性更會大打折扣,所以一直想找機會把這雙充滿戰損痕跡而且尺寸不合的車靴給換了...
見★坑★就★跳★心★情★好
雖然心中的備選名單很多,Alpinestar SMX PLUS、TCX RT RACE、XPD XP9-R 等等都是心頭好,但是因為本人身材肥短小腿粗勇,能選的款式又更侷限,而最近同事帥哥拓余正在選購 CRF300L 的裝備,在聊天的過程才想起來 Forma Ice Pro 的存在...接著查下去發現,許多跟我有著同樣腿圍困擾的車友都推薦這雙車靴,加上大學時期有套過朋友的 Ice Pro,試穿時感覺版型合腳,於是就心一橫,直接買了!
不過考慮到試車時多半又濕又熱,悶一整天下來肯定臭到不行,不僅汙染辦公室的空氣,清潔上也會產生一些問題,所以本次購入的是 Forma Ice Pro Flow,是採用打孔皮革的版本,顏色方面則配合皮衣的黑白色系,尺寸選了恰好合腳的 EU43,一想到從此再也不用忍耐不合身的裝備,不禁喜極而泣...
噠噠!Forma Ice Pro Flow 本人現身啦!本來想買的是白色,不過 Forma 總代理方面似乎沒有白色的庫存,查詢國外官網發現目前 Ice Pro Flow 只剩下黑色跟螢光黃兩個顏色可選,雖然有些可惜,但是黑色其實也不錯啦!撇除顏色不談,Ice Pro Flow 在外型設計方面還是走比較傳統的風格,設計感不像各大廠的近年產品那麼突出,這點比較可惜一些。
拿出車靴後可以看到盒內附的說明書、產品技術小卡、Forma 鑰匙圈、Forma 貼紙等等。
在說明書中有一段:「沒有車靴可以保證你在任何衝擊、摩擦下都能得到完整的保護。」,下面更寫著:「穿著防護裝備並不代表你準備好面對更高的風險。」沒錯,穿著全身裝備並無法保證你在意外中能安然無恙,人是很脆弱的生物,任何的防護裝備都只是降低你受傷的可能性而已,安不安全這件事情應該由騎士自己控制,而不是把保持安全的責任丟給外部的防護裝備。
防護設計
Forma Ice Pro Flow 通過 CE Level 2 認證,防護性能有一定程度的保障。
首先是外靴常見的龍骨設計,Forma 稱之為 F.C.S. 腳踝防扭轉裝置,類似的設計不計其數,基本上就是將鞋底與車靴筒身透過外部的硬質護具連接起來,藉此來限制踝關節的扭轉,通常在腳踝處會設計一個轉軸方便騎士活動,也確保操騎士的腳不會因為防扭轉的設計而變得動彈不得,不過像越野車、滑胎車騎士穿著的「鐵靴」,就是為了最大限度提升防扭轉性而犧牲可動幅度的例子,取向不同需求自然也不同。
還記得開頭提到 TR-COURSE OUT 在車靴筒身頂端的部分,會因為轉倒時摩擦破損而降低防護性嗎?Ice Pro Flow在這個地方多設計了一塊塑膠的護具,避免轉倒時騎士膝蓋周邊直接在路面上摩擦,也可以避免使用薄型滑塊的騎士因為壓得太低,連車靴也一起磨下去造成破損。
鞋頭的滑塊為金屬製,固定方式為扣點固定加上螺絲鎖固,撥開鞋頭滑塊側邊的塑膠塞蓋後就可以用螺絲取下。
操控性
車靴的底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Ice Pro Flow 的鞋底採用了能防油、防滑的材質,而且前腳掌踩踏面積相當大,在腳踏上變換姿勢時可以有更多元的踩踏方式。
腳踝內側設有護塊,讓騎士在側掛時腳踝可以直接緊貼腳踏,增加穩固性。
大拇指的部分設有打檔護塊,而且面積相當大,從腳趾部分一路包覆到腳背前緣,讓騎士不論在什麼詭異的狀態下打檔都能有一致的操作感,不過實際使用起來感覺如何,等疫情解封有機會下賽車場時再更新跟大家報告。
調整機能
之所以會說 Ice Pro Flow 對小腿粗壯的人很友善,就是因為這個調整範圍極大的排齒固定設計,以 Dainese 的外靴設計做對比,由於 D 家外靴皆採用後方拉鍊固定的緣故,可調整範圍僅剩後方的兩片皮革,對於小腿較短,或者小腿圍較粗的騎士來說就相對不友善,不過相對而言可調範圍大也意味著護具可能無法完全貼合騎士的腳,選購時還是要注意產品適不適合自己。
而排齒上緊、放鬆的操作方法也很簡單,按下紅色的按鈕就可以釋放排齒卡扣機構,想要束緊的話就撥動黑色的撥桿,可以一格一格的把小腿束緊,雖然不像 B.O.A. 系統那麼快速,但是排齒機構更單純可靠,在賽車靴上排齒機構會更適合一些。
車靴中段部分也設有三段可調機構,對於腳掌較窄、較扁的騎士來說,前腳掌空間可調機能真的蠻方便的,不過像筆者這種腳掌相當有肉的類型,還是讓他保持在第一段就好。
舒適性
台灣位處亞熱帶國家,全年均溫較高也較為潮濕,如果沒有超高強度的騎乘需求,在選擇部品時舒適性絕對是要考量的點,而選擇 Ice Pro Flow 這個打孔皮版本的理由前面已經提及,這邊就不贅述。
內襯也使用了透氣網布,由於這類網布本身的結構稍微有點支撐性,穿上去之後可以感覺到腳跟車靴中間有東西隔開,這點讓 Ice Pro Flow 的透氣性更好。
除了靴子上大大小小的「鯊魚鰭」狀進氣口,腳後跟部分也設有排氣口,Forma 稱之為「A.I.S.-Air Intake System」可以進一步幫助腿部散熱。
溫度對車手來說真的是大敵,高溫不只會讓身體表現變差,還會讓車手脫水,當電解質開始失衡加上持續高溫,肌肉很快就會不聽使喚,所以散熱的速度非常重要,如果散熱的狀況不理想,就只能把腳跟熱源隔開啦,例如小 E 在今年德國站時就用鋁箔把自己的腳包起來避免持續加熱。
在賽道上的騎乘時速動輒一、兩百公里,跑車的騎乘姿勢又很容易使強大的風壓灌進車靴裡,因此賽道取向的車靴多半會在車靴筒身頂端部分,以皮革或者軟性的橡膠材質將小腿與皮衣之間的空隙封起來,也能避免下雨時雨水直接灌進車靴裡面養金魚。
前緣內裡部分則使用加厚的皮革,加強密封性與舒適性。
Ice Pro Flow 使用日本 YKK 拉鍊,實際操作起來相當滑順,拉到頂之後可以將拉鍊頭固定在魔鬼沾上,避免車靴拉鍊脫落。
鞋墊表面是有點類似麂皮的質感,可以防止腳掌在車靴內滑來滑去影響操作的感覺,而且還有抗菌機能,可以減少細菌孳生。
鞋底的蜂巢狀結構則是 Forma 的 A.P.S. Air Pump System,在腳掌對鞋墊施壓、放鬆的過程,會透過腳底類似幫浦的氣道設計將熱氣與溼氣打上來,加強靴內的空氣對流。
一時敗家一時爽...
買東西總是開心的,如果可以我當然會想毫無節制的一直買下去,但是一個上班族每個月能支配的錢就是那麼多,又想買這個、又想買那個的,怎麼可能夠用呢?為了不讓心裡的慾望成為無底天坑,適度的、有條件的買下喜歡的東西,才能讓每天的生活開心一點、快樂一點,反正新車我是買不起的了,那買買裝備過過乾癮總可以吧 XD!
本文最後由 s121212 於 2021-6-27 14:3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