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前陣子才剛試完最近發表的三代「隼」,強大的動力與豐富的電控系統讓人久久不能自己,害我騎自己的車上班時還會覺得車是不是哪裡壞了?但是你知道 HAYABUSA 的阿祖是哪台車嗎?本次經典車庫要介紹的車款就是 SUZUKI 經典銘機的濫觴 GSX-R1100!
1986的車迷,本來不喜歡大排量...
每個時期的騎士喜歡的車多少有些差異,而 1980 年代的騎士認為大排量的運動型車款實在很危險,畢竟當時的輪胎、懸吊、制動等與行車安全息息相關的科技都還沒有長足的進步,當車速快到一定程度,喪命的風險就會急遽提升,但 1985 年面市的 GSX-R750 一上市就馬上成為市場寵兒,又輕、又快的騎乘感讓中大排量級距的車款成為車迷間的熱議話題。
哎呀!快車真香!
GSX-R750 上市後隔一年換本篇的主角 GSX-R1100 登場,體驗過 750c.c. 級距的魅力之後,排量更大,動力更張狂的 GSX-R1100 旋即成為車迷的新寵兒,玩車人十有八九是口嫌體正直,像 GSX-R1100 這種可以挑戰 265km/h 的「Supersport」自然是人人都想一親芳澤的車款。
車款定位 Reset
GSX-R1100 在開發時雖然導入了許多賽車科技,讓整車乾重得以壓在 197kg,但是高達 1460mm 的軸距卻讓他的定位相當尷尬,比起「Supersport」,GSX-R1100 更像是一台「Megasport」,而這點也讓 GSX-R1100 以及它的子子孫孫從 SUZUKI 當家跑車族系獨立出來,遂成為後來一代銘機 HAYABUSA 的濫觴,而目前車友們口中的「阿魯」則是從 GSX-R750 發展而來,不要搞混囉!
全車細節
要說 GSX-R1100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如同潛水伕蛙鏡的大燈設計絕對是一代經典!兩粒超大的車頭燈幾乎將整個車頭正面給占滿,單論外觀上可說是有著強烈主張的設計風格,也因此許多國外玩老車「風格化改裝」的車坊,多會選用這台一代銘機來大顯身手!
在頭罩兩側設有一個相當誇張的「凸起」,在 1986 年其實就已經有將空力設計加入摩托車車體設計的概念,當時的跑車幾乎都有這樣的設計出現,也算是時代洪流的縮影。
GSX-R1100 的方向燈造型相當方正且體積龐大,設計上採用硬式的燈桿,再用螺絲將橘色的透明燈殼鎖上,與現代常用的膠合式設計有不小落差。
當年的風鏡製造技術也有限,在造型上多半採用這種類似「泡泡鏡」的設計,雖然以現在的標準來看,這組風鏡的空力效果可能比較接近「笑果」,但單論風鏡高度來說,其實完全足夠讓騎士安穩的躲在風鏡裡。
GSX-R1100 的後照鏡鏡桿之所以能做的這麼「短小精悍」,是因為上罩的寬度幾乎與車體寬度相同,而且後照鏡與上罩支架共用鎖點,固定位置較高,因此可以只用短鏡桿設計就能提供足夠的視野範圍,而 GSX-R1100 的後照鏡具備基本的照角多向可調機能,騎士可以在一定程度內調整到適合自己的設定。
儀表設計採用左、上方為雙環錶,下方為燈號指示儀表的三區布局的設計,整體屬於排列不對稱的形式,左邊是時速錶,上方為轉速錶,下方則是各式車輛狀態指示燈號,轉速錶最高可達 13,000 轉,而時速錶則採用內外雙環設計,內外分別標是公里及英里時速,而且還很自信的刻上了「280km/h」的最高時速呢!
把手開關可是相當的有年代感,方方正正的設計讓人不僅想起金勇、愛將等等的國產老檔車,在左把手開關設有遠近燈開關、方向燈開關、喇叭鈕等,右把手開關則設有引擎熄火開關、大燈開關、電發鈕等,而握把與端子的設計也相當「古早味」,油門線甚至還採用單油門線的設計,可見現代車款的設計真的有大幅度的變化,時代的進步是看得見的啊!
當年的油箱蓋設計還沒那麼進步,如果要讓燃油順利的流到化油器裡,需要另外設計「呼吸管」來讓油箱內部壓力與大氣壓力平衡。
別看 GSX-R1100 的油箱造型纖細,實際上可是足足有 19 公升的容量,根據當時的油耗資料,GSX-R1100 的油耗是 14.8km/L,油箱要是不夠大可沒辦法騎太遠。
在側殼上可以看到兩道細長的開口,分別用於導出廢熱及導入冷空氣,車身拉花相當經典,而 GSX-R1100 的車架設計更是車側的重點,當初 SUZUKI 在打造 GSX-R1100 的時候可是以「跑車」的標準來設計的,輕量化的車架總重才 12.8 公斤,而且在諸多細節上與競技車款採用的設計其實相去無幾。
GSX-R1100 搭載了一具 1,052c.c. 的油冷 DOHC 4V 四行程直列四缸引擎,在 8,000 轉時能推出 103Nm 的最大扭力,9,500 轉時更能將 125hp 的最大馬力完全發揮,在 1990 之前能跑到 250km/h 以上的車可沒幾台,而 GSX-R1100 就是其中的一員,要說 GSX-R1100 是為了追求二輪領域的最速紀錄而存在的車款也不為過。
驗明正身!車側的 SACS(Suzuki Advanced Cooling System)為 SUZUKI 油冷車系專屬的車貼,但很可惜的是這台 GSX-R1100 車上安裝的並不是原廠管,而是改裝的尾段,DID 有出過排氣管嗎?如果你知道這隻管子的來歷,歡迎在下方留言!
左側側殼開口位置與大小皆相同,但下罩在靠近引擎 Case 處的部分因配合引擎本體造型而有所差異。
化油器用上四顆 Mikuni 的34mm Flatslide CV 化油器,提這台公升巨獸充沛的燃油供給。
在當時的離合器片製造技術來說,還無法單靠材質或製程來應付大排量引擎強勁的輸出,所以往往會用上超硬的離合器彈簧來減少離合器的打滑問題,但離合器彈簧變硬之後,緊接著就遇到離合器操作起來相當重手的問題,所以 GSX-R1100 搭載了油壓式離合器來稍稍降低騎士左手的負擔,但 1990 之前輪胎製造技術還不像現在這麼高科技,想安穩的操駕這台公升級的巨獸就得頻繁換檔,但是就算 GSX-R1100 只有五檔,超重手的離合器還是捏個幾下就痠到不行!
腳踏部分則採用打檔桿與腳踏分離的設計,打檔座透過連桿連接到獨立的打檔桿上,能兼顧穩固性與操作感,意外轉倒時也不需要整組換掉,而且腳踏部分還有收折機構,能大幅減低斷掉的風險。
在缸頭前方的是大面積的水冷...咳咳,是油冷排啦!SUZUKI 的油冷引擎跟一般的「油冷」不太一樣,大部分的油冷排都是將引擎下半的機油單獨送到冷排去冷卻,用以降低機油溫度,如此一來就可以保證機油的潤滑性,但 SUZUKI 的油冷排設計是將冷卻後的機油透過「油道」來冷卻汽缸,如此一來就能達成真正的「油冷」引擎,不僅讓引擎溫度下降,還能確保缸頭的潤滑性,從而使引擎輸出得以提高。
亮晶晶的頭段似乎不是原廠品,而是後來換裝的改裝零件,想想也是,如果一台將近四十歲的老車頭段能如此乾淨漂亮,那車主絕對是愛車成癡啊!(或者套個近年來的梗,騎鈴木的都是變態啊)
前輪採用 18 吋輪框,輪胎規格為 110/80-18,以現在的標準來說可是細到不行,前叉採用 41mm 的正立式前叉,而且具備四段預載可調,防俯衝機構也具備三段可調,這組防俯衝機構可以避免前叉觸底而失去前輪,在當時是許多車款都會搭載的高性能配,像 GSX-R1100 這種標榜高性能的車款當然也要來一組,而前制動則是一對 310mm 碟盤搭配兩顆對四卡鉗。
在前叉外管上方設有一組類似手銬(前叉穩定器)的鐵片,從外觀上看來應是用來固定前土除的支架,至於有沒有穩定前叉的功能就不得而知了。
後搖臂採用樸實的方管設計,據說搖臂也採用了當時競技車款採用的設計,因而具備輕且強的特性。
後避震為多連桿形式,可以提供更穩定且細緻的行車感受。
後制動採用一組單向單活塞卡鉗搭配 220mm 固定碟,並且採用下置式的設計。
GSX-R1100 採用一體式座墊設計,但根據資料顯示,似乎有專用的單座套件可以改裝。
打開坐墊後可以看到電瓶及隨車工具,坐墊底下幾乎沒有多餘空間可以用來置物。
車輛的警示貼紙、胎壓設定指示等等皆貼在坐墊下方的殼件上。
乘客腳踏為標準的手動收折形式,並且正面包有橡膠,可以提升舒適性,比較特別的是腳踏底部設有行李勾,不載人的情況下可以配合後座包或是行李勾來固定行李。
尾燈的設計採用大面積的梯形設計,且與尾殼的形狀相呼應,這種大量運用「幾何」的設計與 80 年代的工業設計風潮一致,而強烈的外型到現在看來一樣充滿魅力啊!後扶手的部分則採用相當簡單的設計。
結語
筆者曾有幸騎乘過 SUZUKI 於 1990 推出的 GSX-R1100 二代車型,大動力、長軸距、窄輪徑,這三種神祕的組合搭配在一起,竟有說不出的協調感,明明應該騎起來很沉重的「Megasport」,卻因為前 120、後 160 的胎寬而有輕盈感,加上 138ps 的輸出表現,一路推至 200km/h 可說是輕輕鬆鬆,一台年屆 30 的老車竟也不顯老態,只能說會成為經典的車系自然有其原因,而 GSX-R1100 的徒子徒孫至今仍在公路上馳走,而且近期還以全新的面貌重返市場,如果車與車之間會閒聊的話,這肯定是阿祖看著阿孫衣錦榮歸的場面吧!想回味過去的美好,就點開經典車庫系列文章,讓小老婆陪你一起回顧過往,細數青春!我們下回見,掰掰!
本文最後由 s121212 於 2021-11-23 11:4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