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嚴重事故頻傳 交通部長指出將檢討規劃與執法

来源: 宋元智 2020-7-28 18:00 只看這個作者 只看大圖 |閱讀模式
13 28631
近期國內發生數起嚴重的交通事故,引起國人關心,交通部長林佳龍先生 7/23 在社群頁面發文,指出交通部昨日召開會議,將督促相關單位,並與地方政府、警政機關、營建署等單位協調,儘速提出改善對策。

嚴重事故頻傳 交通部長指出將檢討規劃與執法1260
▲新北市新莊區捷運幸福站旁日前發生小貨車左轉不讓行人事故,造成女性行人傷重不治,引起國人關心,交通部長今日發文指出將會改善交通規劃與執法。

此回交通部長提出的改善對策,共有 7 大方向,分別是「加強並擴大路口路型檢討」、「重新檢視公路路線設計規範」、「協調加強執法並推動科技執法」、「擴大車輛未禮讓行人之罰則」、「研提不適任駕駛退場機制」、「道路建設工程結合人行安全」及「研擬高齡者交通事故防制精進計畫」行動方案等。

在「加強並擴大路口路型檢討」部分,交通部將會改善易肇事路段的路型、標誌、標線,並檢討行人安全所需之庇護島、縮短行穿線步行距離、行人穿越線退縮(減少轉彎視野死角),加上行人號誌增設與秒數調整。交通部已責成運研所、公路總局需在 1 個月之內,與內政部營建署等中央、地方相關單位協調,研提出共同加強辦理之計畫。

嚴重事故頻傳 交通部長指出將檢討規劃與執法5087
▲圖為具行人庇護島概念的斑馬線與安全島設計。

在「重新檢視公路路線設計規範」部分,交通部長已指示公路總局,需於 1 個月內謀求提升設計安全之道,若有修正需求,可提修正草案進行規範修正。

在「協調加強執法並推動科技執法」部分,交通部長提醒駕駛人於路口要停讓行人先過,並將委請政務次長帶領道安會,正式拜會內政部警政署請求協助,期能與地方警察機關合作加強執法;此外道安會也將增列預算補助地方政府,加速推動路口影像 AI 科技執法,針對車輛違反號誌指示之各類違規行為,進行 24 小時取締。

在「擴大車輛未禮讓行人之罰則」部分,交通部指出現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已明訂車輛不禮讓行人相關罰則,未來將會推動增訂駕駛只要在未設有禁止行人穿越標誌之交岔路口未禮讓行人,也納入罰則範圍,並儘速完成法制程序,呈行政院核後送立法院審查。

嚴重事故頻傳 交通部長指出將檢討規劃與執法2602
▲交通部將增訂不讓行人之罰則。

在「研提不適任駕駛退場機制」部分,交通部長指示路政司及運研所,針對 2013 年取消普通駕照定期(每 6 年)換照制度後,如何針對不良駕駛、或屆滿 75 歲須換照前身心健康即有重大變化之駕駛,限期提出建議方案,並建立重新評估之機制。另外,交通部也責成相關單位,通盤檢視國內/外提升道路安全之駕駛執照管理經驗,並加強與相關產業溝通,凝聚各界共識後研提適當方案。

在「道路建設工程結合人行安全」部分,交通部將檢視生活圈建設計畫及前瞻計畫提升道路品質之建設工程,納入辦理人行安全設施、事故熱點路口及路段進行改善,以避免重複施工。

嚴重事故頻傳 交通部長指出將檢討規劃與執法8410
▲圖為彰化員林的 Z 字型兩段式行人穿越道的設置理念為,讓行人先穿越一側車道後,在中央分隔島處轉向面對來車,再穿越至另一側車道,使得行人與車輛有更多時間觀察對方,減少死角危害,也讓行人無需一次穿越馬路,可在庇護島暫停,對車輛而言則一次僅需一側車輛讓行人,等行人到達庇護島後再換另一側來車讓行人,兼具安全與效率。

在「研擬高齡者交通事故防制精進計畫」部分,交通部表示將由道安會在 1 個月內研擬「高齡者交通事故防制精進計畫」行動方案,針對高齡者事故的好發原因,擬定改善方案。

交通部長檢視近 10 年來行人交叉路口死亡人數的趨勢,發現自 2017 年的低點後,在 2018 年及 2019 年確實不減反增,2019 年甚至已經將近重回 2016 年的高點,冀望在上述多項改善對策的研擬與實施,得以降低事故發生機率與傷亡。


收藏
收藏0

網友回覆13

跳到指定樓層
駕照取得太容易ABC柱就特別大支轉彎什麼屁都看不到
對向有沒有車也都看不到
地上是不是雙黃線也都看不到

認真罰可能會改善吧但是用路人也要檢討不要邊走邊滑手機..
除了行人防護工程外,我覺得需要建立積極性的罰則及消極性的罰則

積極性罰則像不禮讓行人.或撞傷行人,則開一張罰單.裡面再夾一張行人偵測系統介紹單,而那張罰單的價值高於行人偵測系統的價值嚴重事故頻傳 交通部長指出將檢討規劃與執法3103

消極性罰則~則針對行為處罰,不離讓就是沒耐性就是趕嗎?就回到之前提到的不打方向燈就是1個小時的方向燈訓練,累犯就是兩小時..依等比級數累加,不禮讓行人也是啊..就一個小時坐在螢幕前.看行人通過.你都不能離開那個位置啊..累犯就兩小時啊…嚴重事故頻傳 交通部長指出將檢討規劃與執法6993 本文最後由 就是快 於 2020-7-28 20:00 編輯

5#
r3688ex 2020-7-28 21:06 只看這個作者
改變~真的能變更好嗎
6#
joinmnd 2020-7-28 21:14 只看這個作者
其實 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人身上....
沒從最基本的考照著手 交通法規的認知 罰則太輕
光改變道路設計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肇事原因就那幾種
就算知道也無法改變太多
都要靠出人命再來改善
處罰與罰則都加重吧
政府的稅收才會增加
道不在長有景就行 山不在高有路就行 水不在深有瀑就行 路不在彎有通就行
喜歡跑北部山林荒涼產道者,可以相揪喔!
8#
02933 2020-7-29 00:21 只看這個作者
有些人坐上車就黏死在椅子上
轉彎也不稍微移動一下身體避開支柱阻擋

出事再來牽拖為時已晚
難得這次不是說聰明的人就該如何如何的@@?
10#
fight00160 2020-7-29 06:10 發文來自手機 只看這個作者
所有的規矩都是從教育來的!
而被動式的法條絕對比不上教育民眾。
教育人民走路、騎車、開車要注意什麼,要學會尊重別人而不是以交通工具分階級,從古至今政府部門這一塊都沒人做,只會一昧的擺爛而不去正視問題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