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速度管理

来源: 心得 wesley23 2019-10-4 08:48 只看這個作者 |閱讀模式
16 7924

有興趣的車友可以看一看

車速不一定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但車速會影響事故造成傷害的嚴重程度  不論對自己或對其他人
經過特定路段 我們是不是有責任控制一下右手(右腳?) 降低車速  也不論是在騎車還是開車  
要追求速度還是來賽道吧  雖然要花不少錢   (PS.極限一天才400喔)

速度管理6880

  you have choice


本文最後由 wesley23 於 2019-10-4 08:59 編輯

Chinese-ManagingSpeed-ForWeb.pdf

1.81 MB, 下載次數: 583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19-10-14 13:33
讚: 5
不加分不行。  發表於 2019-10-4 21:20
讚: 5
感謝分享  發表於 2019-10-4 09:14
參與人數 1紅利點數 +5 收起 理由
kyo2002tw + 5 不加分不行。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5

收藏
收藏1

網友回覆20

跳到指定樓層
出了市區、聚落,最高速限一律100,你市區要限3、40我沒意見.

本魯蛇最肚爛的就是旁邊沒住人,寬敞的兩線道、四線道,速限弄個40~60而已,他X的幹  白爛

給個讚

讚: 5.0
台灣人口密度畢竟是高。 然後,很多郊區或城鄉結合部,往往是小塊農地或山林地,與住宅交替出現。 如果要提高速限當然也可以,但是這些地區就很棘手了……。 又例如,假日飆車民怨已經不是一天兩天。 都市年輕人抒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9-10-16 09:13
讚: 5
  發表於 2019-10-6 11:29
這就是腳痛部的問題了.....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9-10-4 09:51
遊覽車=龜孫子=龜兒子=移動路障
希望遊覽車在台灣本島可以永遠消失.
比奇堡 海綿腦
比奇堡 海綿腦
比奇堡 海綿腦
比奇堡 海綿腦
比奇堡 海綿腦
天生魯蛇 發表於 2019-10-4 09:47
出了市區、聚落,最高速限一律100,你市區要限3、40我沒意見.

本魯蛇最肚爛的就是旁邊沒住人,寬敞的兩線 ...

這就是腳痛部的問題了.....
4#
zcs0125 2019-10-4 10:24 只看這個作者
謝謝你 很棒的簡報下載 我會一再回看 加深印象
那些我們尚未踏過的地方,
高山晨風,夜雨濃霧,紮營睡袋煮泡麵~~
感謝分享,速度管理4277
腳痛部只會降低速限而已啦
為什麼呢
因為現在的車隨便都可以超過速限
區間測速區下去錢就進帳啦
7#
tenway 2019-10-4 23:06 只看這個作者
謝謝分享,簡單明瞭的圖表

這邊先請大家再把該研究數據圖表的標題看一次、看清楚。

標題寫的是: Probability of fatal injury for a pedesrian colliding with vehicle.

注意是行人(Pedesrian)與車輛(Vehicle),也就是說這是完全沒有任何防護的行人,並且相對於車輛速度而言可視為0的狀態下的統計數據。

上網搜尋此標題可以找到原研究,此內容基本是是以汽車為研究對象。另外還可以找到許多類似的研究引用,以及車對人以外,例如車碰車側撞跟對撞死亡率的研究數據,例如下面這張:

速度管理7638

可以看到汽車側撞時速超過50km以上,汽車乘員的死亡率才有顯著提高,而正面撞擊時則要到時速70km以上,我會解讀為在沒有行人穿越疑慮但沒有車向分隔的路段,限速也至少可以到70km/h沒問題,而到了有車輛轉向需求可能會有側撞機會的路段則至少可以到50km/h,而高速公路的標準設計就是沒有交叉路口並且有實體車向分隔,限速當然就會更高。

至於交通部整天掛在嘴上的30km/h限速的確是在歐美各國推廣中,但是人家在行人穿越需求高的住宅區、學校、醫院或村莊等地方實行,歐美比較常見的都市形態是住宅區跟商業區區別明顯,村莊範圍也很清楚,有看過火花羅去歐洲騎車的遊記就知道,歐洲一堆馬路只要出了村莊或市區速限就給你直接從70km/h起跳,甚至到100km/h也不稀奇,但人家進村莊或市區一定會用道路設計讓你知道,並且讓駕駛自然而然的減速,離開村莊或市區也會有告示牌跟你說限制解除或是限速提高。

那台灣的都市形態呢? 極高度的住商混合,又很喜歡把每條路都畫得又寬又直視野還很好,完全滿足使人想加速的各種條件,結果車道不好好畫,走一走突然就變成轉彎專用車道讓駕駛常常必須急減速同時找空擋切出去,免得煞停被轉彎車卡住不只要重新起步還要面對後方的高速來車,轉彎的車輛駕駛視野還常常因為轉彎專用車道位置沒有偏移出去而被分隔島種的樹或是對向隔熱紙貼超黑的轉彎車擋住,沒耐心的油門踩下去搞不好就是害到幾個機車騎士;然後還很喜歡把人行穿越道畫在最容易產生死角的轉角處,轉角的路緣石弧度也不好好畫完全沒考慮到大車的內輪差和轉彎軌跡,大型車駕駛靠到最右邊根本轉不過去,只好先往左一點點再往右尻,政府又一直叫機車靠右,還在內側車道猛畫禁行機車,結果出事了再來叫機車跟行人注意大車內輪差。

交通部就只有插測速照相、插紅綠燈跟禁機車這一百零一招啦。

對,速度越快撞到越致命。
那不是不要讓他們撞到就好了嗎?
為什麼要一直把目光集中在撞到之後的事情呢?

交通管理並不只是看速度而已。絕大多數的國家都會把重點擺在速差和行向衝突上,因為他們很清楚所有的事故來源都必須要有行向的衝突加上來不及反應的速度才會發生,單單去限制速度改善的效果非常有限,只有增加反應餘裕的效果而已,但人的注意力有限,反應餘裕再多也有應付的極限,而且為了少數反應太慢或者亂開車騎車的人而要求所有人都必須犧牲效率,只會讓更多人沒耐心進而違規而已,尤其交通部制定道路速限的方法真的籠統到除了荒謬還是荒謬。
如何好好的規畫減少行向的衝突,並且讓駕駛明確知道什麼時候可以開快、什麼時候不該開快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本文最後由 chris780509 於 2019-10-7 03:54 編輯

摩托車控制車速很重要,但是刹車和閃避技巧也很重要,另外預判前方可能情況的能力也重要。速度管理4631
買菜車,車雖小,志氣不小!
10#
laiotw 2019-10-7 11:33 只看這個作者
有些地方規定30....我用走的都比30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