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TMAX加大碟盤更換紀錄,有錯誤或可以改進的地方請不吝指正,謝謝。
前陣子偶然在這個版上,看到有前輩分享15年倒叉版TMAX的300mm加大碟計畫,
當下覺得前碟盤加大真的是好看許多。
也得知原來TMAX和FZ6還有MT09之間的碟盤固定P.C.D.是可以共用的,感謝前輩分享。
接著某一天,在零件買賣社團看到有人脫手一組MT09前碟,只用了1000Km,根本就全新的!重點是價格便宜到不買實在是對不起自己...
↑於是這組碟盤就出現在我手上了,根本全新品。
那篇文章有點錯誤的部份就是,其實MT09的原廠盤是298mm,不是真的300盤
需要加長的距離:(298-267)/2=15.5mm
也許有人會說1mm沒差吧?不過你可以自己觀察,1mm對來令片夾碟盤的位置就有影響了。
原廠控還是喜歡原廠夾哪個位置,就要繼續夾那個位置 XD
讀了幾次那篇改ˋ裝文,知道如果要裝這組碟盤,至少要2樣東西:
1.卡鉗加長螺栓。(原廠規格為M10細牙P1.25,L=70mm。加的長度須配合加大碟的尺寸=85.5mm)
2.卡鉗距離加長套管。(名稱延長座?延長管?加長套管?L=15.5mm)
於是花了點時間收集這些材料。
其中加長螺栓原本想找鈦合金螺栓,無奈翻遍所有現成鈦螺栓廠商、賣家,全都沒我需要的尺寸。
現有鈦產品不是太長就是太短,原本也想找白鐵材質,但朋友「不建議用白鐵。」
朋友問了我需要的尺寸後,發現國產PGO某個鎖車台的螺栓剛剛好就這個長度,還是M10細牙P1.25的!
螺栓又是有熱處理過的,強度保證沒問題!(原廠控的要求)
於是依賴他入手4根螺栓,重點是價格也很親民。
接著是延長套管尺寸的測量:
那篇文章並沒有提到這個套管的確定尺寸,在這分享給大家。
首先拆下卡鉗,可以發現到原廠卡鉗是有一圈凸出唇的設計,會剛好卡進前叉下座的凹部。
這裡也可以推測,輻射卡鉗應該就是靠這個設計,分擔一些剎車產生的剪力到卡鉗和下座,
並不是完全由固定螺栓來支撐剎車剪力。(我猜的,有誤請指正)
↑測量凸出部
↑測量最大尺寸大概是多少
請注意,照片因為要拍照,游標卡尺不是夾緊狀態,尺寸請勿參考。
所以延長套筒還是必須有這兩個一凹一凸的設計。
用很爛的手繪畫了一下大致尺寸:
↑機圖老師我對不起你,竟然沒標出中間是圓的符號。
備註:中心孔徑留M10可過的尺寸即可,不需要留到11mm。(不好意思成品忘了量)
再來是兩邊偷輕的ARC,我只是畫個示意圖,實際尺寸是車床師傅弄的,所以我也不確定尺寸
然後這個東西就出現在我桌上了
↑不只仿照柱體偷輕設計,還拿去陽極處理
可是拿到成品才發現這顏色跟我指定的不一樣阿阿阿阿阿阿阿(算了,反正是免費的XD)
這材質也是讓我頭痛了3秒,不過考量只承受部份的剪壓力,所以還是選了較輕的材質。
(也許應該要用鐵的才能接近卡鉗和下座的材料饒曲應力)
以上就備妥了需要的材料............. (?)拆舊碟的過程才知道根本不只這些!!!!
----拆裝分隔線----
↑終於備妥需要的重要材料,開工啦!
↑先把前土除和周邊油管等拆除,這裡可以看出原廠碟是真的偏小了點。
↑先把卡鉗延長管套上去意淫一下。可以看到267碟跟298卡鉗的位置差異。
爽完之後,開始把前輪卸下。
↑把298放上去的對比照片
↑原廠碟使用25000Km,就遇到鬆不下來的窘境,稍微出力內六角直接變星型。
爬了文章,這幾根螺栓要下,真的需要點眉角...之前小車也沒這麼難拆。
不過應該是大車承受剪力比較大,所以撐的比較緊?
用上火燒、敲擊,差點沒搬出衝擊起子來用.....
然後腦中浮現某車友一句話「X葉的內六角公認軟的阿」
難怪手冊備註拆碟盤就要換這幾支螺栓 XDDDD
↑拆下原廠碟,跟新的擺一起對比,吃溝狀況不嚴重,磨的算平整,不錯不錯。
↑因為加大碟盤,只能先裝回輪框才能鎖碟盤......於是先將前輪裝回。
這邊要注意前輪軸固定螺栓是有鎖緊順序的喔!
3→2→3,5→4→5
↑要開始面對先下碟盤的人生了 (迷之聲:誰叫你!?)
↑裝上卡鉗後的樣子,覺得舒服。
↑看那讓人舒服的偷輕設計
↑非常有質感阿阿阿~~~~~~~~
↑螺絲叫到了之後,接著開始裝回碟盤的程序
↑原本也是想改白鐵,不過朋友還是建議不要!還是原廠耐用(雖然醜了點)
然後為什麼不改鈦的?這PRO鈦有在賣阿!!! (太貴,因為太貴)
↑依星形順序鎖上規定扭力值。
↑土除也不要忘了扭力值 (是多愛用扭力版手啦 XDDD)
↑覺得舒服
↑塞好塞滿,加大就是爽
↑還不至於會檔到氣嘴,很可以!
----於是開開心心的準備收工----
隔天
同事一句:
你沒換來令片喔?新碟盤就是要配新來令阿!
你沒換來令片喔?新碟盤就是要配新來令阿!
你沒換來令片喔?新碟盤就是要配新來令阿!
於是......我又拆了一次卡鉗+碟盤
是的,隔了兩天我就體會下卡鉗要先下碟盤的甜蜜(?)
↑把卡鉗活塞推回之前,還是要先清理清理。
↑是真的有點髒,使用里程2.5萬公里
↑輕拉煞車拉桿,讓稍微再退出一點點之後開始清潔。
↑清潔完成,推回之前要記得在活塞周圍抹點煞車油。推回活塞之後我有擦掉。
我有先打開油杯蓋,推回到一定程度時,先把煞車油吸掉,才不會滿出來。
其他專業的方式我就不懂了,請各位大德補充。
↑新舊來令比一比,原廠的大概還有一半厚
↑看的出來我騎車很龜速吧。所以MS級就夠用了
↑將新來令裝上,近拍特寫。
↑延長套管的長度,就會影響這個接觸面的位置!要思考想要的是什麼。
↑終於看到真正的完工
新碟盤+新來令=爽
磨合流程:
60→10 x5runs
100→60 x3runs
100→10 x3runs
過程中無ABS作動,制動G<1G
前輪系統鎖回順序:
前軸心鎖上規定扭力91Nm(一邊是19mm內六角)→星形順序鎖上碟盤固定螺栓(23Nm)→鎖上卡鉗固定螺栓不鎖緊→按壓前煞車並讓前叉抽插作動數次按住不放→鎖上卡鉗固定螺栓(手冊規定35Nm,不過我有加長,所以鎖到40Nm)→鎖上前軸夾緊螺絲x4(21Nm)
↑磨合路段記得找車輛少的地方唷 XD
↑上MT09碟盤左側視圖
↑上MT09碟盤右側視圖
----效果心得分享----
優:
1.手感和原設定接近,適合我這龜速原廠控,不需花太多時間適應。
2.直線行駛穩定度變高,推測是加大碟的陀螺效應增加,所以自我直進性變穩了。
3.相同行程拉桿下,制動力明顯變大。
4.視覺效果滿意。(終於看起來不是比後碟還小的萎縮尺寸了阿阿阿阿阿阿阿)
其實這不是很客觀,因為我的來令片等級提升了,所以剎車部分大家參考參考。
缺:
1.入彎的側傾速度變慢,應該是一樣的陀螺效應,所以入彎變遲鈍了。我只有一部車,所以我很敏感(羞)
2.簧下重量增加,操舵感跟油耗應該也有影響。(很抱歉忘了量兩片碟盤的重點差異)
3.下卡鉗要先下碟盤。(恩....歡喜做,甘願受)
----2019/10/08補充騎乘感受----
周末上山跑了一圈,發現除了初期傾倒速度變慢之外,有一個很明顯的問題。
就是前輪傳上來握把的入力變多了!!振動頻度增加不少,舒適性變差。
不過我前叉還是原廠狀態,連保養換油都還沒,再看看保養後會不會好一點。
看來簧下重量增加的影響真的不小阿....
迷之音:難怪要改鍛造框。
----補充結束----
總結:
改車不就是這樣,爽就好。
什麼油耗下卡鉗下碟盤全都不是問題了不是嗎?(笑)
最後謝謝大家抽空收看。
----
2023/4/15 更新,原廠卡鉗只要把來令片都抽掉,卡鉗就可以閃開碟盤直接拿出來。
意思就是不需要下碟盤的,在此更正,謝謝。
本文最後由 rickyyang84 於 2023-4-15 23:24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