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新聞稿
| 新聞類別: | 例行記者會 | 業務類別: | 綜合類 | 發布日期: | 108-08-23 | 新聞提供單位: | 運輸研究所 | | 詳細內容: |
| 推動腐蝕環境監測,確保公共建設品質&延年益壽
根據美國聯邦公路總署(FHWA)統計,美國每年因材料腐蝕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760億美元,占其國民生產總值(GDP)3.1%,據此推估我國材料腐蝕年損失將高達新臺幣5,000億元。有鑑於此,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以下簡稱運研所)自民國96年起,推動建立全國腐蝕環境監測網,於臺灣各地共佈放232個試驗站(如圖1),藉由調查資料與分析成果,建置本土化之大氣腐蝕環境分類資訊系統(如圖2)。
運研所依據國際標準組織(ISO)及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規範,進行腐蝕因子調查及金屬材料(碳鋼、鋅、銅、鋁)現地暴露試驗長期研究,並建置「臺灣腐蝕環境分類資訊系統」,將相關成果提供產官學研各界查詢應用。另藉由Google map與專家數據庫,可迅速查詢試驗點位及腐蝕環境分類資訊,也可提供民眾查詢關心地點之腐蝕趨勢或變化比較。其中,公路總局引用做為省縣道鋼構橋梁設計塗裝分級選用及設定維護頻率與編列經費之參據;高速公路局則應用於做為交通設施金屬構件防蝕改善。期望藉由運研所的調查研究及大眾的查詢引用,共同來維護工程建設品質,做好設施防護並延長使用年限,減省大氣環境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
臺灣地處亞熱帶,屬高溫、高濕、高鹽的海島型氣候,又因工業蓬勃發展及車輛急劇成長,依據大氣腐蝕環境分類準則(分為C1到C5等級),臺灣沿岸區域多處已為嚴重腐蝕之C5等級,部分地區甚至超過C5,而標註為CX。由於以往我國缺乏本土之腐蝕環境資訊,歷年來公共工程建設常引用國外大氣腐蝕數據進行腐蝕速率評估與防蝕設計,結果常有未及設計年限就已銹蝕損壞的情形,以省道台15線20K+205於民國87年間啟用之林口高架鋼橋為例,防蝕設計依日本規範採用鍍鋅量每平方公尺600克,防蝕年限應可達30年以上(日本海岸地區損耗量每年每平方公尺約為10~20克),但該橋於4、5年後,即因鍍鋅層消耗殆盡,鋼材構件必須重行施作防蝕處理。
| 聯絡人: | 謝明志主任 | 聯絡電話: | 04-26587101 |
資料來源:交通部全球資訊網
https://www.motc.gov.tw/ch/home.jsp?id=14&parentpath=0%2C2&mcustomize=news_view.jsp&dataserno=201908220006&aplistdn=ou=data,ou=news,ou=chinese,ou=ap_root,o=motc,c=tw&toolsflag=Y&imgfolder=img%2Fstandard
本文最後由 070212 於 2019-9-4 14:41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