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1 年發明全世界第一條可拆卸式自行車充氣輪胎的 Michelin 米其林輪胎,經過百年來在輪胎工業上的研究及發展,除了在汽、機車輪胎領域廣為人知外,以自行車輪胎起家的 Michelin 自然也沒有放棄過廣大的自行車市場。自行車的需求在歐美國家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發展,隨著近幾年碳纖維及航太科技材質的進步,自行車產品重量越來越輕,速度也越來越快。但是對於與地面接觸的輪胎呢?
Michelin 米其林二輪總代理忠林實業在今年正式引進自行車輪胎產品,而今日更選在台北的 Velo City 舉行發表會。
Michelin 大中華區商務經理 張樂沙先生特別到場向媒體及來賓致詞。
Michelin 二輪大中華區總代理忠林實業總經理 鄭銘先生對於自家產品相當有信心。
Michelin 產品有著全球 14% 輪胎的佔有率相當的驚人。
前面提到,以自行車輪胎起家的 Michelin 一直以來都是該領域的創新領導者。
這次發表的自行車輪胎可分為三大項:
ROAD 公路胎
MTB 越野胎
CITY 城市胎
雖說是三大類,但是各類別內還有細分三大項!
MotoGP 技術加持 更快更省力!
以速度為追求的公路胎系列,除了概分「Competition Line」「Performance Line」「Access Line」三個等級外,每個等級還有
「Race」「Sport」「Race & Sport OFFROAD」的使用區別,騎士可以自己的需求來挑選適用的輪胎產品,整體的產品線可說相當的廣。
競賽級的 POWER COMPETITION 導入了 MotoGP 輪胎的技術,以複合胎體的技術打造出更快更省力的公路競賽胎,能將低 10 Watts 功率,增加 15% 的抓地力及增加 20% 的防穿刺能力。
中間採用低滾阻的胎紋設計,獨特的雙邊鑽石紋路,讓過彎時的摩擦力增加,同時提供穩定的傾角。
源自於機車輪胎技術的膠料配方,讓輪胎能有更多樣的適應力,此後磨耗與抓地力可以找到較為平衡的方向。
現場也展出一輛裝配 POWER COMPETITION 的比賽車。
綜合了以上所敘述的技術, Michelin 官方大膽的宣告 POWER COMPETITION 是最快速的米其林公路胎!
POWER COMPETITION 的能耐還不只與此,現場更展出了無內胎技術的管胎。
在 2000 年的時候, Michelin 就成功研發出自行車的無內胎技術,除了無內胎技術外,競賽用的管胎也是 Michelin 的強項之一。
使用高達 180 TPI 的高密度簾紗與乳膠內層、高濕抓膠料配方、高強度防穿刺層等科技,打造出環法等級賽事的產品。
長途耐力賽的首選 POWER ENDURANCE
一條能夠耐久耐磨型的公路胎,對於那些每天與車為伍的騎士來說應該是相當需要的, POWER ENDURANCE 所具備的耐磨型膠料與高抓地胎紋搭配加強型防穿刺設計,絕對能夠滿足騎士高里程數的訓練量。
MTB 越野胎系列
越野胎同樣也概分為「Competition Line」「Performance Line」「Access Line」三種,各種類中又細分「X-Country」、「All Mountain」、「E-Bike」、「Enduro」等規格。
相較於強調低滾動阻力的公路胎,越野胎在胎紋上的重點就是增加抓地性能的表現。
不同的胎紋設計與膠料配方,變化出各種地況適用的產品。
針對越來越多使用無內胎輪組的用戶, Michelin 也設計了名為「TLREADY」的無內胎技術來對應,同時還有針對碟煞輪組的 「DISC BRAKE READY」特殊膠料,來增加煞車力道。較讓大叔感興趣的就是這個「CUTTABLE BLOCKS TECHNOLOGY」斜剪角胎紋設計,聽說能增加過彎時的抓地力,相當有趣。
FORCE XC 採用了 GUM -X3D 三重複合膠料技術,這個與機車的 3CT 有些類似卻又多了點不同,左右兩側採用較軟的膠料,來提供過彎時的抓地力,中間表層的顆粒胎紋,則是使用較硬的膠料來保持耐磨性,但是中間顆粒胎紋下方的膠料卻又使用較軟的材質,來提供更佳的彈性與減震效果。
可摺疊的設計,讓騎士在野外要換胎時多了更佳的便利性。
針對近年興起的 E-Bike 電動自行車, Michelin 也有針對電動自行車的特性,來設計對應的產品。像這條 WILD ENDURO 就是針對電動車所開發的裝配胎之一。
3D 膠料與強化胎體加上防穿刺的設計,前輪專屬的規格讓騎士探索更多的可能。
泥濘的路面也有對應的產品。
快意操駕 都市新首選
除了公路胎與越野胎之外,應該最多人使用的就是城市用胎的吧。強調防穿刺與耐磨的城市用胎同樣也是 Michelin 自行車產品的重要品項。
同樣也概分為「Competition Line」「Performance Line」「Access Line」三種,中間的細分則為「Urban」、「Off Road」。
從技術面上可以發現,城市用胎主要的追求就是更佳的防護力。
現場展出了各式城市胎產品的切片,中間黃色的區塊就是防穿刺層。而依各產品的需求及使用防刺層的厚度也由 3mm~5mm 不等。
由於強調胎體強度及防穿刺能力,所以城市用胎的重量會稍稍重了些,不過看在耐磨耗與減少補胎的前提下,這點遺憾還是能夠接受的。
獨特的「六芒星」花紋,屬於全天候專用胎。
小徑與童車同樣也有對應的產品。
業餘與職業選手的評價
這次的發表會,主辦單位特別邀請到在單車界有著高人氣的業餘女騎士陳榆妡小姐來到現場說說她對於 Michelin POWER COMPETITION 的試用心得。陳小姐表示 POWER COMPETITION 的滾動阻力相當的小,所以踩踏上就更加輕鬆,加上獨特的節能設計,騎乘速度更快,最重要的是過彎的穩定性變好了,能在彎道中做出更高的速度,這是她以前從沒有過的體驗,對於 Michelin 輪胎有著全新的感受。
聽完了業餘組的心得,要來聽聽職業車手的說法。單車國手黃文忠先生分享了他親身使用 POWER COMPETITION 的心得;身為職業選手每年的騎乘公里數約在四十萬公里上下,而 POWER COMPETITION 給他的感受是踩起來更輕鬆,而且輪胎的彈性變佳,對於手把的減震效果也變好了,由於膠料配方的改變,騎乘速度變快了而且過彎的極限也變高了,對於分秒必爭的賽事而言,的確是如虎添翼的配備。
可折疊技術的輔助下, Michelin 自行車產品的販售或攜帶更加便利。
有了專業車手的肯定, Michelin 自行車輪胎在今年重新回到台灣市場,希望能夠為本地的自行車產業帶來些許不同的新氣象。
就像廣告上說的「讓一切成為可能」!
我是大叔,下次見
本文最後由 金旺男 於 2019-3-25 23:45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