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強調一次這不是業配文,這是我實地測試的心得分享,優缺點都會如實跟車友們報告,這樣才有測試的意義。 本次特別針對山道騎乘與磨耗進行一口氣500KM長途測試,並且老天”賞臉”,過程有一半都在下雨.....不管對於輪胎或是騎士來說都是嚴格考驗。
上一次已經進行了賽道部分的測試,結論來說對於S22的性能給予正面評價,技術規格介紹與測試細節請見 S22賽道測試心得
本次跟JCH騎士團一起進行花蓮長征前往最近很紅的貨櫃星巴克
路線預計從台中市走中橫前往花蓮,總里程超過五百公里,對於一些鐵屁股騎士來說可能不是很厲害的數字,但是全程幾乎都是山路,非常硬派 !!
出發之前,一定要做行前檢查,檢查很基本也很無聊但是非常重要。 一個人的疏忽就會拖慢整個團隊,時間拖長,體力消耗,更加危險,切記切記。 胎壓/機油液面/煞車油/煞車皮厚度/冷卻液面/電瓶電量,都要確實檢查 (執行技師 : 王政傑)
胎壓以XSR900建議值 36/42 psi
煞車皮厚度確認
機油/煞車油/冷卻液等液面確認
因為要測試S22的磨耗,特別記錄出發前的胎肉厚度,使用一般較容易購入的簡易式胎紋深度計來測量。 目測難免有點誤差,僅給車友們當個參考。
狀況發生!! 就在出發前夕的回家路上,我的打檔頭又飛走啦!! (上次跑賽道遺失之後先做個替代的,因為是替代的就沒有上膠固定...) 慘,這下會被笑是沒擋頭的男人。
靠這根螺絲打一整天的檔我肯定崩潰
早上五點天還沒亮就到了,搶救打檔頭大作戰
緊急鎖上螺帽再包上熱縮套,搞得跟包莖小懶叫一樣
緊急處置完成,有總比沒有好,靠著車靴的打檔護塊總算是可以順利進退檔。 此時車隊大夥也差不多到齊,準備進行這趟天黑出門天黑回家的花蓮之旅囉!!
早上六點,冬天的天空還黑壓壓的,出發!!
這次的重點是山道測試,由於路途遙遠,我不以之前測試賽道的側掛方式騎乘,而是以不移動屁股的同傾或是外傾方式來騎乘以節省體力。 雖然很多騎士會在山道上以側掛磨膝或是很誇張的側掛甚至磨手肘的方式過彎,這樣可以拍出很屌的追焦照沒錯,不過因為側掛時騎士視線離地面很低,對於距離的掌握或是確認路面狀態不如同傾來的快速。 建議大家除非對路況非常有把握,否則山道騎乘還是盡量以視線良好的騎乘方式為主。
賽道上幾乎都是以側掛來做最大重心轉移 (照片提供:愛重車)
同傾式騎乘 (騎士:Sean Chang)
騎士與車身呈一直線的同傾方式是大多數騎士最習慣的方式。 視線良好,重心轉移適中,適合大多數的路況,不管是山道騎乘或是一般市區道路都很推薦。
外傾式騎乘 (騎士:張智迪)
越野或滑胎騎士常用外傾甚至出腳方式過彎。 可以保持視線更佳,並且左右翻彎動作靈活,也能應付一定程度的滑動,還可以最小幅度移動上半身,特別適合連續碎彎的山道例如接近武嶺時的單線雙向道路。 因為山上常有盲彎,能早0.1秒看到對面狀況就能更早對應。
友善式騎乘,看到騎士都會打招呼 (騎士:楊宗憲,後座:小櫻)
從出發到武嶺為止,天氣好,路況好,心情好。 S22在乾地的表現依然讓我滿意,傾倒順暢,壓低車身之後的路感給我一種很安心的回饋,可以放心的攻略彎道。 過了清淨之後基本上都以外傾式騎乘,這時因為車放低但是人沒跟著下去,前輪回饋回來的安定感很重要,前輪抓不住的話就會沒有信心。 這上山的過程中有幾個彎有玩到前輪滑掉,但不是輪子突然不見的感覺,而是你知道他開始在滑了,這樣我還蠻有安全感的,習慣之後可以掌握在極限邊緣。
快到武嶺囉,這天氣真是棒棒的
抵達武嶺,台中的咚咚騎士也來陪跑一段
上武嶺一定要用國家設備自拍一下
關原加油站加滿油,還要來個必吃粽
在地貓老大來蹭蹭排氣管取暖
各位,開心的部分就到這裡結束了.....接下來開始到天祥就是溼地無雨的狀態,也預告了這趟旅程沒有那麼簡單......濕地部分的測試,晚點再一起報告,我們先繼續往前走。
關原到天祥大約50KM,一口氣跑完
有花蓮在地鄉親說正在下雨,所以天祥之後我們便穿上雨衣,補給一下繼續上路。 果然,還沒到達太魯閣牌樓就開始下雨啦.....一路下到花蓮市區,老天爺謝謝你,其實我本來沒有想要做雨天測試的....你真的太熱情了,其實可以不用這樣。
突如其來的美食報導,隱藏在花蓮市區巷弄裡的”咖多喜”咖哩餐廳。 現代風格的平價咖哩,價位大約三百多,針對各種主食調製不同的咖哩醬,口味多元,佐以清爽酸甜蔬菜,還有自助飲料吧,非常推薦!!
預約可以先幫您準備好餐點,省去等待時間
小編點羊肉咖哩,適中的羊騷味跟微辣辛香料,正點
特色焗烤咖哩醬包,hen好吃
吃飽當然要補血一 下,差點被車友放生
吃飽喝足,已經一點半了,可以打道回府啦~~~ 喂!! 忘了我們這次的目的地是貨櫃星巴克啊!!(洄瀾門市), OKOK~走吧,沿著縣道193往南就會到囉。
很有趣的景點,最近很熱門,喝咖啡的遊客就在櫥窗裡跟我們面面相覷,而且背後就是威秀影城,所以聚集了很多年輕人在這裡拍照,看到我們一行人也很熱情的打招呼,這感覺真好,比起路上一些看到重機就崩潰的駕駛好多了.....此時,時間已經來到了兩點出頭了,該回家啦孩子,再晚,回去就要吃宵夜啦。
爬山之前最後的補給
沿著花蓮海岸北上抵達太魯閣,上山之前做最後補給,全部加滿油就可以直接回家都不用再加油了。 這個時候這些人還笑得出來,他們不知道等等是什麼狀況在等著他們...我現在回想都覺得怕。 不知哪來的快樂情報,說山上地乾無雨,我們一行人很開心的沒穿雨衣就上山。 時間關係,預計一口氣到碧綠神木,大約六十多公里的路程,上山之後,開始飄點細雨,還OK,不管他繼續騎,因為地濕的關係,注意力都放在輪子的抓地,看清楚路況跟仔細選擇過彎路線。
不知不覺,防摔衣愈來愈濕....小編心中想著,碧綠神木就快到了,再撐一下就好,再撐一下。 雨卻愈來愈大,結果等到發現的時候,防摔衣已經從裡濕到外,連裡面的短T跟滑衣都濕透,海拔愈高氣溫愈低,後來小編整個人感覺像泡在冰水裡一樣,手也因為溼透的手套而凍僵。
小編心中OS
一到碧綠神木,立馬衝去買杯熱可可補充熱量!! 然後把雨衣穿在外面擋風,但其實裡面濕透所以效果也很有限啊!! 會不會騎到一半休克啊,邊騎邊覺得走馬燈都要出現了......後來一口氣經過了關原~松雪樓~武嶺~~~~~尤其在爬武嶺的過程,我真的覺得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而且我這樣跟之前只穿一件極度乾燥就去爬武嶺結果失溫的仁兄有什麼差別,真是太蠢了!! 還好,一過武嶺之後天氣突然晴朗,竟然有陽光,帶著一絲生機繼續下山。 抵達清淨之後天已全黑,飢寒交迫,馬上大腸包小腸啊~泡麵啊~熱可可啊~全都來,這時已經不管什麼皮衣能不能穿得下了,活著比較重要啊!!
但是老天的考驗,並沒有這麼簡單,因為一過埔里之後,又下雨啦~~~~~(崩潰) 中部車友非常熟悉的台21天冷段,整段雨戰!! 那水比剛剛在中橫還要誇張!! 請看影片
前面是同行車友,騎乘MT03,我們就以影片中的節奏盡快把台21跑完,趕快回到溫暖的家。 經過一整天雨戰的心得,跟各位車友分享一下,S22這條胎,官方表示比起S21更加強濕地性能且使用新配方膠料,外表看起來的確也是S22排水紋路更密集。
S22 & S21外觀比較
確實,在乾淨的濕地(柏油+下雨),S22的表現還可以,如同影片中的狀況,還能用一定的節奏攻略彎道,轉向的過程中還可以感受清晰的路感,不至於到完全不滑,但是你會知道還在可控制範圍內。 但是如果今天路面上有其他雜物例如沙子,爛葉子,還是爆幹滑的,白天去程時我的TCS只開到弱,並且用A模式騎乘(全輸出),結果一度在有土水混合的施工路段油門一補結果後輪滑掉,扭了兩下屁股,後來就乖乖的把TCS開滿了哈哈,但還是全程用A模式騎。 說實在,S22跟S21的溼地表現,我覺得....差不多。 個人覺得再厲害的胎在雨天都一樣滑,就連專攻全天候騎乘的休旅胎也一樣,反正雨天就是慢慢騎就對了。
回到家已經是八點半了,真的是天黑出門天黑回家,眼睛痠背痛大腿痛手腕痛各種痛又飢寒交迫,只想洗個熱水澡吃個鹹酥雞撫慰一下身心。 但是騎士就是這樣,一邊幹著是誰安排這種行程把林北操得跟狗一樣累(不,狗並沒有這麼累),等到身體恢復之後又期待下一團哈哈哈哈
一夜過後,多麼好的天氣,昨日雨戰彷彿夢境
車子跟出土文物一樣
總里程突破五百公里,可以來檢視磨耗程度了
簡單用數字來表示這趟500KM山道測試所磨耗的胎肉 :
前輪,中央磨耗0.9mm(23%),左側0.7mm(19%),右側0.7mm(18%)
後輪,中央磨耗0.1mm(2%),左側0.6mm(15%),右側0.6mm(15%)
有點驚人的結果,這趟五百公里山道測試,前輪平均竟然磨掉了20%,但是後輪平均只磨了11%,尤其中央最硬的部分竟然只磨掉2% !? (磨耗百分比是以磨耗度/出發前胎肉厚度,不是新胎的厚度) 也就是說,如果我持續都用這種方式騎乘,用最大磨耗部位來看,前輪的消耗幾乎是後輪的1.5倍。 不過磨耗程度跟騎乘習慣很有關係囉,如果是順順騎的車友,相信前後輪的磨耗會比較平均一點。 後輪中央這麼耐磨,拿來通勤用也沒問題了。
以上就是這次測試的結果了,給大家當個參考,總評來說我覺得這套S22是很適合日常通勤兼假日小跑的車友使用,可以兼顧磨耗跟性能,但是如果是重度熱血騎士,可能也用不了幾千公里(XSR配車的S20我4300KM就磨光了),之後我會再回報磨耗的情況,謝謝大家耐心觀看我的不專業測試,有問題歡迎留言提問囉!!
本文最後由 takashi51 於 2018-12-25 01:01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