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 文章的一開始 先來說我的資歷吧GP125(1Y)→ADDRESS(9Y現役)→GSF650(1Y6M)→KXCT(2M現役)
曾騎過GSR600 VMAX1200
當初的想法很簡單 有看過我的文章的都知道 我有一台 小海盜
對它 我只能說它是台好車 真的好好騎
但絕對不是在咱們的天龍皇城好好騎
它在天龍皇城只能用英雄氣短來形容 兩檔頂多三檔就紅燈 您想去哪兒?
在市區騎正紅四缸真的是很折磨 然而也只能在短短的高架 找回一點小確幸
也因為ˊ四缸展現出完美聲浪吸引目光及正紅車主莫名優越感
不過即將步入中年的我 早以過那種吸引目光的時期
尤其我還有點 該怎麼說 不希望被人家注意你?
不想被人家矚目的想保有隱私的感覺? 想低調? 想耍邊緣?
綜合以上種種條件 催生了這台KXCT的誕生 在這也慶幸
我的小海盜也再婚了 嫁給一個我信任的人 而且新新郎也住我家附近
然後這台KXCT 是我今年4月在FB社團觀察許久才買下的
用14萬 將這台未滿五百公里的2017年10月的出場的超級原廠車帶回家
沒看錯 真的未滿五百公里 跟原車主相約看車的時候 騎過來停好 坦白講我只看了10秒..
一堆原廠膠膜套都還沒撕...這還要看嗎?根本新車RRRRR!!! 
不過價錢還是跟原車主淦旋了快一周 才確定成交 其實原車主開15萬
身世介紹完了 該說重點了
該車問世可能也有6年甚至以上了 雖為數年前的設計 比對現在的新款車XMAX NSS等等
雖看得出這是上一代的車 但不至於太過老舊 這是它外觀呈現給我的感覺
不過全車的塑感仍舊很重 始終比不上外國的月亮就是了 尤其那個殼的密合度
特別是風鏡下V字烤漆殼 跟內裝結合 居然不是很麻?!
而且國產車熱愛用的那套車殼 滑叉入模式 在大車上也是一比一複製
所以我都在朋友間 戲稱自己的車其實只是雷霆300
再來講那個座墊 騎士會有一種莫名前傾的感覺 這是大型速克達耶!!!
又不是跑車 幹嘛把椅墊弄這樣 至於後座
太座對後方座墊品質目前是讚譽有佳 包含柔軟度、面積等
不過太座卻對行車舒適度完完全全給了零分 探討其主因來自於後避震 目前仍保持原廠設定的中間值
難到原廠五段可調 第三段還這麼硬? 還是我們倆都太輕了?!85KG+45KG
的確這後避震 不論單人騎乘還是雙人騎乘 目前至於第三段 都還是覺得太硬朗了
導致行駛於路面不平時真的很顛 誇張點形容就跟騎跳跳馬一樣
不過也不知道是不是拜原廠避震太硬所賜 單人騎乘稍快過彎時
該車後段的穩定性 坦白講有點令我感到吃驚的好 完全不搖船 很穩的就可以過
但是也間接呈現了前懸吊的不足 騎這台車 我最有感的是
這台車的龍頭操舵 輕到一個不可思議 你就真的只必需比小綿羊多出那麼一點點力而已
且前懸吊一整個軟弱無力 藉由騎乘跟架起中柱可發現 前叉平常可做動的行程其實很長
做動行程這麼長的一組前叉有這麼多空間可以用
為什麼卻設定的跟海參一樣這麼軟趴趴也是很奇怪
車廂方面就不提了 因為以前騎正紅四缸 現在有車廂已經萬幸了 就簡單描述
是一個可以給車主安安穩穩的放進一顆普普通通的四分之三安全帽
在放皮夾跟600CC礦泉水*1就差不多了的空間
前置物箱 現行大屏幕的手機(5.5吋含以上) 放不進去 只能放抹布或零錢包
動力!!! 如同前面所說這台車問世最少6年以上了 我這台車為17年10月出場
應該也算產品壽命末端的版本了 以為將皮皮挫的抖動問題解決了嗎?
並沒有!並沒有!並沒有!
我現在車1千0幾公里 已經有些抖感出現了 恐怖吧 明明5百公里的時候還沒有的說
由此可以斷言 不是買到越後期的 就代表廠商都修正的差不多 你!錯!了!
現在都以重補油門帶過那個抖感 反正 我只他當雷霆300嘛~
不過這顆引擎在反應上 必須要給他稱讚一下 還蠻有力的嘛~
雖然不及我以前騎過的那幾台紅屁屁 可是在市區脫困能力
64、65高架巡航 說是剛剛好一點也不為過
而且我相當喜歡他的油門反應 可以說很輕快不重拖的那種FU 相當靈敏
隨然沒辦法像重車那樣可以藉由離合器還有檔位等等...來達到控轉
但你想要用到的轉速時 油門捕下去 很快就能到達你需要的轉速 我對這點很滿意
大燈的照射面積 近燈我認為表現處在尚可 不會特優 也不會特黑
不過遠燈我就覺得有點射過溪的感覺 但是光線是集中的 並不會四散 無論遠近皆是如此
好了 我不太會結尾 附上車照 避免被說在嘴的 下台一鞠躬 會不會敘述的太真實啊! 希望不會被吉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