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 的出現讓過往平庸、無趣的 Toyota 已經消失了,未來將會有更多具備熱情的 Toyota 誕生」,這是我拿到 C-HR 之後內心閃過的想法。
自 2014年巴黎車展,首度展出 C-HR 概念車開始,一路從 2015年法蘭克福車展更接近量產版的概念車版,到 2016年日內瓦車展正式推出,C-HR 每每亮相都獲得許多目光,如今就在歐洲、大洋洲與日本陸續上市之後,台灣市場終於在上週正式推出,透過三種車型配置方式,到底能不能吸引到更多消費者的目光呢?
自 2014年巴黎車展,首度展出 C-HR 概念車開始,一路從 2015年法蘭克福車展更接近量產版的概念車版,到 2016年日內瓦車展正式推出,C-HR 每每亮相都獲得許多目光。
C-HR 事實上不是日本所主導、反而是歐洲研發中心的作品,其推出緣由是為了提升 Toyota 在歐洲市場的銷售量,雖然 Auris、Yaris 等這二款掀背車款都已經是「歐洲生、歐洲向」的主力產品,但對於 Toyota 來說這樣還不夠,C-HR 就是為了要「征服歐洲」所研發,期盼能夠追上一樣是歐洲血統的 Nissan Qasiqui/Juke 等車款,為歐洲市場銷量錦上添花。因此 C-HR 一開始僅打算在歐洲與日本銷售。不過,包括美國市場在內的全世界消費者都迷戀於小型 SUV 的風潮,幾經市調之後最後 C-HR 成為 Toyota 新世代全球戰略 Crossover 車款。
C-HR 全名是 Coupe-High Rider / Cross Hatch Run-about,原廠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大家這是台不同以往的 Crossvoer 跨界車,如同首款採用 TNGA 底盤的 Prius 車型一樣,Toyota 使用更前衛、浮誇的設計運用在 C-HR,畢竟熱愛時尚與喜歡跨界生活的年輕人才是C-HR的主力消費者。
全車尺碼為 4360×1795×1550mm ,軸距則為 2,640mm ,最小迴轉半徑則為 5.2m,而這個浮誇的設計則是採用大量的雕塑剛硬線條結合而成,全車以「鑽石」為設計語彙,以「Sensual x Speed x Cross」 結合 SEXY DIAMOND 鑽石切割元素,打造出令人難以忘卻的新世代 Toyota 風格。
車頭最顯眼的就是「X」型 keen look 與「Under Priority」風貌,大燈組採用Y型迴力標與LED循序式轉向燈組,與大型梯形進氣口的設計結合更顯前衛,而且與日概念車幾乎一模一樣;車側則是這款車最獨特的地方,車尾C柱的地方採用掀背式樣的設計,和以往 Crossover 車型擁有D柱設計不同,C-HR 並沒有這項設計,反而在 C 柱位置採用懸浮車頂的設計,並將後門把手放在了這個位置,看起來非常獨特。
車頂下壓,腰線上揚輔以下擺開擴,輪拱外擴的雙重設計語彙,營造Coupe-like類雙門跑旅氣息。
C-HR的開發負責人古場博之曾表示,如果採用普通的拉手,會給設計帶來不便,因此研發人員想方設法使其與車身融為一體。後門把手距離地面的高度為130cm左右、前門把手距離地面的高度為100cm上下,前後高度相差約30cm。事實上日本原廠也測試過,小學一二年級、身高120cm的兒童可以自行打開車門。
215/60 R17 搭配 Michelin Primacy 3 輪胎。
車尾部分則採用迴力鏢設計的LED 尾燈設計,尾翼則與車側線條相連呈現一致性的風格,加上前後下保險桿與側裙部位均採用塑膠原色設計,造就出 Crossover 的形象。加上車尾上方的尾翼加持,在視覺效果方面可說是非常優異,使這款車看起來更符合「都會遊俠」的感受。
車尾延續鑽石結構視覺設計,吸睛且具獨特性。幾何造型尾燈組採立體懸浮設計,而頂級車款採用 LED導光條設計,夜間辨識度更高。
如果你對外觀非常驚艷的話,進入到車內你更會發出「WOW!」的想法。內裝整個跳脫傳統 Toyota 的設計風格,中控台採[AIRY 環艙設計]+[MeZONE 駕駛者導向] 二大核心,輔以大量合成皮、軟塑膠材質與縫線鋪成設計以外,包括座椅紋路、車頂蓬、方向盤控制鍵、恆溫空調面板、室內燈開關、冷氣出風口、音響罩等也都延續鑽石菱形的風貌,而按鍵與選鈕的阻尼也非一般平價車的水準,整體給人的細節、質感呈現都超乎預期。
三幅式真皮方向盤,上面也採用鋼琴烤漆飾版點綴。而控制按鍵也採用鑽石菱形的意念下去設計。
大型4.2吋 TFT全彩 MID顯示幕,可以顯示開啟動畫、旅程/油耗資訊、四輪動態驅動力道分配與駕駛模式等。
至於配備差異上,經典款為絨布椅,同時車載主機已經升級成 7吋 Toyota Drive+ 隨行駕駛系統,其餘像是真皮方向盤+方控鍵、雙區恆溫空調系統、4.2吋 TFT 全彩儀錶等都是基本配備;豪華型則加入真皮座椅、駕駛座電動腰靠、雙前座電熱座椅、車內氣氛燈、雨滴感應式雨刷、頭燈自動啟閉與EPB 自動駐煞車系統等;最後尊爵型則導入 Smart Entry+Push Start、nanoe 空氣濾清器、倒車顯影與定速巡航停車雷達、頭燈自動水平調整等。
7吋 Toyota Drive+ 隨行駕駛系統為全車系標準配備。
雙區恆溫空調系統附 nanoe 空氣濾清器,左右更設計電動加熱座椅機能。而鑽石菱形按鍵其阻尼回饋也不像是一般平價車。
隱身在中控台下方的為手機置物槽,不過很可惜並沒有 USB 插孔。
Toyota 為 C-HR 內裝採用高質感材質如合成皮、鋼琴烤漆飾版、霧金色飾版與軟塑膠等,營造出極為奢華的面貌。
全車車室圍繞鑽石菱格元素,營造菱格時尚設計感,除了前面所提的方向盤控制鍵、恆溫空調面板以外,諸如車門音響飾罩、車頂棚、室內照明燈、全車門板、全車踏板、冷氣出風口、車門握把等處也採用此設計。
當然相信有許多讀者包括我在內,在尚未看到 C-HR 之前會覺得這款車空間一定很小,就如同一樣走外觀美學取向的 CX-3 一樣。實際坐進去可以感受到前座空間是頗為寬敞,在前座標準位置下,後座受惠於低矮座椅設計,膝部空間約為二個拳頭,不過頭部空間就顯得有些侷促了,加上為了「美學設計」而設計的超大 C 柱設計,坐在後座其實壓迫感不小。當然在這邊還是必須講,如果真的有大空間的需求,還是建議買RAV4,因為空間並不是 C-HR 所要強調的重點。
前座採用類賽車高支撐性桶型座椅,藉由肩靠薄型化與兩側加厚來強化乘坐包覆性。真皮座椅乘坐面採鑽石菱格打孔,不過很可惜的採用手動調整搭配電動功能: • 駕駛座電動腰靠 • 雙前座電動加熱
後座空間受限於下仰車頂線條,加上厚實的 C 柱,視野上有種壓迫感,但為了「帥」就只能屈就。
後行李箱空間可以6/4分離,而且全躺平也擁有極為寬闊的乘載平台,不過開口較高是其缺點。空間部分後排座椅未放倒情況下擁有377公升,比起同級距當中最大的 HR-V 小2公升而已,所以其實在置物空間上算是可以接受的。
車身尺碼 | 軸距 | 車長 | 車寬 | 車高 | Toyota C-HR | 2640mm | 4360mm | 1795mm | 1550mm | Nissan Juke | 2530mm | 4135mm | 1765mm | 1605mm | Mazda CX-3 | 2570mm | 4275mm | 1765mm | 1550mm | Honda HR-V | 2610mm | 4295mm | 1770mm | 1570mm |
安全配備上,經典款開始便有 7SRS、9大主動安全系統(VSC車輛穩定控制系統、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HAC上坡起步輔助系統、DSC檔位誤入動力限制系統、TPMS胎壓偵測警示系統、ABS防鎖定煞車系統、EBD電子煞車力道分配系統、BAS煞車輔助系統,以及BOS煞車優先系統),但在去年 Prius 車型上見到的 Toyota Safety Sense P 系統卻未出現在上面,這點卻令人匪夷所思。
動力系統本次導入台灣市場為單一 8NR-FTS 1.2 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同時也是首次登陸台灣市場。技術上擁有不少革新,包括汽缸頭整合排氣歧管的雙渦流增壓技術,搭配VVT-iW廣域可變汽門正時進氣系統,使引擎得以視駕駛狀況自動在Atkinson與Otto循環間切換;加上D-4S缸內直噴,與全新開發的油冷、氣冷、水冷三冷式進氣冷卻系統,如此一來壓縮比來到了 10.0,最後使其可以輸出最大馬力 114hp (116PS)/5,200~5,600rpm、最大扭力185Nm (136 lb-ft)/1,500~4,000rpm,搭配Super CVT-i 無段變速系統。
實際於道路上行駛,可以感受到這具渦輪引擎雖然帳面數字不大,但由於最大扭力在低轉就可以爆發,所以無論是在市區或是高速路段,只要稍踩油門動力就會爆發,只不過沒有那種貼背感,或許跟 CVT 換檔邏輯有關。而令人驚豔的是在一般狀況行駛下,C-HR 整體的車內 NVH 工程做得不錯,只是如果油門踩用力點,1.2 引擎的聲浪就會源源不絕的傳遞到車內當中了。
雖然 C-HR 與 Prius 採用相同的高剛性 TNGA-C 平台(大量採用1,500MPa超高剛性鋼材,車身剛性提升65%),在軸距縮短、前後輪軸分別加寬了 20mm、10mm 之後,歐洲工程師也重新調效懸吊系統,使得前獨立麥花臣懸吊、後雙 A 臂懸吊附加粗前後防傾桿的設計與 Prius 還是有所差異,實際上路表現相當令人驚艷,完全不像是普通的 Toyota。你會完整感受到路面所傳遞的訊息,雖然因為設計因素其底盤和座位位置的確較高,但其實車輛重心還是比起對手來得低,行駛於彎道中車身側傾不明顯,車頭指向性非常好,即使在一般道路也能有效處理掉多餘的碎震處理,懸吊韌性十足。
而由於本次試駕車款為頂級 AWD 車型, DTC 4WD動態扭力控制是個電磁控制的多片式離合器適時四驅系統,並沒有鎖定的功能。於正常行駛下為前驅,不過系統能夠根據路面抓地力和駕駛習性,在100:0到50:50的間分配扭力,而且能夠通過 4.2 吋中央儀表板看到四輪扭力分配情況。
C-HR 已經長達一年成為鄉民之間最火熱的話題,所以在上週正式發表之後,也有許多人提出售價過高的質疑。其實如果從車廠最初的定位來看,C-HR 的開發思維與 CX-3 有點類似,就是以個性化外觀、優異操控取向的非傳統小型 Crossover ,為了能在歐洲市場取勝,原廠更延遲研發時間,就是讓 C-HR 能夠直接使用 TNGA 底盤,更耗費鉅資於紐伯林北賽道、歐洲地區進行10萬公里研發,最後還下場比賽,總總的做法就不是傳統小型 SUV 市場要兼顧家庭取向消費者的設計思維。
所以其實它的定位不在於提供一般家庭使用的小型 SUV,反而是針對頂客族、一般年輕男女的個人用車,如果真的在意空間等,你可以轉而選擇 RAV4 車型。總結來說,C-HR 在外觀、內裝設計、 1.2 TURBO 動力、優異操控等處有其優勢,但這些屬於需要親自體驗才能感受出來的價值,而配備方面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到底值不值得花上這麼多錢購入這麼「特立獨行」的新世代 SUV,就要讓消費者自己去做衡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