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分享]LIQUI MOLY OIL ADDITIV相容性測試

有沒有加碼 "加熱實驗"!?
heroqqpk 發表於 2016-5-10 00:45 [分享]LIQUI MOLY OIL ADDITIV相容性測試6999
有沒有加碼 "加熱實驗"!?

不用加熱實驗
生活中絕大部分物質都是溫度變高溶解度變高
在常溫不能混合均勻,加溫也只是暫時
溫度下來一樣會跑出來
33#
achilles_ai 2016-5-10 01:56 發文來自手機 只看這個作者
話說我也是開focus的,竟然沒看到fsc這一篇
前一陣把ceratec加進去以後,第一次開確實又順又滑
然後就沒感覺了?奇怪。。目前開起來沒啥特別感覺,機油也是技師朋友提供的市面上買不到的德國原裝機油。。

不知道是不是本身機油品質就不錯的關係。。所以加了感覺不大

關於油精本人也看了不少資料,二硫化鉬這玩意當然會有感,這是工業上在使用的東西,加到速克達裏。。恩。。我看過一些做化工的廠商對類似玩意拿去化驗發現一個叫什麼物質我忘了
他們就說不採用這類產品了。。

我覺得用是可以用啦,但是長期下來應該是會有影響的,反正看過一些其他化工專業的不大推薦用這個東西,不要用多應該問題也不大

相反氮化硼一類的東西可能因為單價高或相對小眾我還沒找到一些負面消息

對了還有pao跟添加劑的相容能力非常差。。一位車手之前替機油廠商做測試時說的。。我想這也是好機油加油精比較無感的其中一個原因。。他的觀點是機油就是基礎油加添加劑,而油精就是添加劑,沒啥不可以加的,只是1+1不一定會大於2要自己慢慢試了,反正二硫化鉬跟石墨類的我自己不碰就是了

比起一堆機油,發現玩油精的人不多啊,其實有些油精都還蠻不錯的。。

ceratec 單價太貴,用汽車上,下次倒是不一定買換換其他的用

muscle 50cc混加德國龍5w50加臺鈴nex,確實有變滑順,引擎煞車貌似不見了,滑行距離明顯變長,騎了100km之後沒啥感覺了

百達B1,這罐好像不錯但很小眾過一陣再測試

Carlube機油精,這罐也不錯準備找時間買來玩

ipower植物酯類油精,單價不便宜,看一些車友有在用

G-mars 植物酯類油精,感覺是一個新牌子,不便宜呀但有一些實驗報告跟數據的樣子,不知道有沒有人嚐鮮?

機油換來換去覺得有點沒意思了,有些油品來源還不一定純,好的油單價又太高

目前打算找個g3+(氫裂解油)加性能好的油精去玩不一樣的感覺

找了一些資料,氫裂解油對添加劑相容能力不錯,而且成本低價格便宜,再加油精玩比較實惠且有趣

mobil 出了個s2還貼瓶子上寫“技師專用”

是一款合成科技g3+油品,不知道有沒有人用過,打算買幾瓶當基礎油耍耍以後再來測試不同油精玩法

給個讚

讚: 5.0
BH5
讚: 5
  發表於 2017-6-23 10:44
BH5
讚: 5
  發表於 2017-6-23 10:44
讚: 5
  發表於 2016-5-18 14:13
讚: 5
  發表於 2016-5-10 22:34
參與人數 3紅利點數 +11 收起 理由
tom1010 + 1 感謝分享 植物酯類油精最近聽好多人用.
DarkRobert + 5 感謝分享
超級大黑熊 + 5 感謝分享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11

34#
achilles_ai 2016-5-10 02:06 發文來自手機 只看這個作者
貼出來給大家參考,可能有人看過
以前還在幫廠商跑測試機油時有跟朋友合寫過一篇文章  轉到這邊來 供大家參考...

幫車選機油時
看到常見的問題是
哪個好用、哪個熱油快、是全合成的嗎、是不是50的比40的保護性好
這種問題無線迴圈一直出現
但是選機油的你,是不是一直存在著迷思...
今天來聊一下迷思之一,基礎油
                                                                                
先搭配這個網站來看
http://www.lubtek.com.tw/oil02.php
為什麼會選這個網站
我先說,我沒收他錢,我也沒跟他交涉過,我也不是用他的東西
(他是啥廠商我根本沒關心過)
但是,我看過一堆英文paper後,再去過濾資訊
經過討論後才確定這個網站寫的東西是比較中肯的
不然一堆機油網頁都馬在那邊寫自己的產品有多好多棒
真正要提到觀念的東西是少得可憐
我當然不可能把paper的網頁丟上來
全英文的,還沒看完這邊就有一堆人關掉了
機油,是由基礎油+添加劑組合而成的東西相信這點大家都有個概念了
(增黏劑、減磨劑、抗磨劑、極壓劑、...)
基礎油分五大類,以Group I~V來做標示
Group I~III皆是屬於礦物油的範疇
差別在分子量的均勻度、含蠟量、雜環(像是苯、酚)
總之越下面的越雜亂,雜質越多,性質越不穩定
基本上來說能拿來當機油用的,至少要Group III以上的等級
Group III又稱之為石蠟基基礎油
是由礦物油經過氫化處理以及去掉苯等雜環後精煉的飽和脂肪碳氫化合物
經過這段處理後,分子量均勻很多,性質也穩定很多
以穩定性來說僅次於聚α烯烴(PAO)
很多人會以為酯類合成油是超穩定耐用,其實這就是一個很大的迷思
待會會介紹到
以穩定性來說絕對是PAO第一名,石蠟基排第二
那為什麼不乾脆基礎油全部都用PAO就好
慘就慘在PAO雖說穩定性高,但是對添加劑的包容能力是低的可怕
一個機油當中不可能不用添加劑
如果添加劑都溶不進去了,那這支機油穩定性是其次
保護性反而還變的更差,最後變成油沒壞引擎卻壞了
在100度下黏度對應壓力的圖表中,Group III的基礎油跟Group I & II差距很大
G I & II變化很大,但是在G III中曲線已經算很平緩了
與G IV(PAO)相距不遠
也就是說G III雖說由礦物油提煉,但是穩定度來說已經達到一定的水準
重點是GIII的礦物油相較PAO來說支鏈較多
對添加劑的包容能力大很多,所以慢慢開始成為較常使用的基礎油材料
                                                                                
Group IV,聚α烯烴,又稱PAO
全合成基礎油之一,抗氧化能力很強,穩定度非常高,VI值也算是這幾種中較高的
對添加劑相容能力卻不好
我打個比喻,一杯水加沙拉油是怎麼樣也沒辦法相容
單劑PAO成份的基礎油為主的機油用起來的感覺會很像...
引擎有塑膠感,聲音略破,稍嫌乾澀
沒有絲綢般的滑順感,但是他保證絕對可以讓你用超過1000km以上不會裂化
但是不會裂化的只有基礎油的地方,含量太高用起來爽度也很差
加上添加劑含量太小,反而有些重要機件的保護性降低
所以通常會搭配上酯類(ester)或是石蠟基基礎油
來增加對添加劑的包容能力以及滑順感
                                                                                
Group V,Ester,酯類
那個網頁裡面對他的介紹是...
有機酯(Ester)家族為含"-COO-"官能基的碳氫化合物,
酯油本身的潤滑能力優於礦物油與合成烴,且可耐較高溫度。
其它特性包括能夠溶解焦油,並為所有油種中唯一能被生物分解的。
看起來好像很棒對吧
沒錯,他潤滑度的確堪稱三大常見車用基礎油當中最優的
對添加劑包容能力也非常好
又耐高溫
但是...
"他怕氧化"
其實他已經寫到了這點了
"並為所有油種中唯一能被生物分解的"
可以被生物分解的東西就代表它抗氧化能力差
也許他在使用當下可以提供較佳的"性能"跟"爽度"
但是論耐用度來說,他卻比不上PAO
這無疑是打了一堆說自己產品是酯類基礎油,超級耐用的廠商一大巴掌
(不過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講我後面會再提到)
加上Ester Base會讓橡膠製品軟化的特性,你的油封、O-Ring...
當然Ester有其對應的抗氧化添加劑
不過到最後售價就會反映在消費者上了
                                                                                
綜觀以上三個基礎油來說
有沒有發現到一件事情
東西沒有絕對的好壞
每種東西都有它的強項跟弱點
所以不可能用純劑
就成本方面來說的確可以全用石蠟基基礎油來做機油用
但是他就喪失了效能跟爽度,換來的平均的使用感覺
若單用Ester做基礎油,用起來絕對是狂爆不已,跟絲綢一樣的加速
引擎有如滑水般安靜綿密
然後500km就倒了(搞不好還沒那麼久)
若用單PAO去當基礎油,那種感覺就像...
把天鵝全車車殼的螺絲都放鬆然後來騎,整顆引擎散發出塑膠聲浪
然後有塑膠磨擦的感覺,又因為添加劑少
所以必須的極壓、抗磨、減磨、分散...等的含量都低
整顆引擎只靠基礎油再撐,很多場合譬如說重負載時油就受不了最後傷到機件
加上PAO可以說是這幾種基礎油裡面成本較高的,這樣用下去沒有人願意做
                                                                                
那我們把話題拉回迷思的部分
基礎油不可能當單劑使用
也就是說一個機油的基礎油幾乎都是兩種以上去做搭配
G III + PAO、PAO + Ester、G III + Ester,或者三種都用
各取其優點,彌補缺點,再運用添加劑做最後的修飾
然後要講一個可能會甩大多數人一巴掌的事情
"沒有人把機油用到真正裂化過"
機油裂化絕對不是只看啥震動大、聲音大、拉轉不順就叫裂化
機油要真的劣化,是要去分析的
以已往分析過的換下來的油來說,"全部"沒有用到劣化點過
何謂劣化
最基本的來說就是VI下降很多(導致機油黏度變化大)
然後機油本身酸價上升(被酸化)
油裡面有鹼性鹽類做為中和汙染物酸性物質之用
當這些添加劑抵擋不了酸性物質時(被中和完了),機油開始變酸
這才是真正的劣化
變酸絕對不是放到口中覺得哇靠好燙好酸這樣就叫酸化
                                                                                
既然沒幾個人能把油用到劣化
那基礎油為什麼要執著於全合成呢
                                                                                
最多...剩下的就是爽度問題了
Ester比例較高的機油,用起來就是順暢舒適綿密安靜
一但Ester被氧化光了接下來就出現另一個搭檔的基礎油的特性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還記得前陣子消基會抽查市售橄欖油的新聞
不查沒事,一查發現標著純橄欖油的卻不純
後來就有製定要佔多少比例下,才可以標示為橄欖油
                                                                                
不過在機油裡面並沒有這標準
如我剛剛說的,酯類不能當單劑用
那...又沒標準規定說我要100%才可以說我是全酯類機油
我 80% PAO + 20% Ester,我也可以說我是酯類油(我加了啊)
我 60% 石蠟基 + 40% PAO我也可以說我全合成
(石蠟基在通俗當中已經可以稱為合成油了)
重點是一般使用者根本不可能知道機油裡到底加了什麼
你只能奢望花的錢買的東西用起來爽車又不會壞這樣就好了
                                                                                
以消費者來說,去追求全合成油到底是為了什麼
去追求寫著全酯類的機油到底是為了什麼
的確,PAO當主劑搭配上Ester的基礎油真的是耐用到不行又好騎
但是價格高,而且真的用的到嗎,有沒有操的那麼誇張
引擎環境是不是真的那麼嚴苛
很多時候說自己非全合成酯類油的人不用的
其實丟給他一個石蠟基+Ester的去用就夠了,而且車主還分不出來
當然這邊也有那種狂熱派的,那的確是會建議用到真正全合成的機油
不過說真的,哪來那麼多狂熱派
不是什麼我車大改啥的就叫狂熱派,也不是說我老是油門一敗就是狂熱派
車大概要有A組賽車那種高壓縮比高功率的才可稱得上
其實許多人擔心他長途機油會不會受不了,要選什麼機油
可是這長途是多少
一口氣200km不休息不尿尿又爬山又下坡從頭到尾都在"用力騎車"的? 現在好難遇到
200km多半都是一次4~50km,中間還停下來好幾次的
真的需要追求到所謂的全合成嗎?
何況寫著全合成的機油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多真的名符其實
打著全酯類的也是一樣
因為幾乎不可能只用某一種Oil Base當成單劑
沒有全都是優點的基礎油
有長處就有壞處,要截長補短
                                                                                
如我講過的一句話
沒有最好的機油,只有適合不適合自己的機油
                                                                                
像將太的壽司一樣
就算你用盡了各種高檔的食材,各種超乎尋常的手藝
但是平衡不好,就不會是一個好的產品
                                                                                
基礎油的種類雖說分五種
但是這五種裡面每種底下又分成很多
分子量、純度...等等每間出來的又都不一樣
也有品質很好的礦物油,也有品質較差的PAO(舉例)
就像同樣是羊毛,有大廠出的,也有小廠出的
品質、穩定度、產量....有的沒的都有所差異
就算對全合成著迷,也不見得他用的東西就是最好或是最適合你用
因為這類的東西不單單只是保護性,連使用者的爽度、使用者的財力都要考慮進去
就像王品雖好,但是不適合我
因為恁爸沒錢啊Q_Q,而且我口味無法辨識他的好
                                                                                
多嘗試適合自己的產品才是重點
不是說不可以用全合成油
而是這油是否對這個使用者來說可以達到自己心目中的C/P值平衡
這就是重點所在了:)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19-1-12 14:52
讚: 5
  發表於 2016-5-16 14:31
讚: 5
  發表於 2016-5-10 22:34
讚: 5
  發表於 2016-5-10 10:54
讚: 5
  發表於 2016-5-10 09:20
參與人數 2紅利點數 +6 收起 理由
Lindoro + 1 不加分不行
DarkRobert + 5 不加分不行 正確觀念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6

35#
achilles_ai 2016-5-10 02:07 發文來自手機 只看這個作者
現在來討論添加劑(Additive)
添加劑的話我會把現在的油精也包括在內
但是因為種類多的太誇張了
所以不會全部列表(那沒意義)
一樣再翻出這個網站
http://www.lubtek.com.tw/oil04.php
如果說基礎油是食材
那天加劑就像調味料
印度料理裡面的香料多的誇張
可能一道菜就用了數十種調味料讓你吃不出來他加了什麼
但是就是搭,就是好吃可口(我承認我有點被印度菜吸引XD)
當然食材很優的話調味料可以不用多甚至不需要加
但是機油不行
單靠基礎油本身的話有很多狀況甚至某些機件會無法負擔
基礎油的特性包括黏度變化是固定的
但是透過添加劑卻可以改變很多性狀
添加劑分成幾大類
抗磨劑、減磨劑、極壓劑、抗蝕劑、抗氧化劑、黏度指數增進劑
清淨擴散劑(又可稱分散劑)、傾點下降劑、消泡劑
                                                                                
後面幾個看字面大概就可以猜的到他是幹麼的
多半會有疑問的都是前面幾項
抗磨劑跟減磨劑還有極壓劑這三個就是最主要協助保護引擎的添加劑
作用的方式用圖片來看會很清楚
用個簡單的比喻比較好懂
引擎運作就是磨耗的開始
抗磨劑是跟金屬表面反應變成堅硬物質然後自己被磨
減磨劑是吸附在金屬表面增加潤滑度
極壓劑是在高壓狀態時避免咬死這三個東西在機油添加劑裡面是不可能沒有
而市面上的油精(Oil treatment)很多都是抗磨劑跟減磨劑
少數是增黏劑
基礎油本身並不會打架
真的會出包的就是添加劑
因為種類多,所以很難知道你用的機油裡的添加劑是不是跟新的油有相衝
機油出來後的添加劑本身已經不能再改變了
應該說你買的東西已經是成品
他的配方已經既定,買了舊的漏掉新的倒下去就對了
但是機油百百種,為什麼不好選
難就難在這麼多種基礎油加上這麼多種添加劑加上這麼多種黏度搭配出來的組合太多
產品只能適合多數人,並沒辦法針對每個人量身打造
所以變成要慢慢去試哪個油適合自己
                                                                                
一般市面上的油精的確是有其功效性
但是為什麼分了兩派,一派會加,一派是不敢加
既然這些東西也是添加劑組,有何不能加
關鍵就在---他是你缺少的東西嗎?
如果剛剛提的,一罐機油不可能適合每種人
畢竟每個人車種不同,體重不同,騎乘環境不同
打檔車在抗磨劑跟減磨劑的比例跟速克達比起來就不一樣了
(當然都可以用,只是好不好用)
重點是一般人很難體會自己使用某種機油時
知道他哪種添加劑比較不足,因為感覺起來很細膩
連我自己都還沒辦法查覺(我功夫不夠)
根據不同的使用環境
能的話當然是調整添加劑的比例是最好
為什麼有的人加了油精後車子變得更好騎了
有的人卻相反
油精就像是破壞平衡的東西
但是.......破壞就是不好的嗎
不一定,可能破壞了你這瓶機油的平衡後,卻讓這瓶機油更適合你的騎乘需求
也有可能破壞之後,變的更慘
重點是使用者自己知不知道怎麼去調整
這些東西並不是所謂的非A即B,非對即錯
(如果這麼簡單就好辦了)
電燈開關如果是非開就關那就單純了,如果是微調型那調到怎樣才是最適當
油精就像擺在桌上的調味罐
菜上來了(你買的機油)
吃了幾口(開始使用機油)
發現不夠辣(依據選擇加油精)
不夠辣或是剛好或是辣到難以下嚥(你車騎起來的感覺)
但是你不知到桌上的辣椒罐裝的是一般辣椒粉還是鬼椒
就像你不知道實際上你買的油精裡面成份的比例
菜太辣了了不起不吃
加錯讓車變難騎就算了,如果出別的包時很難找到願意幫你負責的人
                                                                                
不過油精有個好處
我舉個例子,以福仕的產品來說
他上面很有良心的寫著成份是MOS2+基礎油
起碼你知道他是減磨劑了
像機油反而沒人知道裡面裝什麼,用什麼
(不過有經驗的人用幾次,聞看看,觀察看看大概都猜得出個底)
成份只會寫個基礎油+添加劑(這誰都知道啊,翻桌)
所以別把油精當成妖怪
懂得怎麼用的人,會善用這些東西
以現在的機油來說
添加劑的種類實在太多了
不過說真的其實要打起架來也不容易
挺多人車子換了一種油後覺得不順就會直覺的先怪給機油打架
不過一開始用起來悶悶笨笨的不見得都是機油在打架
也有可能是機油本身的VI較高
或者是裡面有些添加劑需要靠引擎運轉做一些催化作用
這就是為什麼要試一支機油適不適合通常不是一罐就見真章
換新油下去若發現不順暢
然後要懂得如何去判別到底是由本身的特性
還是添加劑的問題
還是引擎本身包括周邊傳動出的包
                                                                                
若是機油本身的特性
那用到第二輪時,一開始也還是會出現同樣的症狀(可能悶悶的之類)
然後過一定的里程數之後就逐漸順暢
                                                                                
如果是機油打架,那多半第二輪就沒了
而且第一輪用一陣子之後症狀就會好轉
不過坦白說除非API 級距差太多,比方SG跳SM,但非絕對
不然要打架的機率不高,這邊跳級距主要是添加劑差異比較大
(老劑跟新劑特性差異過大)
                                                                                
至於引擎方面的問題,就請自行檢查XD
                                                                                
然後扯一個沒啥意義也沒啥根據性的東西
目前API的規格是到SM了
但是爽度最好的油都是在SG、SJ時代的
不過那時候的東西普遍都用不久
這爽度來源跟添加劑還蠻有關係的
不過耐不耐用就不知道有沒有關
搞不好因為太爽了所以狂操結果導致死很快
這就不能怪添加劑不耐用了XD
                                                                                
這邊主要要說明的迷思就是
添加劑不是越多高級越好,而是要跟基礎油一起達到一個完美的平衡
油精不是妖魔鬼怪,知道怎麼善用他就可以調整出最適合自己的機油
(但是不知道怎麼弄的就別亂加了= =")
換油之後不順暢如果"太嚴重"了,要先檢查的是其他地方
別直覺的就先扣帽子在機油打架上
Debug的方法是一步一步把問題單純化
把變因降到最小才有辦法找出真正的問題來
先確定其他地方都沒有問題時,才把矛頭推回油上

給個讚

讚: 5.0
讚: 5
  發表於 2016-5-16 14:31
讚: 5
  發表於 2016-5-10 22:33
讚: 5
  發表於 2016-5-10 13:37
讚: 5
  發表於 2016-5-10 09:30
參與人數 3紅利點數 +11 收起 理由
Lindoro + 1 不加分不行
DarkRobert + 5 不加分不行 很中肯
超級大黑熊 + 5 也打太多文字了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紅利點數 +11

AsukaKirara 發表於 2016-5-9 20:30 [分享]LIQUI MOLY OIL ADDITIV相容性測試3866
LM含液態鉬產品蠻多支的... 只不過國內大都沒進...

台灣進的好像都黑色
lloocckk3 發表於 2016-5-9 22:19 [分享]LIQUI MOLY OIL ADDITIV相容性測試7854
C大! 我發現....

LM氮化棚...

是真的會拖.........
不要不相信
可以拿拉轉速快的機油去實驗就知道了
CERA TEC我也是看了板上的大大介紹,趁著Y拍有特價買了一罐來玩玩。德國龍5W50已使用約1400公里加入10ML,轉速有變低個200~300左右,引擎聲音整個變的安靜許多,我使用上來是有種神奇的感覺:
1、機油變的比較慢熱
2、各速域大灌油門轉速稍為降一點,轉速可以稍微降低的狀況下尾速沒有掉
3、熱度真的有降低,最近台北炎熱的天氣,左腳踏地時接近的出風口感受有差,實際精確溫度還是需要測量才能得知
4、中速到尾速的延續有稍微好一點點,前提是油要熱開
要使用的話還是要看各位的需求取向,感覺上CERA TEC的添加適合長途旅程使用,市區短程不太建議,除非你的轉速都是長時間8000轉以上狂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