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ing King180在2011年6月30日開始販售時
的確造成不少話題,我想個人覺得應該是該年度國產最具話題性的一台車
除了他的雙碟爭議性、當然也有倒叉的爭議性
Racing King180
說真的其實原廠排氣量只有175...
原廠缸徑是62,衝程是58
不過也不知道為什麼...
改裝廠商這三年對於Racing King的開發真的是少之又少
有些能見度其實沒有Racing King高的車種
改裝部品還真的比Racing King多很多
好啦...廢話就不多說了
由於施工時小弟我常常不在現場
所以拍照...也幾乎只有那幾張
車子完成了嘛?
說真的完成了,車主也在路上跑一陣子了
至於有沒有人試乘呢?還真的不少人體驗過感覺
依照目前車主的說法,幾乎頂多6700轉就夠應付平時所需
包含不小心熱血了一下、需要超車
不然大部分的時候約5500~6300轉便足夠了
油耗也可以控制在約一公升跑27公里
現在只覺得可惜...沒有改裝齒輪可以使用
不然整體表現還可以再更棒些
原廠與改裝
原廠活塞與改裝活塞
加工過後的進氣歧管
訂製的排氣管尾段,直接流用原廠前段及護蓋即可
原廠冷排重新清潔整理過
改裝300條區軸送來啦!!
假組裝~確認不需要車CASE
未來...待續...
由於老闆的一些要求
圖片就不放上去了
修改項目大致上如下引擎單元
TTMRC 70 汽缸組
CF 金玉峰 300條 鍛造連桿 強化曲軸
NTN 強化曲軸培林
MTRT 車削凸輪軸
SKF 凸輪軸培林
手工修改配置 強化啟動馬達
進排氣道加工 平整 鏡面拋光加工
燃燒室加大 平整 鏡面拋光加工
活塞頂 平整 鏡面拋光加工
汽門閃角 量測驗證加工
CF 金玉峰加大汽門
歧管 加工 平整 拋光加工
OIL油道加工
CASE改機油冷卻油道
引擎曲軸培林座強化
強化型內鏈條
機油溫度感知器(架構於油冷管路中 增進溫測準確性)
鈦合金汽門帽
手工強化型高流量凸輪軸呼吸蓋
高流量 引擎吹漏氣回收管路
強化配置 機油泵浦
機油油道 修改
引擎架構修正強化 增進耐久性與穩定性 引擎組裝程序 全程拍照紀錄作業細節
並以電子扭力板手與WURTH套筒等手工具組裝並二次驗證鎖付扭力是否正確等驗證作業
並處於與外界分隔的室內組裝
以獨立的空間 與換氣設備內組裝引擎
全數零件皆清洗與吹淨後
於同一個組裝階段內組裝完畢 以避免組裝時
密閉不良等問題產生 冷卻系統單元 風冷型機油冷卻器
強化邏輯風扇控制電路
(絕非長時風扇運轉散熱 並保有原廠般的溫控性能 增進燃燒效率 油耗表現 與 動力表現)
強化加大水箱
(量車訂作 以爭取最大散熱能力 並保有原廠的耐久性與抗污性)
手工規格配置 機油冷卻器油管
(減少壓損與增進耐用度)
熄火後 溫控型冷卻模組
(避免引擎熄火後 引擎 高溫的熱沉浸效應)
油冷排散熱通風管道加工
(冷排隱藏 增設進氣衝壓散熱氣道)
(與水冷排分道散熱 並非重疊排列的無效散熱)
長效型水冷劑
(確保散熱性統的耐久性表現)
水冷水路系統 以純水循環清洗 確保水路狀態穩定 傳動單元 開閉盤檔位修改配置(上下盤整組)
DR 多邊珠
薄型扭力加速器
改裝型前普利盤
大彈簧配置設定
BASIC KISS 高咬合離合器配置
仕輪 鑄鋼碗公 (手工劃線加工)
G-Stone齒輪組
進氣系統 加大節流閥
空濾箱進氣加大 並不會有空濾聲的產生 更安靜 排氣系統 八耐 原廠型兩段前後段分離 原廠型護蓋 排氣音量降低設定 手工訂做管
(現已原廠精品管) 前懸吊單元 MSP DDS F
前輪定位校正 (增進運動性能與穩定性) 車體單元 全車手工 並施以 數位扭力板手與WURTH等工具組裝 以確保組裝扎實完整度
全車線組配置修正 將原廠線組瑕疵的問題排除
中柱異音根治配置修改 將煩人的聲音根除 電裝單元 (電系.電機部品) 發電系統線路強化
大燈線組模組化強化線組
大燈陶瓷燈座
電腦控制線組模組化
LDB5 強化型整流器
LED/CCFL 自動啟閉車箱燈
車箱模組型 大電流車充點菸座
aRacer RC1 RCK 全取代電腦
aRacer AF1 空燃比電腦
aRacer I-MOED GEN-II
====分隔線====
以現況來說,有些廠商有針對引擎出改裝品
我想不用像我認識的車行這樣從無到有拼命東修西改的
或許可以簡便不少,效率應該也可以好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