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與版權所有:中新網
轉貼: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廣州本田新飛度試駕有感
來源:卓衆汽車網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廣州本田新飛度試駕有感9488]()
一直以來就對飛度這款車很關注,因爲它在空間拓展方面的優勢確實超人一等,而且老款飛度通過多次駕駛,對於其動力、底盤等各方面表現都很認可。不過更讓我感興趣的是新飛度,從它在日本亮相開始,我就不停地在研究這款車。雖然從圖片看上去新飛度與老飛度風格相似,但實際上屬於換代,從發動機、底盤到車身都進行了全新設計和匹配,這無疑是值得期待的。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廣州本田新飛度試駕有感3533]()
之前對於新飛度資訊的瞭解:充滿期待
老飛度的空間原本就已經做得十分到位,此次新飛度軸距被拉長了10釐米,這個特長將進一步提升。更加傾斜的A柱使得擋風玻璃的面積變得超大,頗有些MPV的味道。更加犀利、更加運動的造型設計能進一步貼近年輕時尚的消費人群。
動力系統的改進也是大刀闊斧的。雖然還是採用1.3升和1.5升兩款發動機搭配,但這兩款發動機與老款相比有著本質的區別。1.5升版本的VTEC經過改進後輸出功率達到了88千瓦,1.3升放棄了原來的兩氣閥雙火花塞結構,同樣配備VTEC,功率達到了73千瓦。這個功率數位是令人歎服的,堪稱同排量發動機中的冠軍。
不僅如此,從之前官方資訊瞭解到,新飛度在隔音降噪方面花了很多功夫,可算是刻意進行了提升,這是非常吸引人的一個資訊點。要知道老飛度的噪音一直是一個軟肋,很多人對它的其他方面都能接受,就是不滿意噪音水平,這次改進應該說改到點子上了。
唯一感覺遺憾的資訊是自動版本由原來的CVT無級變速,換成了5前速自動變速。不過運動版上增加了方向盤撥片換擋功能,而且據官方宣稱,5AT的性能絕不亞於CVT。這樣看來,新飛度應該是一款充滿期待,堪稱完美的車型了。那麽到底它的動力、車身和底盤的性能提升,真有這些數位和資訊看上去這麽出彩嗎?帶著這個疑問,在新飛度剛剛到店時,我就迫不及待的來到4S店看車試駕。
靜態體驗:欣喜的情緒開始被失望所取代
一坐上新飛度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空間大,視野開闊。雖然老飛度的前排空間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但新飛度超大的風擋玻璃進一步提升了空間感,另外向內凹陷的車門也進一步拓展了橫向空間,所以給人帶來的空間感受是非常出色的。另一個最強烈的感覺就是做工精良,新飛度的內飾做工完全可以與A級車媲美。後排空間確實提升明顯,特別是腿部空間,看來這10釐米的軸距不是白加的。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廣州本田新飛度試駕有感9299]()
然而看上去不錯的第一印象過後,細心體會之下,卻發現新飛度在許多細節上並不能讓人滿意。儘管新飛度在空間拓展方面具備了獨到優勢,但內部的乘坐舒適度上卻遠沒有我們看到的這麽好。前排座椅非常硬,而且看似非常運動的造型,實際的包裹性卻很差,無論怎麽調節都不能起到足夠的腰部和背部支撐。起先還以爲是我個人的身材問題,後來另一個同事試完以後同樣有此感受。
後排座椅更是簡陋,爲了拓展空間,後排座椅的座墊和靠背都設計得非常薄,因此硬度很大,長時間乘坐會非常不舒服。而且平直的後排座椅設計讓座椅的包裹性變差,在轉彎時後排乘客很容易被甩得東倒西歪。看來新飛度爲了追求空間數位,在實質的舒適性上做了很多妥協,這些如果你不去親身體會則很難察覺。恐怕這就是廠家最討巧的地方,在看得到的地方做到最好,看不到的地方則盡可能妥協,而這些地方往往是車主買回去以後需要一定時間體會才能發現的。
單從靜態的感覺看,新飛度沒有在細節上給人驚喜,總的表現與老款飛度無異。除了造型方面的變化以外,座椅的舒適度沒有任何提升,要知道這也是老飛度爲人詬病的地方。我們欣喜的心情開始漸漸淡去,不過好在沒有比老飛度有退步之處,於是更期待下一步動力表現上的“本質提升”。
動力體驗:恐怖的噪音斷送了日常駕駛高動力的可能
啓動新飛度發動機的聲音與老飛度沒有太大區別,還是那麽清脆,那麽熟悉。此次試駕的是一款1.5升運動版新飛度。爲了能盡可能的感受怠速振動和噪音,在啓動發動機後我特意關上車窗和空調靜心體驗了一番。新飛度1.5的發動機怠速振動與老飛度相比要略大,不過還是可以接受,除了像我這種刻意關注的人,相信很多人甚至覺察不到。
然而自從挂上D擋起步以後,新飛度的整個表現就開始讓我大跌眼鏡了。首先傳入耳中的就是惱人的傳動系統噪音。這主要是自動變速箱的液力變矩器發出來的聲音。這種噪音會隨轉速的上升而增大,而且非常明顯。這在過去CVT版的老飛度上是不存在的!難道是因爲換變速箱以後導致的結果?——我現在仍對於新飛度的噪音控制抱有幻想,不停的爲它找理由開脫。
隨著轉速的上升,發動機的噪音也開始凸顯,我的失望也隨著一點點的增加。當轉速超過3000轉的時候發動機噪音已經很大了,而且這還不是全油門加速的情況下,僅僅只是正常駕駛的情況下,這在老飛度上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當轉速超過4000轉時,發動機的噪音已經大到我不敢繼續踩油門,這種感覺仿佛其他車型5500轉以上的反應。老飛度雖然隔音不算出色,但在發動機噪音控制這方面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我曾多次駕駛老飛度將轉速拉到5000轉以上,也未出現這樣恐怖的聲音。廠商宣稱新飛度在振動噪音控制方面更上臺階,但我的實際駕駛感受卻比老飛度差遠了。
這一點讓我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我們知道,VTEC發動機的特點就是通過高轉速來榨取功率,所以正常駕駛VTEC發動機時應當讓發動機保持較高的轉速從而獲得較大的功率。平心而論,敢捨得踩油門,讓發動機這樣轟鳴著,新飛度的動力性還是不錯的,比老飛度有提高,但這是在高轉速情況下開的。像這樣的噪音表現,有幾個人開自己車的時候,設定讓轉速超過4000轉,而如果不用這樣的轉速,其好動力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可以說新飛度的動力性,很難在日常駕駛當中發揮出來。
底盤體驗:完全比不上老飛度!徹底絕望
老飛度的底盤口碑不怎麽樣,但就我的感覺來看,其綜合調校還是不錯的,特別是在坑窪路面上表現出的減振性能,顯示出車身和底盤的剛度很到位。在駕駛新飛度以前,據銷售顧問介紹,新飛度的懸挂比老飛度調校得偏硬——不知道它是想作爲“很運動”的優點向我炫耀,還是作爲“可能不舒服”給我打預防針。即便如此,試駕下來,新飛度的底盤卻沒有絲毫讓我感到欣喜的地方,相反,它讓我徹底放棄了對這款車的考慮。
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走爛路和減速樁時那種明顯發散的感覺,這是老飛度絕對沒有過的。爲了避免路況不同導致的印象差別,我特地在駕駛完新飛度以後,同樣的路況下開了一圈老飛度,兩款車的底盤確實有本質的區別。特別是走那種帶修正的不平整路面是,老飛度整體要更緊湊,感覺沒有任何多餘的況量。這一點更是讓我費解,因爲廠家資訊上看,新飛度爲了提高懸挂舒適性,還特意把後懸挂的彈簧連接位置向後移了一定距離,讓彈簧具備更長的行程以此提高舒適性。
異響是另一個令人抓狂的地方。在過個別減速樁時,新飛度的車身發出了一些惱人的異響,原以爲是車內放了太多雜物,因此特地下車檢查,發現車內並沒有裝載任何物品,也沒有活動的部件,最終這種異響只能猜測可能是天窗或者尾門發出的。或許有人說這可能是試駕車的個案,但我看了一下試駕車的里程表,只有800公里,應該很說明問題了吧?這種異響是車身剛度造車的,憑我過去多次駕駛老飛度的感覺看,新飛度的車身剛度有明顯下降。難道是新飛度在加大尺寸後沒有相應的提高強度?
按理說原廠設計不應該如此,而且從日本媒體和廠家獲得的資訊看,新飛度較老款有明顯的提升。從試駕的情況看,提升基本上不存在,相反退步明顯,這是爲何呢?或許這應了過去國產合資車的通病——由於成本制約,在引進時進行了“合理化”的縮水。
購買價值的橫向對比:已不值得購買和推薦
如果說到新飛度的購買價值,我關注新飛度的過程應當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選車過程。從還未上市時對新飛度海外版的設計和資料進行分析,到上市後的展廳靜態體驗,再到最後的深度試駕。我想我對新飛度的感覺就是從驚喜到進一步驚喜再到大失所望。爲什麽會這樣想?簡單的說就是廠商的這次換代太過討巧。所有有利於宣傳的地方都做得非常到位,比如尺寸、功率、做工等等。而到展廳看完車以後也會覺得新飛度確實不錯。因爲在眼睛能看到的地方,新飛度都與廠商的宣傳非常吻合,但是一旦開起來,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整個駕駛感受比老飛度相差甚遠。還有很多地方(比方說座椅舒適度)可能是需要長時間使用才能真正體會到的。
剛聽說新飛度價格時,出於喜歡和期望,並不覺得貴。因爲如果其性能做得到位,憑藉它的空間,已經可以和A級車叫板了。然而試駕下來這種觀點徹底被否定,新飛度的綜合性能甚至比POLO、馬自達2這些新一代A0級車都遜色,與標準A級車更是無法相提並論,這樣一來它的價格就一點也不便宜了。
1.3版本的新飛度裸車價格不到10萬,但從簡陋的配置可以看出它並非主打。1.5版本的新飛度價格已經接近標致307、福克斯這類標準A級車。對於喜歡駕駛樂趣的人來說,飛度最大的賣點——方向盤換擋撥片,只在最高配的運動版上才有,而運動版的價格達到了驚人的12.98萬。這個價格幾乎可以買得起手動擋的思域了,那還有誰會去考慮它呢?
總結:
試駕體驗已經說明,新飛度是一款內功上較老款有退步的車型,其綜合性能遜於市場上較新款的A0級車型,而其與A級車基本重疊的價格已經說明它的購買價值不大。我已經徹底放棄了新飛度,因爲從表現看它太不值了。我也建議大家在考慮這款車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多看看,多開開,不要被那些表面的東西所蒙蔽。
【編輯:張豔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