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對於日本車廠可說是充滿希望的年代,不僅逐漸走出二戰後那篳路藍縷的草創時期,日本境內諸如鋼鐵製造、電子、汽車製造等產業都呈現欣欣向榮發展景象,其中像是Nissan、Toyota、Honda、Mazda等車廠都相繼投入開發高性能車款,展現研發能量。為人所熟悉的Mazda Cosmo、Datsun 240Z、Toyota 2000GT等都在這段期間相繼問世。在這樣風氣下,一間名為「株式會社童夢」(Dome Co. Ltd)新創獨立車廠也磨刀霍霍,希望藉由開發高性能跑車,進一步站穩車壇地位。
株式會社童夢由品牌老闆Minoru Hayashi於1975年創辦而成,公司名意思非常容易理解,也就是「孩子的夢想」,希望打造一款可稱霸世界賽壇高性能作品。其實在這間公司成立以前,老闆早在1960年代中期成立Hayashi Racing,專司產製賽車方向盤、座椅、減震筒、合金輪圈等,因此於日本國內已有數年車用零配件製造經驗。
上世紀70年代歐洲車壇吹起一股楔型車身風格,諸如義大利Bertone設計工作室操刀設計的Lancia Stratos Zero概念車、Mercedes-Benz C111實驗原型車,乃至Lamborghini Countach中置跑車等,都深深影響Dome跑車樣貌。在品牌首席設計師Masao Ono的督軍下,一款名為Dome Zero的中置後驅跑車,終於在1978年3月日內瓦車展中,與世人相見歡。
新車外觀與1974年發表的Lamborghini Countach相當神似,不僅同樣擁有相當低伸的外觀造型,還採鍘刀式車門與啟閉式頭燈配置,車體結構則採用管式鋼製設計(搭配前後副車架),並匹配玻璃纖維車身,藉以降低車重影響。此外,融合透明玻璃的車門設計,靈感則源自1967年發表的Lamborghini Marzal概念跑車。鋁合金輪圈採前13吋、後14吋配置,一方面腳踏Dunlop Super Sport高性能輪胎(前後配胎尺碼分別為:185/60 VR13與225/55 VR14)。
相較於前衛外觀造型,Dome Zero機械架構可說相當傳統,搭載四輪獨立雙A臂懸吊,並配有Hayashi Racing自家研發的減震筒與圈狀彈簧。轉向與傳動機構同樣也是「撿現成」的組件建構而成,像是Honda Accord的方向機總成、Subaru Leone上的煞車卡鉗,乃至Toyota Cressida輪軸等。
動力心臟亦自Nissan購入,搭載與Nissan C130 Laurel相同、代號L28之縱置2.8升SOHC直列六缸引擎,匹配三組Solex C40化油器,在五速手排遞送下,具備145hp/23kgm最大出力,雖然原廠從未揭露Dome Zero相關性能數據,然而在搭配僅920kg車重,仍能提供相當的操駕樂趣。
Dome Zero車艙流露濃郁科技風,導入那時代不多見的液晶數位儀錶可說相當前衛。傳統位於方向機柱上的雨刷、燈光撥桿,則被排列井然有序的觸控按鍵所取代,搭配造型相當深陷的淺綠色絲絨桶型座椅,以及頗為「粗壯厚實」車門檻,老實說車艙空間並不寬裕,新車全然以操駕性能為設計依歸。
雖然Dome Zero在問世之際,引來世人諸多關注目光,然而由於當時日本交通部出於安全考量並未批准該車出售,一方面Dome這間小廠正值起步階段,未能有足夠資金來應對市售車道路認證過程的漫漫長路。儘管如此,由於該廠與當時多間玩具製造商,簽訂許多Dome Zero玩具生產授權,賺取不少現金,因此,Dome仍未放棄希望,打算在京都開設新總部,進一步推出Dome Zero後繼作品。
為了規避日本交通部對車廠嚴苛的認證要求,Dome老闆Minoru Hayashi此時想到一項變通方案。當時日本國內對於「逆輸入」相關法條較為寬鬆,最終決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到美國Dome USA成立分公司,並開發符合北美車輛安全法規的Dome Zero P2後繼作品。希望透過逆輸入方式,引進至日本國內販售,限量共30部。
為解決讓世人詬病Dome Zero車室空間過小問題,新款Zero P2軸距自先前2,400mm成長至2,450mm,此外前後輪距也分別加寬45mm與55mm。外觀與前代最顯著差別在於車身前後加裝黑色大型PU保險桿,以滿足美國當地車輛安全法規,也因為如此,Zero P2較舊款還要長55mm左右。其他機械架構與舊款相同,依然搭載Nissan代號L28之2.8升直列六缸化油器引擎,並匹配德國ZF廠供應的五速手排變速箱。
內裝則小幅修飾,原先位於駕駛右方的排檔桿,改置於駕駛左側,另外儀錶板以及周遭觸控面板也經過重新設計,並在副駕駛側前方新增空調系統以及音響系統控制介面,一方面搭配自家開發的Hayashi Racing雙輻造型方向盤。如先前所提及,由於軸距以及前後輪距拉長,駕駛艙空間較先前好上一些。實車於1979年美國洛杉磯車展問世,甚至當時美國媒體Road&Track雜誌,在實際試駕後,也給予該車極高正向評價。
可惜的是,美國當局並未因此批准Dome Zero P2的商業量產計畫,原因在於Zero P2保險桿不符合美國車輛法規的最低高度要求。為了使Dome Zero開發案得以進展下去,Hayashi再次調整方向,團隊開發工作自原先生產量產跑車轉為打造工廠賽車,欲透過參賽、建立知名度、販售車輛等方式,期望能讓Dome Zero道路版有問鼎市場一天。
為了達成這項目標,團隊遂以Dome Zero為基礎,開發出Zero RL(Racing LeMans)原型賽車,劍指Group 6組別之24小時Le Mans耐久賽事而來。這款賽車為創造低風阻外觀,使得Zero RL車身長度足足來到5米,不幸的是,如此一來使得車輛極難駕控且高速穩定性不佳。最後原廠生產了兩部Zero RL參賽,並以1979年Le Mans耐力賽事做為新車首發場合。
即便Zero RL搭載英國引擎製造商Cosworth開發的2.9升DFV V8動力單元,擁有450hp最大馬力(另一輛為415hp),在排位賽分別獲得第15名與第18名成績,無奈正賽後由於機械問題最後雙雙退出賽事。1980年以及1981年原廠再次嘗試參與Le Mans賽事,不過最終皆無功而返。而在團隊資金用罄情況下,1982年Hayashi不得不放棄Dome Zero P2量產市售計畫,並決定將營業重心轉回賽車生產、代工作業,一款原先有望成為東瀛超跑始祖作品就此埋沒在時代洪流中,讓人不勝唏噓。
VIDEO
VIDEO
本文最後由 joey2348 於 2023-1-8 16:25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