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由於中國電動車低價傾銷歐洲市場,讓VW集團各品牌深受其害,旗下純電車普遍定價較高昂,外加政府對電動車獎勵措施太低,致使產品市場吸引力不足。最近則外傳VW決定調整品牌戰略,原先「2033年起歐洲不再銷售內燃新車計畫」,有望放緩,相關內燃機投資計畫將於下個月初正式揭露。
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最近根據VW內部消息來源指出,目前品牌暢銷車系Golf、T-Roc和Tiguan,將在五年內再次進行改款,暗喻未來將有好一段時日,將繼續仰賴內燃車款維持品牌獲利。若歐盟內燃引擎淘汰計畫確定往後推延,那麼這些車款甚至有機會,持續販售至2035年或更晚時間點。
不僅止於VW,稍早也傳出Porsche考慮在純電Macan車型之外,增加內燃機版本的消息,純電跑房Taycan則傳出年成長率下跌49%的窘境。內部人士因此對原先品牌立下「2030年Porsche新車中將有80%是電動車或PHEV」的目標,產生強烈質疑。
近期VW集團財務長Arno Antlitz更在慕尼黑舉辦的一場活動中透露,到了2028年集團除了將斥資1,200億歐元於產品電氣化和數位化外,還將投入600億歐元「維持內燃機車款未來競爭力」。像是旗下VW、Porsche、Lamborghini、Bentley、Audi等車廠,將受惠這筆巨額資金帶來足夠企業靈活性,以應對未來市場挑戰。
VW集團於2019年起,開始導入電動車專屬的MEB純電模組化底盤,可說是VW邁向電氣化重要分水嶺。早前公司甚至預測到了2030年,歐洲大約有八成新車將會是電動車,因此計畫投資高達1,200億歐元於未來電動車開發。但自此之後,就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樣,VW ID.3、ID.4、Skoda Enyaq等,市場銷售表現並不理想,使得受影響工廠不得不多次停產,經銷商也被迫以大幅折扣出售MEB平台車款。到底VW該如何在這競爭越趨白熱化的汽車產業,轉型再出發?外界都在靜默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