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 DT,台灣車友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 1980 年代,由功學社導入台灣市場的 DT125,越野車與眾不同的帥氣形象絕對是許多七年級生的共同回憶,不過今天要介紹的,則是 YAMAHA DT 車系的最終型號「DT230 LANZA」!
要提 DT230 LANZA(下稱 LANZA)之前,要先介紹一下 DT 車系的開山祖師爺「DT-1」,在 1960 年代末期誕生的 DT-1,其實是由美國 YAMAHA 針對當地的市場需求所提出的一輛車款,在當時日本車廠尚未有 Off-road 車型的概念,以街車為基底,裝上上繞排氣管跟大胎塊輪胎的 Scrambler 車型,就已經算是一台越野車了。
不過 Scrambler 真的要在路面起伏極大的越野環境中騎乘又不夠好用,當時美國 YAMAHA 想去參加 ISDT(International Six Day Trial in Austria)卻苦無適合車型,因此在與日本本社數度溝通需求後,YAMAHA 第一台「兩用車」DT-1 誕生了。
所謂的「DT」,其實本意是指「Dual Trail」,意指在林道與公路上都有不錯性能,並且在越野性能方面更特化的車款,由於當時 YAMAHA 正在開發一款代號為 YX26 的越野賽事比賽車,250c.c. 單缸引擎即可迸發出 18.5ps 的最大馬力。
而 DT-1 也搭載了由 YX26 引擎修改而來的市售版本,優異的性能表現旋即在美國引起大流行,當時每個月可以賣出 5~600 台,而 YAMAHA 也是從 DT-1 開始正式踏入越野車的王道征途。
而時過境遷,1980 年代發表的機種其實都有些老舊且過時,當時市場上基本上就分為兩類:「動力不是頂尖,但是較為好騎與照顧的四行程林道機種」,如市區好騎,林道性能也不差的 Serow,以及「輕量化動力又大,不過為了性能而捨棄實用面向的二行程競技車種」;為了同時滿足「想要性能,但不想捨棄便利性」的族群,YAMAHA 推出了 DT230 LANZA。
LANZA 可說是集合了兩種車型的優點於一身,引擎是由當時廠車等級的 DT200 增加行程而來,排氣量因此一舉提升到 224c.c.,更同配備了踩發桿與電發系統,讓你在任何情況下都能順利發動車輛,可說是超級方便。
此外,LANZA 並不追求極端性能,而是在「以越野性能為前提下,提升公路舒適性」為主軸開發,因此懸吊行程為前 250mm、後 240mm,座高雖然標示 865mm,但柔軟的懸吊設定基本上可以常態性提供 820mm 的座高,由於有著適當的懸吊行程與相對低的座高,加上輕巧又強勁的 2T 基礎,LANZA 可說是無敵的存在。
LANZA 車輛配備
而詳細的配備,就從車頭開始看起吧!在車頭燈具部份選用當時常見的傳統方燈設計,並搭配小體積的頭罩殼件保護燈具與儀錶在林道間騎乘時被樹枝等障礙物勾到的機會,而方向燈位於大燈左右兩側。
大燈採用皮帶固定,方便車主快速拆卸,也可避免在越野騎乘時因震動導致燈架斷裂。
越野車常見的又長又大的前土除,在表面有加入兩道溝槽提升土除抗變形的能力。
前叉為不可調的正叉,行程達到 250mm。
為了在保持行程長度的前題下降低座高,前輪軸心鎖附位置有稍微偏置,而這樣的設計還能加大拖曳距,因此 LANZA 在高速環境下有著極高的穩定性。
前置動系統採用一組單向雙活塞卡鉗搭配固定圓碟,碟盤部份還有護罩,可以避免異物卡住煞車系統,也能避免倒車時造成碟盤損傷。
接著看到 LANZA 的儀錶,雖然這種單色 LCD 儀錶在現代看來沒什麼,但在當時其實算是挺高檔的配備,而為了簡化儀錶資訊,儀表只顯示 A、B 里程、時間、時速,還有提醒車主要進行保養的圖示。
左邊則是儀錶按鈕,這些按鈕甚至選用了藍色,可說是設計的相當細節,至於左上角的 WARNING 燈號是 LANZA 所搭載的循跡控制系統,在空檔狀態下的警示燈。
LANZA 畢竟是越野車的底子,懸吊行程相當長,因此在前叉左邊設有煞車油管環,懸吊行程縮短時過長的油管可以從油管環向上運動。
LANZA 的後照鏡不是後來常用的方型設計,而是小巧可愛的小圓鏡,也算是歷史的痕跡吧!
車主另外加裝了對應 LANZA 車型的把手護弓,長途騎乘可以擋風、越野騎乘還能擋樹枝,可說是一弓多用。
左把手開關有警示燈開關、遠近燈開關、方向燈開關、喇叭鈕等。
警示燈開關設計相當特別,採用的不是常見的按鈕式,而是撥桿式設計,往前撥就能啟動警示燈,操作上相當直覺、迅速。
又把手開關有緊急熄火開關、電發鈕,其中油門座採用上繞單線設計。
煞車拉桿間距可調。
離合器快調旋鈕也與道路車的設計不同,顯然是為了越野騎乘環境的調整需求而將離合器行程主機構移動到把手端。
LANZA 畢竟是道路車,因此三角台上還是保留了龍頭鎖的鎖定孔。
據悉車主為了維持 LANZA 的原味,特地換上造型特殊的短頭鑰匙,少見的鑰匙頭設計真的很吸睛!
油箱蓋也是採用機構簡單的鑰匙設計,並需要自行手動轉開。
向下看到油箱,LANZA 的油箱容量為 11 公升,不過就算長距離穩定速度騎乘,一筒油也只能跑一百二十公里左右...2T 的動力雖然爽快,但要花費的成本可說是相當驚人。
而 DT230 最有辨識度的無非就是油箱上大大的 LANZA 啦!許多玩越野車的車友可能不確定這台車的排氣量是多少,但看到 LANZA 的幾個大字,馬上就能認出這台車來。
而 LANZA 的引擎為水冷形式,因此需要水箱進行散熱,而 LANZA 的水箱共有兩個,分別位於胸殼兩側。
水箱的加水孔位於右側。
YAMAHA 將 LANZA 的整流器放在右邊水箱後方。
接下來進入引擎的部份,LANZA 搭載了一具由 DT200 增加行程而來的 224c.c. 單缸水冷二行程引擎,最大馬力可達到優異的 40ps(在怪物環伺的年代,40ps 表現雖然不算突出,但以 DT 車系的定位來說已經相當優異)。
碩大的膨脹室提供了 LANZA 非常好用的低轉扭力,不至於因為 2T 低轉無力的特性,而導致在市區或低速環境下變得難以操控。
YAMAHA 為了進一步提高 LANZA 的可控性,在這台車上加入了循跡控制系統,只要電腦偵測到轉速與車速的狀態對不上,就會主動降低動力輸出,讓 LANZA 在騎乘時更加可控。
由於 LANZA 仍採用化油器,因此冷車啟動時會需要拉起阻風門(畫面中的撥桿)。
此外 LANZA 還採用踩發、電發並行的設計,讓車主可以在沒電的狀況下用踩發發動。
說到 2T 最重要的其中一項設計,就是潤滑油的混和系統,YAMAHA 在 LANZA 上採用了先進的 Y.C.L.S.(YAMAHA Computerized Lubricant System),由電腦配合轉速與引擎狀態去主動調配機油的混和量,不只降低機油需求量,更能減少排煙問題。
前齒蓋出廠就幫車主挖好洞,除輕量化外更意於檢查前齒與副軸的狀況。
空濾位於車身左側,幾顆螺絲就可以拆下外蓋,拆換非常方便。
排氣管由右後方伸出,並受到車身殼件的保護。
雖然白色的車身很漂亮,但是 2T 引擎在發動的狀態下多少還是會噴出沒燒乾淨的機油,隨著空氣流動就有可能沾附在車殼上...因此要常保乾淨是很困難的事情。
後避震為預載及阻尼可調的中置單槍設計,在後方還有一塊大泥檔避免泥土造成避震器的損耗。
伸側旋鈕位於避震器下端,此外 LANZA 可是有搭載多連桿的高級貨!
壓側旋鈕位於引擎旁邊。
LANZA 的搖臂有分前後期,1997 年登場的一代車型為鐵搖臂,二代車型才換上鋁合金搖臂。
而 LANZA 的鏈條快調機構採用偏心式的設計,這樣的設計在當時非常流行。
連後卡鉗都有安裝護蓋。
最後來到坐墊,LANZA 的坐墊設計與當時的越野車設計不同,為了降低車高刻意做得比較低,而且寬度也更寬,其實就設計上來看比較貼近 Serow 的林道車路線。
海綿的部份則介於越野車與街道用車中間,支撐性充裕,柔軟度普通。
腳踏部份採用更貼近越野車的金屬鋸齒踏板,並且具備可折設計,在倒車、碰撞到障礙物時可避免腳踏本體變形、折斷等狀況,此外可以看到原廠在腳踏本體上留有鎖孔,應可鎖付橡膠塊,更便於街道騎乘與日常使用。
容易在越野騎乘時受傷的打檔頭也使用可收折的設計。
乘客腳踏鎖點直接做在車架上,造型也相當簡單。
後貨架為原廠精品,在兩側還有額外的把手可以抓。
邊緣還有突出的柱狀結構,讓車主可以運用彈力繩來勾綁物品。
尾燈與方向燈都是傳統燈具,造型上同樣採用較為方正的設計,與現今的設計方向不相同,充分展現了 1990 年代末的設計風格。
Dual Trail,快樂的代名詞
「騎士生涯的終點就是土路。」這句話對於早已習慣公路騎乘的筆者來說實在是太過遙遠,本以為林道車(Trail)無法帶給筆者太多的感動,然而 DT230 LANZA 卻讓我大大改觀,誰說裝上巧克力胎就一定會喪失公路性能?誰說不是正統越野車就無法暢快地享受 Off-Road 獨有的駕馭體驗?僅僅 121kg 的超低車重與 40ps 的最大馬力,LANZA 帶給騎士的快樂可謂絕對純粹,可惜在 4T 當道的現今,可能無法再有類似的車款,不過至少我們知道,在 20 世紀的最後,有這麼一台帶給騎士如此滿足感的車!經典車庫,我們下次見!
本文最後由 s121212 於 2023-12-21 15:50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