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Force引擎進水了!?

多一個零件多一個壞掉的原因
有時享受高性之餘
還是要注意零件是否有安裝妥當
可以減少不需要的麻煩
現在想起來會買這台車大概也是腦子進水了
水冷引擎進水? 不就是設計用水來散熱引擎溫度嗎? 難道水冷引擎還怕水Force引擎進水了!?3242

真是没事找事做~野狼連風扇都没有,人家還不是過得好好的Force引擎進水了!?2557
廠家還是要提昇安裝品質對大家是好的
前幾天在 FB 社團看到某車行老闆發了一些引擎拆解照片,
附上大家都看不懂的說明, 也沒交代車款年份和預防再發的改善做法...

關於 SMAX (二代) & Force 可能沖墊片的顧慮和預防做法,
個人提供一些建議供參考, 避免新人看了 FB 社團那篇文會引發恐慌.


新車階段, 若有以下狀況, 請及早送 YSP 檢查並出保固:
1. 機油進水, 洩下來的顏色呈乳黃色或帶有綠色.
2. 副水箱冷卻水液位明顯降低.
3. 三不五時會亮水溫燈. (超溫久了會導致沖墊片)
4. 不定時熄火, 火星塞拆檢發現有沾到水.


出保固後, 萬一不幸仍再發:
1. 有可能是 YSP 車行組裝汽缸墊片過程出了問題, 先回原車行交涉後續.
2. 根據水溫燈亮的狀況 → 逐一排查副水箱, 水泵, 節溫器, 風扇.
3. 若懷疑汽缸和缸頭密合面不平 → 汽缸墊片兩面加塗汽缸專用密封膠 (黑色) / 耐高溫密封膠 (紅色).

化工行業設備和法蘭墊片 (Gasket) 常用的密封膠 → 太陽牌 Permatex

太陽牌 Permatex 密封膠系列產品


針對 FB 社團老闆提到的汽缸密合面不平問題,
個人建議, 可改善的具體做法: (建議方案 2)

方案 1: (FB 車友的建議)
掃平面, 但掃過以後的平整度還需要重新檢查.

方案 2: (汽車維修常用)
組裝汽缸時, 墊片的正反兩面都要塗上一圈適量的汽缸專用密封膠 / 耐高溫密封膠,
填補汽缸密合面的公差間隙, 注意別過量, 否則鎖緊會擠到油水通道.


汽車採水冷多缸引擎已經行之有年了, 汽車引擎維修也常用到密封膠,
單缸遇到沖墊片的處理難度, 並不會比多缸複雜 (例如相鄰汽缸之間的漏氣等).

密封膠以引擎汽缸專用型的優先, 如果找不到引擎專用的密封膠,
標準型耐高溫密封膠 (紅色) 在工業用設備是常見的規格,
如果擔心適用性問題, 可以選用優化型耐高溫高扭力密封膠 (灰色).

標準型 - 耐高溫密封膠

Force引擎進水了!?6541


優化型 - 耐高溫高扭力密封膠 (灰)

Force引擎進水了!?6724


車況正常, 未來預防保養可加強的部份:
1. 日常留意副水箱的水位變化.
2. 定期檢查汽缸天柱螺絲扭力 = 26 Nm (完全冷車, 加鎖順序需依原廠手冊).

Force引擎進水了!?9163

殘酷擂台 - 一代 SMAX 天柱螺絲扭力實測

3. 需定期更換水泵 (YSP 老闆經驗, 較常遇到水泵掛掉), 節溫器建議一併定期換新.
4. 冷卻水換新時, 建議檢查小循環的入珠, 發現有堵塞可擴孔或拿掉.
5. 若發現水溫燈亮了, 盡早牽到 YSP 車行排查, 根據狀況排查問題. (怠速偶爾亮 / 常亮)


如果有改缸或動力套件, 額外建議:
1. 引擎組裝, 汽缸墊片更需要上密封膠, 加強墊片密封性.
2. 加裝水溫表監控, 怠速升溫的機率會比較高.
3. 觀察水溫變化, 有升溫趨勢則可能是水箱散熱性能不足了.

本文最後由 海中版歌 於 2019-11-16 22:50 編輯

給個讚

讚: 5.0
讚: 5
講解清楚~ 收藏一下  發表於 2019-11-16 21:26
加裝水溫表監控,怠速升溫的機率會比較高 之前試乘TIGRA 200時有發現停紅燈時水溫很容易就超過95度(當時氣溫約32~33度) 水冷車還挺麻煩的  詳情 回覆 發表於 2019-11-16 15:23
1991 COROLLA AE-92 4A-FE 5MT 原廠組
36#
phos 2019-11-16 15:23 只看這個作者
海中版歌 發表於 2019-11-16 14:35
加裝水溫表監控,怠速升溫的機率會比較高


之前試乘TIGRA 200時有發現停紅燈時水溫很容易就超過95度(當時氣溫約32~33度)

水冷車還挺麻煩的
白色
37#
hudklw 2019-11-18 19:28 只看這個作者
willien 發表於 2018-10-14 22:43
台灣人的老習慣...買不到的最讚

老愛嘴東協的車多好又多好,問題是在泰國這邊一堆人還是罵翻掉

問題這麼多,竟然還被召回兩次
38#
x78254 2019-12-11 13:47 只看這個作者
所以
基本上10000檢查一次天柱即可對嗎?
很快就有問題這是不正常的
40#
ifjjivqq 2019-12-16 22:25 只看這個作者
到底是本身設計問題,還是後續組裝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