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Zundapp早年的跨斗之王
說起侉子,國內的玩家們第一個反應可能就是長江750了。這個由中國特色所製造產生的摩托車活化石,的確給了我們很多關於那個年代的回憶,但是今天的主角並不是它,很多朋友可能會說,那是什麼?長江的原型烏拉爾Ural M-72?還是烏拉爾的原型BMW R-71/5?都不是!而是在二戰期間納粹閃電戰思想的真正貫徹者Zundapp KS750! 也許很多朋友甚至是資深挎斗玩家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品牌,但這個已經淹沒在滾滾歷史洪流中的名字,可是當年在北非戰場和東歐戰場立下赫赫戰功的制勝法寶,生產和裝備數量一度超過BMW。 Ural M-72 由於1935年之前裝備國防軍的的NSU(該品牌在二戰中期生產了大名鼎鼎的NSU HK-101履帶摩托車相信如果有二戰愛好者應該知道。如果有機會的話會在之後的介紹中詳細介紹這個品牌)的越野性能以及動力不能滿足二戰爆發之後德軍的需要,從1937年開始希特勒下令BMW和Zundapp兩家公司共同開發以戰爭作為主要目的的機車,要求同平臺開發以保障後勤維護的便捷與快速降低生產成本。這也使得KS750採用BMW的BOXER發動機,該0.751升水準對臥雙缸頂置氣門發動機,能輸出26hp的最大馬力,一樣使用軸傳動以保障其耐用性。 與BMW不同的是。它擁有三件法寶,這也是為什麼Zundapp值得被拿出來分享的原因。第一:它從轉向柱開始到後軸部分使用的是鋼管支撐的三角形結構,外露的粗壯車架使得能在戰爭中以極快的速度完成維修和保養。 第二:它使用了平行四邊形的多連杆前叉設計,這個在當時看來投入產出不成正比的設計在戰爭後期完全的打敗了BMW的傳統前叉設計,在溝壑叢生的北非戰場所向披靡,在這點上東普魯士人終於在工業設計領域打敗了高傲的巴伐利亞人。 第三:也是我最憧憬的設計。傳統挎斗摩托車包括BMW的R75的挎斗輪都是隨動輪,但是KS750的挎斗輪居然是驅動輪!通過傳動裝置配置的可鎖防滑差速器,可以全時將70%的動力傳導給後輪,同時將30%的動力傳導給挎斗輪。這個設計在今天來看似乎沒有必要、而且浪費。但是當初KS750幾乎是作為越野步兵車的用途,更決定了該車需要長時間在非鋪裝路面來完成任務,而這30%的動力對士兵來說,可就是擺脫困境,從沙土中掙紮前行的救命法寶。 不管怎麼樣,再好的設計也阻擋不了歷史的滾滾洪流。希特勒的侵略行動終於還是不敵盟軍的討伐。1945年盟軍摧毀了紐倫堡製造廠,而這傳奇的KS750也終於走下了歷史的舞臺。雖然Zundapp KS750只短暫的出現過幾年,不過還是希望國內侉子玩家在聊烏拉爾Ural、聊BMW R75的時候別忘記了。。世界上還出現過這麼一輛我認為的“挎斗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