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從東歐品牌成功轉型為國際大品牌,Skoda慶祝與VW合作 25 週年



作者:Jason Hu

從東歐品牌成功轉型為國際大品牌,Skoda慶祝與VW合作 25 週年4618

就在Skoda 於台灣陸續發表不少新車的同時,近日原廠也慶祝加入 Volkswagen Group 25 週年的成就。這一切都要從1991年開始算起,1989年後,蘇聯政權瓦解,東歐共產國家接連垮台,捷克的工業與企業也遭遇到嚴重打擊,由於Skoda 廠內許多員工多半來自戰犯,所以在政權瓦解後許多工人選擇奔向自由,造成SKoda 人才大量流失,加上產品線僅有二款車型,年產量更只有20萬輛,一切的一切都讓 Skoda 這家百年老店快撐不下去。
不過 Volkswagen 還是看重 Skoda 未來的發展潛力,開出了讓 Boleslav廠繼續生存 Favorit 車系、未來9年之間投入90億馬克更新產品線與新產品,年產量從現行的20萬輛提高到40萬輛。所以Skoda 決定與 Volkswagen 合作,後者花費 620 萬馬克買下 Skoda 31%的股權,到了2000年的時候 Volkswagen 更加碼投資,將其正式納入集團當中。
從此,Skoda 借助Volkswagen 的技術優勢和管理經驗,使旗下車型重樹平價高品質和純樸耐用形象,質量和市場推廣得到長足進步,如今這項投資被外界形容為眼光準確的成功案例,現在 Skoda 年產量已經提高到百萬輛,同時在全世界販售超過100個國家,包括台灣在內。
Skoda 的成功也讓捷克共和國的汽車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4.5%,同時也佔捷克出口商品的8%,更不用說在接連推出新車像是 Fabia、Octavia、Superb、Roomster、Yeti、Rapid  等新車持續投入所產生的上萬個工作機會。這些都是得力於 VAG 集團的共同協助。
Skoda 執行長 Bernhard Maier 對此表示:「在過去25年間, Skoda 從單純的捷克國內品牌成功轉變為國際知名的汽車品牌,這些決定性的因素皆是受惠於與 Volkswagen Group 的緊密合作,讓 SKoda 產品能夠持續更新,成為人人都負擔得起的優質品牌。」

收藏
收藏0

網友回覆1

跳到指定樓層
本文章最後由 喬治倪 於 2016-4-5 11:24 編輯

SKODA的勞動歷史在下沒有涉獵,但對於這一句話感覺怪怪的:
「Skoda 廠內許多員工多半來自戰犯」

捷克在二戰沒有參戰,而是直接向第三帝國投降。
如果有「戰犯」,應該也是1945年建立社會主義政權之後,
新政權向那些投降於第三帝國者「開刀」,
如果是這樣,那這些所謂的「戰犯」,在1945年,
就算最年青的,16歲好了,到1990年,應該也有61歲了,其實也快退休了。

更何況,捷克在1945-1991之間並沒有對外戰爭,所以,應該也沒有「戰犯」這回事。

所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從東歐品牌成功轉型為國際大品牌,Skoda慶祝與VW合作 25 週年6089

根據E&T Magazine在這一篇文章「Skoda的演進」(The Evolution of Skoda)的說法:

                    "因為在社會主義期間,[捷克]缺乏技術勞工,Skoda雇用了許多囚犯(prisoners)這些囚犯構成
                     沖壓廠中90%的勞動力。當他們因為在1990年元月因為政治上的大赦而獲得自由之後,工廠的勞
                     動力立刻出現短缺的問題,也很難依靠更高的工資吸引他們回廠工作,歷史的諷刺之處在於,
                     當時徵召士兵來填補這些工作職缺,但也因為士兵並非技術工人,所以生產遠遠低於需求,而且
                     Skoda也沉陷於自1980年代以來就持續累積的債務當中。
"

原文如下:
Because of the shortage of skilled labour that affected so many enterprises in socialist societies, Skoda employed many prisoners. They made up 90 per cent of the pressing plant, for instance. When they were freed during political amnesties in January 1990, it left a gaping hole in the factory's labour force: higher wages could not tempt them back. In one of the ironies of history, conscript soldiers were briefly ordered to fill their places but because they were less skilled, production remained far below demand and Skoda's debts, acquired in the 1980s, continued to grow.


就此來看,部分的Skoda勞工來自於監獄內的囚犯,而1990年在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東邊的騷動:捷克  政治大赦下的結果--一個用囚犯的工廠」(Upheaval in the East: Czechoslovakia; A Casualty of Amnesty: A Plant Using Convicts)也提出一樣的說法:

茲擷取需要的解釋部分的大意如下:
捷克的SKODA工廠在這段時間失去了1551名員工,這些員工約佔Skoda勞動力的十分之一。他們來自監獄,他們服役的單位就是工廠,而Skoda依賴囚犯勞工已經長達20年了。

原文如下:
But officials of the sprawling Skoda plant here, which exports 50,000 cars a year to Western markets, say that it is temporarily paralyzed because it is losing nearly all 1,600 of its most valuable workers - prisoners who had been serving jail sentences in the factory.

''It's like a medieval plague,'' said Frantisek Brodsky, the state-owned company's public-relations official, ''because 1,551 people are suddenly missing'' - a 10th of the labor force. The plant had been dependent on convict labor for 20 years, he said, adding that the factory's director, Petr Dedek, had told him to make a clean breast of the factory's past to three visitors who arrived unexpectedly at lunch time today.


所以,Skoda從1970年代開始就大量使用監獄勞工,而非戰犯,從事沖壓廠的工作,
戰犯的英文是prisoners of war, 簡稱POW。
工廠變成監獄的延伸,但吾人從以上兩篇報導並無法得知:
1.當中是否涉及強迫勞動的問題
2.囚犯勞工的工資是否與一般同職等的勞工一致。

但根據過往的經驗,監獄勞工被強迫勞動的機率幾乎是100%,
而且工資應該比起同職等的勞工要偏低很多。
當然,這部分還需要更多的史料填補。

從東歐品牌成功轉型為國際大品牌,Skoda慶祝與VW合作 25 週年5908

資料來源:
Neroth, Pelly. 2009. "The Evolution of Skoda," E&T Magazine 4(19). E&T Magazine website:
http://eandt.theiet.org/magazine/2009/19/evolution-of-skoda.cfm.

Whitney, Craig R. 1990. “Upheaval in the East: Czechoslovakia; A Casualty of Amnesty: A Plant Using Convicts,”  Jan. 4, New York Times. NYT website: http://www.nytimes.com/1990/01/0 ... sing-convicts.html.

給個讚

謝謝大魔王賞臉!  發表於 2016-4-6 10:18
參與人數 1經驗值 +10 紅利點數 +100 收起 理由
singer + 10 + 100 太專業了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經驗值 +10 紅利點數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