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次元
這是一款設計想當詭異的單車,從車架的設計就可以直接瞭當的知道它怪異的點在哪邊,沒錯,這是一款沒有中管設計的車架。
Bronco 即是歷史悠久的國產品牌彪馬自行車,創建於 90 年代初期,目前生產基地坐落於台中,如同所有的小徑車一般,這款 Bronco X-ROAD 在 2005 年左右推出上市,主打低階入門自行車款,在大賣場等地廣泛鋪貨,時年售價台幣 6900 元,雖然是在大賣場就能見到的入門作品,不過 Bronco X-ROAD 除了具有獨特的無中管車架設計,車架整體是採用鋁合金材質打造,即便輪組及周邊套件的重量不輕,但總重量仍然在 10.4 公斤之譜,算是頗為輕巧的一款作品。
Bronco X-ROAD 採用前叉整合單避震器的設計,翻開防塵套可見內部為圈狀短彈簧的設計,行程不長,手感也不會顯得太軟,屬於重心集中並使得騎乘時車手保有相當彈性的作法,簡單的圈狀彈簧加上阻尼設計,結構簡易也相當耐操,在同期許多等級相仿的單車上可以見到。其他方面,在制動系統採用 C 型的夾器以及快拆輪組,以其價位來說,在當時算是相當超值的車款,並且具有些許的改裝空間。
無中管的設計使得下管與後三角直接相連,大多數的施力集中在五通與後懸之間的接點,而上管與後三角的轉接則形成弓形,成為車架中後半段的彈性區塊,後三角的上半部還採用了蛙腿設計,所以這款車雖然沒有後避震器的設置,但可以說車架本身即是一個巨大的彈性機構設計,不過對於踩踏動能的減損來說,並沒有很鮮明的感覺,Bronco X-ROAD 的特殊車架,兼具了鋁合金的韌性,也提供了碳纖維般的撓性騎乘感受。
套件的配置上,原裝在車手部分便已採用了羊角把的設計,將煞車把手設計在羊角的末端,變速裝置則在平把的位置,變速系統採用 SHIMANO SIS 7 速系統,前大盤為 56T 後飛輪為 14-28T,BB 為四方孔式,經前手整理,後變速器已更換為 SHIMANO Claris 中腿。
值得一提的是五通的部分,可能是力學計算下的結果,下管與後三角下支架一氣呵成,所以使得五通的位置高於後輪軸許多,是目前看過五通位置最高的一款車,這樣的設計使得整體重心向上,另外因為自己騎乘姿勢的關係,所以座椅位置相對也提高許多,搭配對擺動重心較不利的羊角把,一開始會覺得這樣的設定大概很容易摔車吧 ! 不過在稍事適應之後,車架與齒比、輪組的整體搭配,騎起來具有相當不錯的慣性,重心穩定度也比想像中的高,具有與 Pacific Reach 同樣類似公路車的騎乘表現。
上個周末與友人相約河濱做一趟自內湖出發到淡水折返的小行程,極短的壓縮後三角車架搭配 451mm 小輪徑的 Bronco X-ROAD 雖然看起來是一部很兇悍的小徑跑車,但其實原廠設定是一款20吋豎桿避震前叉登山車,至於它當初的市場定位則可以從價格中窺探一二,也因此若以中高價位小徑跑車的用法來騎 Bronco X-ROAD 下場就是無止境的落鏈,這並非是因為車子或是零件老化了,而是它原本的設定上即無法承受連續的高速騎乘或是劇烈的檔位變換,再加上前單盤的設計,在最大鍊夾角度上就出現了弱點,變速機構最簡單的原則就是不要大齒對大齒、小齒對小齒,換言之在前單盤七速的設定下,飛輪 28T 便成為落鏈的地雷區了。
最大鍊夾角度的先天缺點侷限了騎乘的樂趣,但只要抓住變速的特性,其實 Bronco X-ROAD 也可以跑的穩健快速
單邊護盤設計,如果換成 Birdy 的雙護盤形式應該能消弭些許落鍊問題
後記:
Bronco X-ROAD 所配的輪胎可容許最大 85psi,前手車主為了提升效率,將前後輪加入了高壓襯帶,使得胎壓從 65psi 得以釋放到 80psi 左右,但經過一天的劇烈騎乘,後輪內胎還是爆掉了,拆檢後發現這組 BITEX 451mm 輪組為所謂的偽雙層設計,再加上前手使用的襯帶寬度不足,在高壓的情況下反而造成內胎內破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店家以破洞的內胎廢物利用,在剪開之後作為輪圈內層打底,將偽兩層設計填高為單層,再施以較寬的高壓襯帶加持,如此一來胎壓得以真正達到 85psi 而不會受到輪框的切割造成破損,將原始的設定做最大的發揮。
前手添加的黃色高壓襯帶已受擠壓變形
新舊襯帶對比(黑)
破損的內胎廢物利用作為打底層
新襯帶完成
謝謝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