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有道理,真叫朕為難阿!
其實,我覺得也要看齒輪的材質硬度,公差,加工精度耶
大家都知道齒輪很硬,但其實也有差別之分
例如有些改裝齒輪真是他x的爛,硬度輸原廠,公差輸原廠,加工精度也輸原廠
不管加啥機油or齒油or140番的油,漏出還是都有一定量的鐵粉
有些原廠齒輪不論配原廠引擎or改裝引擎,齒輪油都亂加(限機油,齒輪油),
加進去,5000漏出都差不多顏色,也沒看到啥亮亮黑銀鐵粉!
還有我覺得速客達齒輪箱設計的油量居90~130cc居多,少數180cc
其實100多cc很少耶,你可把一有刻度的機油罐,只放100~150cc的油,觀察刻度的高度,差不多1cm上下而已吧
其實這樣是無法把齒輪箱所有齒輪與軸承泡到油,而且齒輪箱的寬度比機油罐還寬又長,油量高度會更低
所以速客達齒輪箱的潤滑方式,就是以最低的齒輪組("通常"是副軸雙層齒)
來沾甜辣醬潤滑油,然後齒輪一個傳一個,達到潤滑
沾的多就會垂流至兩邊緊密的軸承達到潤滑
就跟你沾油膏,甜辣醬與沾醬油那個可附著在食物上多(同樣沾法),一定是前者
如說是靠最低的副軸靠旋轉來潑濺,我覺得不是主要潤滑方式(雖然有但只是稍微的附加值)
因為速客達齒輪箱是在引擎與變速系統之後的地方,轉速其實跟檔車主副軸齒輪轉速不同
尤其速客達齒輪後輪軸那支轉速才多少?差不多幾百轉而已吧!
所以我覺得以上原因,速客達齒輪箱應該黏度放優先
但如齒輪品質較優,用較低黏度的齒輪油or高黏度機油也是可省錢的方法
但一般人無法知道齒輪品質,所以我覺得有一簡單不科學的方法可參考
你的車不管加何種黏度品牌的齒輪油,3~5000km漏出,都跟新的油一樣(奶昔不談)
那你就可用較高黏度的機油試試(例如20w50)除非為了抑制某些車的飛機聲,那就建議用較黏的85w140齒油
像我的亞信齒輪就是硬度,公差,加工精度(斜齒面是梯形)都輸原廠,
只要用薄油就有大量鐵粉,騎熱某速域稍有飛機聲(沒掛掉的那麼大聲)
所以我都只用85w140來減少飛機聲(因為沒有這麼黏的機油),鐵粉相對大量變少(可能跟我說的搵醬油or油膏的潤滑方式有關)
附上齒輪油與機油黏度對照表:
另外題外話,檔車主副軸要另做油道引油至軸之間,從軸的小洞甩油增加薄油的附著量,提昇潤滑
用意應該是只單靠曲軸"麻浪斯"所甩出的油不夠潤滑兩齒輪軸,原廠想增加兩齒輪軸耐用的用意
因為潤滑油附著的越多,抗磨損越優,最好能泡在油池裡最好,但相對的會有阻力大的缺點,
加上如要泡到,零件設計位置會有問題,(因影響引擎體積,為了讓引擎緊湊,還有空間利用問題,配重問題)
所以不可能所有零件都能泡到機油(尤其是架高高的曲軸,齒輪)
還有大家如有注意觀察,市售小cc數車,機油量才多少??差不多650cc~1200cc這之間(以700~1000cc最常見)
那打個比方1000cc的油有多少??你把一1L或1Q的機油瓶放在地上橫躺
把它想像是個放油的盆子,它的油面高才多少而已??看起來也小小而已!
那機車引擎case底部有多大??一定比橫躺的機油瓶面積還大,那機油高度會多高??
那那些650cc,800cc的不就很可憐
所以一般通常架高的曲軸與齒輪都無泡到機油,只靠幫浦打,幫浦掛就全掛
(不過星型幫浦要掛極難,有人車騎20年還正常,只是油壓會稍降)
仔細觀察改半套or修半套的車,從抽出汽缸的洞往下看,or拿釣竿伸進測油深,
會發現油高度很低,離曲軸還有一定距離
像為何以前風光曲軸易掛?就是因為曲軸少了油包盛油潤滑"大端漏啦"
只靠曲軸麻浪司甩油至活塞(無一定方向性,放射性亂甩),活塞環刮油下來的少許油,回潑至大端漏啦!=潤滑不足=掛
以上是個人小小心得與看法!
[ 本文章最後由 007 於 2011-4-24 05:53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