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最後由 mgtt 於 2014-1-6 02:26 編輯
隨著 去年2013 最後一場MOTO-gp轉撥 聽到主持人談話; 緊接 龍潭賽車場拆除...
心中百般滋味..
我已屆中年大叔了.. 想想自己玩車的初衷, 由單純的 民生必須(行的便利) 轉變為,"偏執病態"(速度追求)
身邊的親友們 大都不以為然..
然 事物總是如此: 你不去了解.嚐試, 永遠無法享受其美妙
羅賓 說的好阿! "台灣那些騎著小綿羊"蕭胚" 嘴裡說著MOTO-gp要如何過彎! 如何加速...
就算出再多的"林帛亨"都沒有用..."
台灣有為數 不能算少的卡丁車場地! 算是一個不錯的 賽車培育基礎硬件
但就是少了 風氣 & 適合的車輛...
放眼望去, 現階段 台灣車手的平均年齡 是多少 ?(有計畫的從小培育...我只有看到僅僅一個 游選手 騎著老爸的NSF)這是少數中的極少數... 然 歐.美.日 卻"平常"多了
先不論 這樣的爸爸哪裡找..
台灣硬體的取得 容易 且穩定嗎 ??
開銷.花費, 平易近人嗎 ?
更遑論 環境的友善與否...
隨著市場推出的 小輪徑街車 My-150. AIR-150 我們總想著..如果這些大廠
可以延續推出My-150R. AIR-150R 何愁沒有 穩定 & 取得容易的 基礎賽車 車輛硬體供應?
開銷.花費, 也一定比"廠車孤兒" 平易近人 不是嗎!?
或許 廠商會認為My-150也不是沒有舉辦過 統一規格比賽, 反應也不怎麼樣阿...??
要知道, 就算是 門外漢 也心知肚明; 拿My-150街車 殺彎.上賽道...根本是"緣木求魚"(雖然硬件操控 風評不錯, 但還是沒有正宗. 純正運動車種的水平)
最近看到(紅.黃牌研究室)有車友 提出My-251這個點子! 當然 他們的用意是放在 黃牌路權
但 我看到的 卻是其 高娛樂潛力!
小車子(重量.體積輕巧)+小輪徑(12寸~15寸)+相對大馬力(250cc)..那不正是"小鋼砲"!?
短軸距+相對大馬力, 所衍生出來的高速操控神經質; 其 增加軸距,也不是那麼棘手
15寸性能胎 選擇也越來越多(拜 操控性能大羊 越趨普及所賜) 選擇輪胎 都比現行14寸強太多了..
My-251R 的構想 的確可以是充滿期待的 "小型大玩具"
我始終認為 大家太過於看好進口機車的娛樂值了...從開放解禁 至今,還繼續堅持的..有幾趴??
有多少人放棄 高負擔的進口機車, "返璞歸真" 想要尋求 擁有最為原始操控本質的國產娛樂摩托車, 卻苦無選擇...
國內廠商 又不夠大膽.樂觀 附有前瞻性... 台灣亦空有 綿延的山區道路 & 眾多卡丁車場地...
龍潭賽道一拆除 TCC(HPM-250)杯,這個做為銜接的台灣道路摩托車中階賽事 已移往大鵬灣Pic
我想 台灣無論高階賽事(600.1000). 中階賽事(250) 都不是普通人 有辦法負擔的...
台灣道路跑車市場上 NSR.FZR 已經出現銜接斷層 那麼長久的時間以來; 店家為了生存, 只能勉強 硬著頭皮 推動物系列商用檔車上戰場...
目前只有傳聞中的 沒給力250. 酷龍250 還有那麼一丁點冀望... ( 對於外銷世界市場, 酷龍250 恐怕腳步已經太慢了... )
常此以往...缺乏低階基礎賽事環節(包含車輛) 而環境又是" 騎著B 卻幻想著A的舞台 "(速克達. 摩托車)
怎麼有足夠的新血來 接續. 承襲 中.高階賽事 ? 那 MOTO-gp. W-SBK 二輪最高殿堂, 豈不是"癡人說夢"(看看 西班牙)
為什麼 西方人的臉孔, 總是出現在台灣的TMRRC ?
而不是台灣最盛行的速克達組別TSRRC ?? 由 西方人所主導的賽車文化存有偏見??? ( 歐.美.日 民眾,市區也騎乘速克達阿! V.R 羅西,在Pit區 不也騎乘速克達? )
台灣賽車環境 需要的 不是天生天養的英雄...而是有計劃性 不間斷 培育出來的"一堆英雄"
之前 有個台灣後勤團隊, 打進WGP外卡資格; 而 2013有個本田亞洲夢想杯 但後續呢?
不要小看這種 "根正苗純"的基礎運動摩托車商品! 那不是小綿羊可以取代的...
就像 Dio50 永遠無法取代 NSR50 在這些 MOTO-gp冠軍車手,童年裡 所種下的車輛反射記憶;
這種從小適應MT操控特性 尤如使用身體四肢一樣自然, 一旦開始適應CVT 半途再來轉戰MT...
國際賽事 優劣勢, 就立竿見影(這道理 淺顯易懂)
無論 國內廠商想由 賽事,帶動市場; 或從 市場 帶動賽事.. 都必須開始改變 保守的市場思維, 開始突破
因為 自家招牌貼紙 出現在別人的moto3賽車上...現況 並不會因此改變(只是讓大家笑一笑.酸一酸 謹此而已)
最後 我只想說: 我們並不奢望有台Lotus Exige... 但至少 你有能力可以端出Mazda MX-5(Miata) 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