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I SL/CF:API是美國石油協會的縮寫(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在"S"與"C"兩類個別獨立的機油之外,機油製造廠商更致力於發展廣用機油,如SL/CF,SF/CD,等......油品,這種油品就是同時適用於汽車及柴油車兩種車輛引擎。
汽油機油,用 “S” 表示, SA 、 SB 、 SC 、 SD 、 SE 、 SF 、 SG 、 SH 、 SJ 、SL 、SM。隨著科技的進步,機油的品質也有一個提高的過程,字母順序代表機油品質的發展,字母越往後表示品質越高。越後期生產之機油就越多添加劑,對引擎保護亦越大。
API SL/CF:API是美國石油協會的縮寫(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在"S"與"C"兩類個別獨立的機油之外,機油製造廠商更致力於發展廣用機油,如SL/CF,SF/CD,等......油品,這種油品就是同時適用於汽車及柴油車兩種車輛引擎。
將黏度分為含英文字母W及不含W兩大類。W即英文字冬天(Winter)之字首。含有W之黏度等級可適用較低溫的地區。
車輛在低溫啟動時,這一瞬間是機件磨損是程度最大的,所以這時需要某一程度的流動性來提供瞬間的潤滑,由此可知黏度高的機油
就是『 膏』,但是不能單單藉由黏度指數來評判機油的好壞,對於機油廠商來說,各家都有其獨特的秘方,所以就算黏度指數相同,
可能其潤滑性也不同。
以台灣地區為例:10W、15W、20W皆可提供優良的冷車啟動能力(=低溫流動性),0W、5W雖然有更優良的低溫啟動能力,阻力小引擎
拉轉更快,不過價錢上也較昂貴。
市面上所銷售的機油有所謂的單級黏度或複級黏度 ,單級黏度(Monograde)機油意指其黏度僅符合某一特定SAE黏度等級,如常見
的SAE 30,ASE40等<一般俗稱30號(番)機油,40號(番)機油>。但若一機油時符合某一含W 和不含W之黏度等級,則稱
之為複級黏度(Multigrasde)機油,市面上常見的有SAE 20W-50、SAE 10W-40 、SAE 15W-40、SAE 10W-50、SAE 15W-50、SAE 0W-40 、SAE 5W-40 、SAE 5W-50、SAE 10W-60,主
要是能在兩種高低溫氣候中都能維持合適的油膜黏度。
以符合台灣氣候的複級黏度SAE 15W-40機油為例,會比SAE 40單級機油在冬天具更佳之冷車啟動性,同時比SAE 15之單級機油在高溫
時更能有良好之黏度表現。而強調高溫高rpm用10W-60機油內的配方基本上是和5W-50相同,在基礎油內多添加黏度指數改良促進劑,故
成本較高。
PS: SAE 10W-xx機油的安全啟動室溫,約在攝氏 零下25度,在台灣除了少數地區,基本上從5w到20w都可以選用。
PS2: 0W20 or 0W/30,0W60之類可能是為了賽車運動和某些私人組織量身訂做的特殊規格或另有其他非市售販賣用途。
PS3: 礦物油選用15W-40可能會比20W-50稍微容易熱車,加速感也稍好一些。
0W-40意思0W代表車子可發動的溫度是零下30度C而40代表是引擎在100度C的動粘度
例如:0W-20車子可發動溫度-30度C引擎在100度C動粘度3.8而20代表引擎在100度C動粘度5.6~9.3
後面代表越大表示在引擎100度C動粘度越高,當溫度越高油膜分子破裂就失去保護引擎之作用
油基的種類:
礦物油:
礦物基礎油 (自原油經複雜分餾裂 解所得)+多種添加劑所製成。其主要成份為碳氫化合物,礦物油品的化學分子結構較為脆弱,其低溫流動性,高溫抗氧化性,揮發性,及黏度指數…..等之特性較合成油為差,但足以勝任在一般之駕駛情況。
半合成油:
為礦物油和合成油做一定比例的添加所調製出的基礎油 + 多種添加劑所製成。此種機油有優於礦物油之穩定的化學分子,將兩種不同基礎油的特性截長補短,讓機油更具實際效益。
全合成油:
合成基礎油 (以酯類或合成碳氫化合物經化學反應後所生產之合成複合油)+多種添加劑所製成。具有抗氧化、低溫流動性佳、高黏度指數、低揮發性、及高溫穩定等特性。即使是駕車習慣激烈或引擎負荷高的情況下, 依然能夠發揮最佳效用。
除了上述三種機油種類之外,還有一種植物基礎油,是目前潤滑性能最好的油基稱之為毘麻油,台灣野生雙子葉植物 屬植物性油脂 常見 綠色 或 紫色
種子飽含篦麻油50%以上、少量篦麻毒素、篦麻鹼等,誤食會腹瀉或過量致死
優點: 金屬表面附著力很強,油膩性極佳,有利於界面性潤滑
缺點: 不溶於礦物性潤滑油內,且容易氧化結膠,無法長時間使用,一般多用在賽車場
4T機油MOUTL、OMV跟MAXIMUM也有等等牌子
2T就嘉實多A747、MAXIM 927、ROCK OIL等 拿來預混之用,黏度約SAE50,一般2T機油約SAE20、30左右
不太能加在機油箱,有的機油泵浦會打不動
其他好像也能被當成類似芥子氣的生化武器使用
早年日據時代廣泛種植來煉製機油,在礦物油還沒應用之前(跟二硫化鉬還有石墨同個時期)
一直都是主要潤滑劑,潤滑性聽說比合成油還好
以前應用在航空飛行器,也能用在煞車油
汽車機油可以用在機車上嗎?
此話題引起爭議已久,一般的說法分成兩方面,高轉速保護性和離合器打滑溫度升高的問題,不過有前輩點出問題可能不在此
以下是我自己的小小看法
(1) 機車機油比較重視高轉速的表現,動輒轉速便上6、7000rpm,而某些生性保守有傳統美德的汽車車主恐怕連5千轉都不曾開過。??
=> 以理論上來看,合成機油是沒有特別區分機車與汽車引擎的機油,如果要求高轉速方面那就只需選擇類似Turbo級的汽車機油即可,因為機械增壓的輪軸或是渦輪增壓的軸心轉速近兩、三萬轉且溫度也高出引擎很多 ,且汽車四缸活塞裙部的切線速率絕對高於單缸車種。
汽車機油使用上比較偏向於跟重車類似...單缸氣冷式速克達的需求是有所不相同...
不過這跟天氣、用車環境、引擎設計等等的差異都有關係,所以目前還沒有個真正的定論主要會在 耐用度 上有所區別....
有些汽車機油的確較易氧化和劣化,如果是第一次使用汽車機油時多注意一下, 避免機油提早劣化變質,用了只要沒什麼問題,那就不用考慮汽車用還是機車用機油,自己用得爽最重要
檔車用機油會在包裝上標示MA
日本JASO MA/MB等級就是考慮某些API SJ等級機油造成離合器打滑問題所衍生的,但當時考量的因素和環境係針對於賽車場上大CC數大扭力輸出之改裝競技車輛的離合器系統
到底該如何選購機油呢?
正確答案應該是 依據引擎設計、行駛環境(天氣)、操駕習慣、車輛保養狀況來選購。
但是在台灣說句老實話,應以"By feeling"為標準,市售機油種類繁多,如果要消費者依車主手冊規定使用最低標準的機油,絕對會對不起體內流著極速狂熱血液的自己,所以才會在車主手冊都說得相當清楚、在哪種氣候環境下用車該選擇什麼樣的黏度範圍都很了然的前提下, 還是有很多人問這種「該如何選擇機油」的問題,對這樣不甘於安分使用原廠提供的機油,非要發揮龜毛精神的愛車人士,他選擇機油的依據是自己感覺爽不爽才對。
有時候想想覺得機油跟日常生活用品差不多,沒有絕對的好跟壞,只有相對適合你的車跟騎車用途、習慣還有環境
拿洗澡來說好了,香皂跟沐浴乳都能拿來洗,用10塊錢的肥皂不會洗不乾淨
大賣場9x元沒牌子超大罐又超香的沐浴乳可以用很久,也有人去買名牌的X芬沐浴乳。
要他們講出有什麼理由要買那個牌子的產品,可能還講不出個所以然,原廠便宜的機油像肥皂,嘉實多、殼牌、BP、亞拉等等就像名牌的沐浴乳,其他還有更多更多沒聽過的牌子在市面上看得到,你要怎麼選擇??
機油=>嘉實多 就像 可樂=>可口可樂
絕對不會去想到買黑松,百事最多也只是老二,這證明嘉實多的行銷策略很成功
也證明機油越來越接近一般人的生活....
不管您是相信明星代言廣告說辭也罷、喜歡聽從專家前輩也罷、還是根本就喜歡傳說中的神油也行,只要是講究的用車人,機油換了之後,如果感覺不爽,下一次還是會把它換掉的,沒錯吧?
起步猛、潤滑性佳、拉轉順暢、馬力提升極速增加。基本上效能跟機油扯不上關係,只能改變原本車子性能框框內的輸出特性,並不會改變框框的大小,而且通常有一就沒有二,犯不著跟商人一起玩廣告文字遊戲,不管幾百幾千元的機油,一定有自己的特點,用過了才知道值不值得用,何況別人好用的用在你車上不一定好用,你也不一定喜歡用,各廠牌有各廠牌的優點,感覺一定有所不同,差別僅在於適不適合你的胃口,或者改天吃到比原本更有感覺的機油,才知道除了規格之外,還有哪裡不一樣
發動引擎的時候會噴白煙,是代表會吃機油嘛?要是會吃機油該怎麼辦?
如果白煙通常是出現在冬天剛發動引擎時,因為汽油是碳氫化合物燃燒後會產生水汽,低溫時積存在排氣道或是消音器經過排氣管的高溫產生水蒸氣,就是一開始的白煙熱完車之後就不會再冒。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濕氣很重的地區,金屬合金油箱內未加滿油的空間經過冷凝作用形成水份,積存在油箱底部 加上汽油本身久置之後也會有水氣吸附,然後被吸進去燃燒室產生水蒸氣,再不然就是因為化油氣混和比調太濃 燃燒不完全,產生的廢棄微粒分子過多聚集成白色霧狀。
如果是老車的話就還要多注意其他的因素了,機油漏進燃燒室會有較多的白煙或是隱隱約約的藍煙,會冒藍煙應該是滿嚴重了 要注意機油油量是否減少很多,排汽門或是活塞頂缸頭的積碳或是油泥結膠物質累積過多的話,就會是黑煙囉。
排除組裝方面的問題,車子會吃機油應該都不是短時間內造成的,多少都有跡可循,要以情形嚴不嚴重來判斷,不嚴重的話可能只是用到黏度過低或是品質不佳的機油,蒸發損失率稍微高一點而已,尚屬於正常現象;嚴重一點的排除掉從缸頭吹漏氣裝置、墊片、螺絲漏油或是組裝上的問題,常見狀況有兩種:
(1)機油上漏: 活塞和汽缸璧之間的密合度不佳,可能是常常超過里程才更換機油或是用到品質不佳的機油,活塞刮油環損壞、活塞氣環和油環的角度不對或是缸璧被活塞環刮傷,有可能連帶缸壓也會過低,導致機油從活塞環逆流進燃燒室,叫做機油上漏或俗稱上機油
(2)機油下漏: 汽門機件積碳過多作動不良產生異音,汽門導管油封破損,機油由汽門桿與汽門導管間之間隙進入汽缸者,叫做機油下漏或是俗稱下機油。
一般以上機油的情況比較容易發生,但也有可能是幾種狀況同時都存在,第一個解決的方法先試著改用黏度較高的機油或是添加補缸劑(機油止漏劑),然後注意機油油量的變化,如果到下次換機油時油量減少不多的話應該算是症狀較輕微的,不過還是要多檢查油量定時補充;第二個辦法就是去機車店家拆引擎,請店家判斷損傷的情況,有的換個活塞環就解決,連拆裝工資大概一千出頭,其他就要再送去鎕缸店處理,價格通常是三千起跳,都可以順利的解決所有問題,不過有時候沒處理好還是一樣會輕微的吃機油或是其他的後遺症。
(註: 此處的鎕缸泛指加大缸徑約0.25mm,更換活塞、活塞油環氣環、汽門機件、油封,處理汽門座、缸頭、曲軸都包括在內)
[ 本文章最後由 jarjar 於 2011-10-3 12:37 編輯 ] |
評分
-
瀏覽全部評分總評分 :
經驗值 +10
|